漳浦历代坊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2016
颗粒名称: 漳浦历代坊表
分类号: K879.1
页数: 10
页码: 1240-12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有许多古坊表,它们表彰了科举仕宦、节孝贞烈、善行寿考等功德。这些坊表中最著名的是进士坊、节钺开先坊、天官坊等。漳浦县的这些古坊表反映了该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关键词: 漳浦县 古坊表 牌坊

内容

坊表,也写“华表”,漳浦方言称为“豪表”。古代,朝廷准许民间建造坊表,对科举仕宦、节孝贞烈、善行寿考等等进行歌功颂德、表彰褒扬。漳浦县古称“海滨邹鲁”,是一个著名的文化古县,坊表特别多,尤以科举仕宦、贞孝节烈之类的坊表占绝大多数。
  据现有资料统计漳浦县共有坊表93座(不包括墓前坊表),县境内者69座,县境外者24座,在县境内者有47座在县城及近郊。漳浦县虽有这么多的坊表,其在县城者至今均已无存,仅有数座遗存于乡村中;在漳州府城者尚存2座。现存清康熙间纂修、光绪间续修的《漳浦县志》没有载录坊表,令人颇感遗憾。要了解漳浦古代的坊表,只能查阅《漳州府志》及其他志书的记载。现根据明万历元年纂修的《漳州府志》,乾隆间纂修的《漳州府志》和《龙溪县志》、《海澄县志》、《南靖县志》等的记载,以及查访现存实物资料,整理成篇,以飨读者,并略加序号,以便阅读。另有墓前坊表9座也附录于后。
  一、在县境内者
  ①进士坊 在北门外(《漳州府志》记为“在西街”,误),为成化戊戍科吴超立。吴超,字华越,号起仁,绥安马坑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官至广西参议,此为登进士时所立。
  ②节钺开先坊 在北门外,为陕西巡抚胡廷宴立。胡廷宴,字以泰,号瞻明,县城东郊鹿溪桥村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历官副使、参政、广西按察使、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抚。这是天启间任巡抚时所建。因巡抚由皇帝赐节钺,开府置属官,仪同三司,且开漳浦县籍官员奉节钺开府之先河,故称“节钺开先”。胡廷宴任巡抚期间,与三边总督史永安等在固原太白山(在今宁夏)为魏忠贤建生祠。崇祯二年(1629年)定逆案,胡被列入阉党,革职为民,一蹶不振。
  ③天官坊 在北门外,为吏部文选司郎中卢维祯立。卢维祯,字司典,号瑞峰,县城后沟巷人,祖籍七都锦屿(今竹屿盐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遍历吏部四个司的主事、员外郎、郎中,升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工部左、右侍郎,终户部左侍郎。这是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时所建。因吏部古称天官,且文选郎中权力最重,所以坊匾“天官”,“天官”两字书法遒劲刚伟,历来为人们所赞赏,并有不少神奇的传说,可惜在拆除时,石匾跌地,碎成数块,现未知收藏于何处。
  ④世进士坊 在北门外,为进士林表、孙林敬、曾孙林绍立。林表,号侃庵,别号灶山道人,佛昙港头人。明成化五年(1469年)进士,历官湖广黄州知府,贵州镇远知府;林敬,号诚斋,别号罗山居士。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官湖广长沙知府;林绍,号碧潭,林敬侄。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官湖广荆州知府、山东副使。因祖、孙、曾孙俱登进士,所以建“世进士”坊;又都任过知府,俗称“港头出知府”;且知府官阶已步入“大夫”的等级,所以他们建在北街(今“港头林巷”)的府第称“世大夫第”。
  ⑤孝友坊 在北门外,清代为学子洪琼光立。洪琼光,县城北门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雍正八年,诏旄孝友。
  ⑥贞孝坊 在北厢观音亭里,为儒士周健妻林氏立。清雍正间旌表贞孝。
  ⑦怀德坊 在北门内,为漳浦县令元买撒都刺、明刘钦命立。买撒都刺,蒙古人,元至正间,任漳浦县达鲁花赤(官名),监临、总辖一县之政事。漳浦县治原没有城,仅有四个城门,至正十二年(1352年),买撤都刺主持砌砖石为城。从此,漳浦县治始有城垣;刘钦命,卢陵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任漳浦知县。嘉靖三十七年,为防倭寇,尽拆旧城,扩大范围,重新构筑新城。漳浦县士民怀念这两位县令的恩德,建此坊怀念。漳浦历代知县有政绩者颇多,《漳浦县志》均为之立传,且有不少功德碑记,但立坊颂德者仅此一座而已。
  ⑧司空三锡坊 在北门内,为工部侍郎卢维祯(履历见坊③)、赠祖卢鉴、父卢池立。工部侍郎称“少司空”,此为任工部侍郎时封赠二代、及已三代所建。
  ⑨邦伯坊 在北门内,为知府林表立。古称知府为“邦伯”,林表(履历见坊④)任过知府,因而立此坊表。
  ⑩祖孙、父子总宪坊 在后街布政分司左,为按察使陈一洙、赠祖陈恕、父陈铨立。此坊立在麦仔市街东端与北街交汇处。陈一洙,字国潢,县城西北郊下学村人。明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四川
  按察使,封赠二代,因而建此坊表,又因按察使是各行省司法的总辖,别称“总宪”,所以,世称“三世总宪”。其建在西门内的府第称“三世总宪”府。
  ⑪进士坊 在后街布政分司右,为成化乙未科陈奂立。陈奂,字朝美,号古愚,佛昙鉴湖(大坑)后许人,布政使陈侄孙。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官至贵州右参议。此为登进士时所立。
  ⑫进士坊 在后街,为正统丙辰科陈亹立。陈亹,字尚勉,号梅庵,佛昙鉴湖(大坑)斡仔内人。明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官至广东左布政使。此为登进士时所立。
  ⑬外台肃宪坊 在西街,为按察使林功懋立。林功懋,字以谦,号竹溪,旧镇乌石苑上人,后定居赤土万安村。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历官赣州知府、四川副使、山东参议、河南参政,升广西按察使,未任而卒,此为其后裔为其建立。因按察司掌各行省司法、监察之职,称“外台”,“肃宪”指按察使。
  ⑭廷尉坊 在西街,为大理寺右评事、右寺正林策立。林策,字直夫,号丹峰,旧镇乌石大厅边南平人,后裔定居大油甘村。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历官浙江萧山知县、大理寺右评事、右寺正,终江西按察使司佥事。大理寺古称“廷尉”,此为其在大理寺任职时所建。
  ⑮绣衣坊 在西街,为御史詹惠立。詹惠,县城南隅人,祖籍赤湖西庵。明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授南京云南道御史,后改河南许州判官,迁广东顺德知县。因御史古称“绣衣直指”、“绣衣使者”,故坊名“绣衣”。此为任御史时所立。
  ⑯昼锦坊 在西街,为布政使陈亹立。“昼锦”为贵显衣锦还乡之意。此为陈亹(履历见坊⑫)任广东左布政使时所立。后来,他的侄孙陈奂官至布政使司右参议,俗称“大坑出布政”。
  ⑰秋官大夫坊 在西街,为刑部郎中徐表立。徐表,号龙泉,绥安象墩人,有后裔分居后港徐坑村。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历官江西上饶知县、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谪湖广布政司理问。此为任刑部郎中时所建。刑部古称“秋官”,郎中官阶已步入大夫之列,故称“秋官大夫”。
  ⑱进士坊 在西街西塔巷口(今准提室巷口),为嘉靖辛丑科陈梧立。陈梧,号我峰,县城西塔巷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历官工部主事、广东佥事。此为登进士时所立。现残存。
  ⑲奕世恩纶坊 在城隍庙前街(今南大街),为封副使(应为“知州”)赵淑宽、子赵范立。赵淑宽,原名赵大清,字淑宽,号南田(清代避讳,改以字行)。赵范,字范之,号鸿台,佛昙积美下赵人,后定居湖西赵家城。明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历官无为州知州、磁州知州、户部员外郎、郎中、浙江副使。此为赵范任知州时,父赵淑宽封如其官所建。
  ⑳纶章洊锡坊 在城隍庙前街,为封(应为“赠”)御史刘大成、子刘霖立。刘霖,字润苍,霞美刘坂过田村大厝人。明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历官行人、御史、河南副使、广东参政。此为任御史时,父刘大成赠如其官所立。
  ㉑荣宠天申坊 在城隍庙前街,为长史胡文远、子副使胡廷宴立。胡文远,字一行,号云溪,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举人,官至淮府长史,其次子胡廷宰为淮府南康王朱翊铊长女婿,称“郡马”,是漳浦县唯一的国戚。此为其长子胡廷宴(履历见坊②)任广西副使时,胡文远封如其官所立。
  ㉒龙章宠锡坊 在城隍庙前街,为赠户部员外郎王穹、子太常寺卿王应显立。王应显,字惟谟,号心泉,赤土下云(今为石墓水库)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历官户部员外郎、郎中、云南副使、湖广参政、浙江布政使、太常寺卿。此为任户部员外郎时,父王穹赠如其官所建。
  ㉓少司徒坊在城隍庙前街,为侍郎吴原立。吴原,字道本,号云坡,云霄镇城(今云霄县)人,明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世称“吴侍郎”。户部侍郎别称“少司徒”,此为任户部侍郎时所立。
  ㉔崇恩坊 在城隍庙前街,为赠礼部侍郎林竦、子林烽、孙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立。林士章,字德斐,号璧东,旧镇乌石大厅边北平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殿试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历官翰林院编修、两京国子监祭酒、礼部左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此为任礼部侍郎时,封赠二代,赠祖林竦、父林烽如其官所建。此坊制作工艺高超,饰件均为镂空青石雕刻,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是漳浦县坊表群中最精美者。
  ㉕进士坊 在县南南门街,为正德戊辰科詹惠立。此为詹惠(履历见坊⑮)登进士时所立。
  ㉖藩伯坊 在南门外,为参政王春泽立。王春泽,原名王滴,字以润,号印东,县城人,祖籍南靖县靖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官至山东参政。参政是布政使司的高级官员,布政司古称为“藩”,参政是领导一方的长官,称为“伯”,故坊名“藩伯”。此为其任参政时所立。
  ㉗进士坊 在县城南门外,为天顺丁丑科吴森立。吴森,字以时,号讷庵,云霄镇城(今云霄县)人。明天顺元年(1457年)进士,官至浙江参政。此为登进士时所立。
  ㉘宫保、尚书坊 在南坛,为太子少保、南京工部尚书朱天球立。朱天球,字君玉,号淡庵,绥安溪南朱厝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侍郎、南京工部左侍郎、南京都御史、南京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此为卒后所建,址在得仙桥南端官道上。
  ㉙华衮褒贞坊 在南坛琼野山前,为奉旨特封安人陈氏(刘庭蕙母)立。刘庭蕙,字云嵩,杜浔涵头登科村人。明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云南提学、广西参议。他出生5个月,父丧;未登第,母又卒。他当官后上《陈情表》叙母育儿之艰贞,中有句:“人间哺儿以乳,臣母哺儿以血;臣登科第母不及见,臣操升斗母不及养”之句。刘庭蕙亲为此坊题坊柱联二副,其一:“归刘甫六霜,矢志霜天独鹤;抚孤才五月,伤心月夜啼乌。”其二:“伏阙叙艰贞,荷天明之一瞩;表闾颁特宠,垂冰操于万年”。落款“……子庭蕙泣书”。坊联历代为人传颂。坊址在今京里村。民国时期,刘母被列为漳浦县“忠、孝、廉、节”四贤入中“节”的典范。
  ㉚贞孝坊 在南坛登瀛里,为赠兵部尚书蔡衍鎤妻、诰封太夫人、晋赠一品夫人林氏立。蔡衍鎤是清大学士蔡新之父,此坊是蔡新任兵部尚书时为其母林氏立。蔡新,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大南坂下布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父早逝,母林氏抚育蔡溎、蔡新兄弟成人,并俱登进士,故立此坊以褒荣。
  ㉛节孝坊 在京里,为水田寨人刘学周妻张氏立。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旌表。刘学周,系蔡世远妻刘氏之弟。
  ㉜双节坊 在京里,为上埔人商声妻林氏并媳、商琳妻蔡氏立。
  ㉝烈妇坊 在南关外梅林塘,为都司佥书蓝云锦妻林氏立。坊址在大南坂大路店。蓝云锦,字悼文,蓝鼎元长子,官至都司佥书,早逝,妻林氏,总兵林亮之女,卒赠恭人。蔡新为坊表题联;邑人、翰林李实为撰《林烈妇歌》。
  以上33座坊表在闽粤官道经过的街道及城郊,这些坊表充分体现出漳浦县科甲鼎盛的气派。现已全部无存,仅坊⑱4支石柱嵌在民居壁间及一些零星构件遗存民间。
  ㉞梁山钟秀坊 在儒学前,即今官学口,明嘉靖六年(1527年),知县周仲建。坊匾外刻“泮宫”、内刻“梁山钟秀”,坊旁列科榜题名匾,以此激励漳浦士子,奋发上进。周仲,字南仲,江西吉水人,嘉靖五年至十年任漳浦知县。漳浦县自正德末年至嘉靖六年,无人中式举人或进士,周仲致力整顿学宫,学风为之一振,翌年,有两人中举;再越年,林梅登进士,从此,漳浦县科甲蝉联。
  ㉟聚英坊 在儒学左,明代建立。
  ㊱育秀坊 在儒学右,明代建立。
  ㊲双凤坊 在县学东,为成化己丑科进士吴瑰、林表立。吴瑰,字仲伟,号省庵,云霄镇城(今云霄县云陵镇)人,明成化五年(1469年)进士,官至云南右布政使。吴瑰与林表(履历见坊④)同科进士,美称为“双凤齐鸣”,故建此坊。
  ㊳玉堂褒宠坊 在儒学街西端,即木屐街与官学口街交汇处,为封翰林院检讨林文贡、子翰林编修林偕春立。林偕春,字元孚,号警庸,别号云山居士,云霄前涂(今属云霄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官翰林院检讨、编修、江西副使、湖广参政。此为任翰林院检计时,封其父林文贡如其官所立。
  ㊴双节坊 在军营社,即君荣境社,为举人徐辅妻林氏、子藻妇周氏立。徐辅,广州府同知徐弼弟,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举人,早逝,妻林氏,宁府长史、邑人林埙妹;子妇周氏,六安知州、邑人周仁女。嘉靖间,两广总督、惠安张岳为撰《双节志》。
  ㊵儒粹、耆硕坊 在县治左,为封郎中(应为“封知府”)林廷臣立。林廷臣,字敬侯,号云峰,按察使林功懋(履历见坊⑬)父,乌石苑上人。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岁贡,授广东长乐训导,以母老不赴。他绳检自律,居乡有德,称长者,福建提学朱衡、漳州知府卢璧分别旌表其闾为“儒粹”、“耆硕”,并以此建坊于县城。坊址在县巷与县前街交汇处东侧。
  ㊶联芳坊在北街,为举人杨盛、杨武立。杨盛,里籍未详。明正统六年(1441年)举人,授睢宁教谕;杨武,字德毅,杨盛弟,正统十二年举人,授宁都、永新教谕,聘为河南、山东、广东主考。因兄弟登科,故称“联芳”。
  ㊷步蟾坊 在北街,为举人詹肃立。詹肃,里籍未详。明景泰元年(1450年)举人,官新会训导,升郑府教授。古代称登科为蟾官折桂,故坊名“步蟾”。
  ㊸文英坊 在东街,为举人张昶(《府志》误为“陈昶”)立。张昶,里籍未详,明宣德十年(1435年)举人,官教授。
  ㊹翀霄坊 在东街,为举人谢祐立。谢祐,里籍未详。明景泰元年(1450年)举人,官全州(或作泉州)学正。“种霄”为“一飞冲天”之意。
  ㊺钦赐祭葬坊 在东关外,为礼部侍郎、赠尚书、谥文勤蔡世远立。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大南坂下布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卒赐祭葬,故立此坊。
  ㊻贞孝坊 在东门外岭仔头,为陈富妻林氏立。
  ㊼上和乾纲坊在县城南郊溪南社后留庆山(狮仔山),为南工部尚书朱天球立。此坊在朱天球墓后大道上。
  以上坊㉞至坊㊼共14座坊表,在县城其他街道及城郊,现已全部无存。在上列县城坊表中,坊㉓㉗、㊲(吴瑰)、㊳的坊主今属云霄县人,因建在县城,所以也给予列入。
  ㊽云岳钟秀坊 在旧镇乌石海云山下倒亭隙,明嘉清四十三年(1564年),为乌石林氏科举仕宦:探花及第林士章、进士林功懋、林策、林一新,举人林纯一、林一初、林一阳、林成纲、林士宏(后为进士),林楚及仕宦林永春、林珪、林廷臣等13人立。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月,被飓飓风摧折顶部,下部及构件残存。
  ㊾节孝坊 在旧镇乌石深水坑村大路旁,清乾隆间,为林日衍未婚妻许氏立。林日衍是乌石苑上林守让的儿子,未娶而卒;许氏是南浦后坑许酆(许湛官)的孙女。大学士蔡新为题一柱联:“玉洁冰清,四代老姑仍处女;天长地久,九泉白发未亡人”。另一柱联失记。
  ㊿节孝坊 在旧镇甘林庙旁,为赵世元妻张氏立。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旌表。
  51节孝坊 在杜浔厦卢,为卢鸿答未婚妻林氏立。广西两江兵备道林虎榜为题柱联:“甫纳聘,红雨飞来,苦节早关天定;×××,×心永矢,女贞用表华坊”。署名“海邦外史、愚侄虎榜顿首拜书”。现残存。
  52节孝坊 在杜浔径口,为黄彦章妻林氏立。
  53进士坊 在十都,今杜浔,为弘治乙丑科陈琛立。陈琛,杜浔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授苏州府推官,迁大理寺评事。此为登进士时所立。
  54进士坊 在六鳌千户所,为弘治已未科林文焕立。林文焕,号省斋,六鳌人。明弘治十二年(1449年)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此为登进士时所立。
  55洊膺褒纶坊 在赤湖镇内,为封浙江诸暨知县、累赠刑部署郎中事员外郎、百岁翁陈世烈、子按察使陈镳立。陈镳,字君义,号观海,赤湖北桥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广西按察使。此为其父陈世烈年臻百寿时所建。现存。
  56人瑞坊 在赤湖,为101岁寿星陈允立。陈允,赤湖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时年101岁,犹矍铄健饭,知县陈汝咸详请题族,奉敕建坊。
  57父子大夫、乡贤名宦坊 在湖西赵家城,为赠户部员外郎、子副使赵范(履历见坊⑲)立。次间石匾为“司农”、“宪台”。此为赵氏定居赵家城后所建。
  58双桂坊 在佛昙鉴湖(大坑),为永乐庚子科举人陈翼、陈亹立。陈翼,字尚弼,号竹庵,佛昙鉴湖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举人,未仕;陈亹(履历见坊⑫)是陈翼三弟,兄弟同科中式举人,是漳浦县首家兄弟同科中举者。登科古称“蟾宫折桂”,故称为“双桂联芳”。
  59秋卿、万石坊 在佛昙岸仔头,为刑部郎中、知府杨守仁立。杨守仁,字嘉复,号蓉江,佛昙下坑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严州知府、广东副使。刑部古称“秋官”、“秋卿”;知府别称“二千石”,所谓“万石”是杨守仁任过江西建昌、浙江严州、直隶太平、湖广黄州四府知府和广东副使(官阶正四品,同知府),经过五任的“二千石”,故称“万石”,并预兆子孙多人官至知府之意。后来,杨守仁的儿子杨一葵,进士,官至云南布政使,何只知府而已。现存。
  60宪伯坊 在佛昙,为按察副使赵范立。此为赵范(履历见坊⑲)任副使时所立,当时,赵氏尚居佛昙积美下赵村。
  61登科坊 在东山,今石榴镇东山村,为举人黄贞立。黄贞,石榴东山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举人。古称中式举人为“登科”,故以为坊名。
  62瑞应重熙坊 在石榴胜利大水村口,为五代同堂林敷功立。林敷功,号启齐,增生,石榴大水村人,举人林宽兄。五代同堂,俗称“三公”,共享天伦之乐。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闽浙总督兼署福建巡抚汪志伊为其立坊。漳浦知县廖仁翥、和顺知县郑玉振分别为题柱联。廖联:“宪典耀胶庠,硕彦八旬徵瑞;风声扬宅里,华堂五世同荣。”郑联:“齿德兼优,乡党观型钦士品;曾玄(清避讳借为“元”)并侍,夫妻介寿荷天褒”。郑玉振,龙溪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进士,官山西和顺知县、福建延平府教授。现存。
  63节孝坊 在石榴田,为林录未婚妻余氏立。清嘉庆间,邑人请旄表立坊,邑绅蔡善述为题坊柱对联。孙林徵兰,字心一,道光元年(1821年)岁贡。
  64皇明钦赐葬祭坊 在长桥镇内,为南京礼部尚书、探花林士章立。林士章(履历见坊㉔)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逝世,葬于万历三十二年,坊应建于此段时间内。坊在闽粤官道上,其坊匾两旁间有小匾,分刻“尚书、探花”,“祭酒、学士”,是漳浦县规格最高的坊表,现存。坊前约10米处有林士章及夫人柳氏、继配夫人郑氏墓道碑亭,为后来郑夫人逝世时所建,也保存完好。现存。
  65节烈坊 在长桥镇内,为陈缵妻程氏立。陈缵,割后陈井村人。明嘉靖间,外出客死高邮(今江苏高邮县),程氏闻讯殉夫,墓在东庄(陈井)官塘山,称程烈妇墓。坊建在长桥,与林士章葬祭坊并列于官道上,其坊柱联为:“天付岁寒心,慷慨殉夫千里魄;月悬冰洁表,峥嵘砺世万年名。”现残存。
  66贞节坊 在高车亭,为庠生赵茂青妻何氏立。赵茂青、官得赵厝人,早逝,妻何氏苦节,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旌表。时任工部尚书蔡新、御前侍卫赵廷魁各撰一柱联。蔡联:“苦节可贞成寿母,孝思不匮裕贤昆。”赵联;“劲操矢青年,历尽风凄雨苦;华坊旌白发,群知玉洁冰清”。坊立在官道旁,今长桥镇路尾村田间。现残存。
  67双节坊 在下径里,为李友伦妻林氏并媳李振光妻蔡氏立。此坊立在柴桥附近胶东仔巷口的蜜婆湾处官道旁。
  68赈荒义士坊 在官浔沈厝寨山下大道上,为沈暹立。沈暹,字克高,号师古,明正统间,岁荒,出粟七千石赈饥,敕旌“贩荒义士”,特立此坊。后来,沈厝科甲连绵,沈氏家族被称为“科第乡贤世家”。
  69进士坊 在南浦锦田,为乾隆已未科许元锳立。许元锳,字季昭,号松亭,锦田(南浦)后坑人,许鄷(许湛官)之子。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官兴化府教授。
  以上坊㊽至坊69共22座坊表,散布于全县各地,现存及残存者有坊㊽、51、55、59、62、64、65、66,其余仅有零星构件遗存。
  二、在县境外者
  70五星聚奎坊 在旧府路口,为尚书林士章、朱天球、戴耀,侍郎卢维祯、石应岳立。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南京工部尚书朱天球、户部左侍郎卢维祯,均漳浦人(履历分别见坊㉔、㉘、③),戴耀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尚书,石应岳官至户部右侍郎。约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左右,5人为漳州府同时在世的部级行政长官,譬喻天体中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同时出现,聚于奎宿,为漳州府之瑞兆,故立此坊,以示纪念。
  71世联甲科、天笃贞义坊 在城西仓巷口,为林聪妻陈氏及其玄孙:进士林策,(履历见坊⑭)、林一新,举人林一初、林一阳、林成纲立。林聪,字仕敏,号亮庵,旧镇乌石人,早逝,妻陈氏,抚养二子成人。明嘉靖间,5个玄孙俱登科第。林一新,字跻夫,号南江,一初三弟,乌石三风厅人,定居桥头圩村。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官至云南佥事;林一初,字遂夫,号玉山。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人;林一阳,字复夫,号复庵,一初次弟,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人,官济南通判;林成纲,字勉夫,号定庵,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举人,官广东香山知县。同胞兄弟一初、一阳、一新称“三凤齐鸣”,合堂兄弟策、成纲称“五桂联芳”,誉满闽粤,旌表建坊。乌石林氏祖祠“乌石大厅”为陈氏挂匾”旌表贞义”,世称陈氏为“贞义妈”。
  72尚书、探花坊 在双门前,为南京礼部尚书、探花及第林士章立。林士章(履历见坊74)于万历九年(1581年)致仕,定居漳州城北长桥,建长城土城,今龙文区朝阳镇桥头村楼内。同时,在漳州城内建坊表,在今香港路。此坊装饰石件全部为青石镂空雕刻,规模宏伟,制作精工,是漳州府最精美的一座石坊表,现保存完好,1996年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3内台肃宪坊 在东坂后街,为御史沈汝梁立。沈汝梁,号衡岩,官浔沈厝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广东海康知县,升南京广西道御史。都察院古称御史台,亦称“内台”,此为沈汝梁,任南京御史时所立。
  74父子少卿坊 在南市街,为封(应为“赠”)太仆寺少卿吴流川、子吴华立。吴华,前亭刘下村洋尾下厝吴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历官尚宝司丞、太仆寺少卿、南京光禄寺卿、南京通政使。父吴流川,筑室居洋尾村。此为任太仆寺少卿时,赠其父吴流川如其官所立。
  75殿中执法坊 在南市街,为御史刘霖立。此为刘霖(履历见坊⑳)任御史巡按京畿时所立。
  76勇壮简易、所向无前坊 在东门外岳口,为福建提督蓝理立。蓝理,字义甫,号义山,赤岭石椅人。清康熙间,随施琅收复台湾,后官至福建陆路提督。在收复台湾战事中,蓝理破腹拖肠血战,康熙皇帝赐御书“勇壮简易、所向无前”,因以此建坊。现存。1996年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7折冲之才坊在南厢南山街,为都督蓝瑗立。蓝瑷,号蘧侯,蓝理四弟,清康熙间,官至左都督、金门总兵。
  78贞义坊 在东门外赤岭关帝庙右边,今龙文区立交桥附近。此坊原建在漳州城西仓巷口,称“世联甲科、天笃贞义”坊(即坊71)。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扩宽街道,奉知府金溶之命,移建于此,今已废,尚存一构件在赤岭关帝庙中。据当地乡老谈,此坊极为雄伟壮观,有12支坊柱,上面构件均为镂空石雕,精美绝伦,并刻有许多官职和姓名。据遣存石构件所刻文字可知,此坊把明代漳浦乌石林氏所有科举仕宦和封赠任子均刻上去,其中列有进士6人,举人10人,官吏12人及封赠9人(清初科举仕宦是否列上,未详),堪称闽南第一大坊表。
  79祖武同绳坊 在龙溪县檺林铺,为祖王会、父王节、子王志逵、王志远、王志道立。王会,字延亨,号梦(亦作“漫”)斋,官浔横口人。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人,官至云南曲靖府同知,王志逵,字而近,王节长子,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举人,官至绍兴通判、云南白盐井提举;王志远,字而近,志逵次弟,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广西左布政使;王志道,字而宏,号东里,逵三弟,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王志逵、王志远、王志道三兄弟并称“三凤齐鸣”。此坊为任布政使时所建,坊名中的“武”是足迹,“绳”是继续,“祖武同绳”意为“共同继续祖考所履践之迹”。
  80贞节坊 在海澄县城西街,今龙海市海澄镇内,为户部主事苏民俊母胡氏立。胡氏,漳浦县鹿溪人,户部郎中胡文耀的女儿,夫儒士苏可教,应试溺水死,时子苏民俊出生刚6个月,胡氏抚育成人。隆庆初,海澄建县,所居乡里划归海澄县。苏民俊寄养外祖家,由漳浦学中式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会试第十名,与舅胡宾墀同科登进士,授户部主事。万历二十二年,疏陈母节,奉旨建坊。
  以上坊70至坊80共11座坊表,在漳州城内、城郊及龙溪、海澄等地,系为个人建立。今存者有坊72、76,坊78虽由坊71移建,但规模与内容俱超前坊,且《漳州府志》、《龙溪县志》两坊并载,故也分列为两坊。坊80虽在海澄,因胡氏系漳浦人,子苏民俊由漳浦儒学中式举人而登进士,故也列入。
  81进士坊 在东坂后街,为成化已丑科林表等立。
  82进士坊 在城西隅,为弘治已未科林文焕等立。
  83四科进士坊 在东门外,为嘉靖壬辰、乙未、戊戌、辛丑科林功懋、徐表,林策等立。
  84四科进士坊 在旧府路口,为嘉靖甲辰、丁未,万历癸未、丙戌科王春泽、林一新、王健,郭廷良、吴华、陈公相、陈锦、林汝诏、江环、林茂桂等立。
  85多贤坊 在南市街,为嘉靖已酉科举人蔡大壮,徐鼎、朱天球、王应显、林敬等立。
  86七科进士坊 在东铺,为嘉靖庚戌、癸丑、丙辰、已未、壬戌、乙丑,隆庆戊辰科朱天球、王应显、徐鼎,林敬,蔡明复,林士章,蔡一楠,林梓、胡文耀、林绍、杨守仁、郑恭,卢维祯等立。
  87六榜文魁坊 在东门外,为嘉靖乙卯、戊午、辛酉、甲子,隆庆丁卯、庚午科举人:童环、林士宏、胡文远、熊大楠、王克家,林士章、杨守仁、陈魁士、胡文耀、林梓、熊鳌、林楚,吴华、戴维则、黄义方、卢维祯、郑嘉秀、林绍,林德、刘文芳、赵宗凤、郑恭,陈公相、黄云绘、赵范、曾嘉伟,沈汝梁、陈一洙、蔡时鼎、郭廷良、邱养举、张时迪等立。
  88进士坊 在卫前街,为嘉靖乙丑科林梓、胡文耀、林绍、杨守仁、郑恭等立。
  89进士坊 在东门外,为隆庆戊辰科卢维祯等立。
  90六进士坊 在漳州城内,为隆庆辛未科赵范、林鹏飞等立。
  91元魁坊在东门外,为万历癸酉科解元柯挺(海澄人)及同榜举人袁有凤、康济时、吴一桧、林缵振、刘祥鹗、陈煜、邱汝植、薛士彦、林茂桂等立;又万历丙子科解元刘庭兰及同榜举人蔡昂(改名杲)、刘庭芥、蔡升、刘庭蕙、蔡琮、刘霖、黄朝英、林汝诏、张震等立。
  92进士坊 在东门外,为万历甲戍科林缵振、沈汝梁、蔡时鼎等立。
  93进士坊 在东门外,为万历庚辰科薛士彦、林士宏、蔡升、蔡琮、邱汝材、刘庭蕙、刘庭兰等立。
  以上坊81至坊93共13座坊表,在漳州城内、城郊,系漳州府为历科进士、举人集体立坊,有的坊仅记载干支序年,没有帝号,较难以准确推断属哪一科。所列各科、榜中式者姓名均系今属漳浦县人,由于人数较多,又属集体立坊,故个人履历不一一详列。
  此外,县境内原有多座墓前坊表,现多不存,今就现存及已知者9座,另编序号,列述于后。
  (一)印石松楸坊在县城东门外印石亭山南麓,为封大理寺右评事林泉墓立。林泉,字廷涌,号松坡,庠生,进士林策(履历见坊⑭)父。坊约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左右,今已废。
  (二)宠贲(bì)泉扃坊在鹿溪柘港村旁,墓坊主未详,坊匾遗存于鹿溪村民居中,坊已废。
  (三)“蛛蜘枷”坊在石榴玳瑁九龙山(九垅)油车仔村后,为封贵州道监察御史李长庚墓立。李长庚,字酉卿,号西星,县城西街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考授知县,以子瑞和封官。李瑞和,字行远,号宝弓,别号顽庵。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授松江府推官,迁御史,巡盐两浙,世称“李老爷”。此为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李瑞和为其父营葬时所建,坊名失记,当地人称“蛛蜘枷”。李瑞和亲题柱联二副,其一:“满壑烟云流菽水,自天雨露湿松楸。”其二:“列环多奇峰,潜翳炼形万古宅;别开一福地,萦回化气九龙山”。坊今已废,尚遗存石横梁残件,上刻“……县西星李先生”,“岁次丁酉嘉……”。此墓地原系明东阁大学士、龙溪林所营造,后别择他处,将此转售李家。坊已废
  (四)钿山茧室坊在石古蛤钿山,为连平州知州李名扬墓立。李名扬,字孝成,号抑轩,县城东埔人,进士李瑞和曾孙。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贡生,初授广东镇平知县,擢连平州知州,是进士李实父。李实蕡,字桃仲,号晋亭,清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此系雍正十二年为其父营造墓时所立。李名扬预先自题坊名,并请吏部侍郎崔纪题柱联:“粤水风清,棠柏阴怀漳水永;蓬山露渥,松楸翠护钿山深。”坊今已废。
  (五)恒庵真隐、半溪深处坊在旧镇甘林村后,绕江岩前,传为六鳌林姓墓的墓前所立。坊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坊上次间横匾为“湖山千古梦”、“风木四时心”。系子为父母所建。现存。
  (六)白云深、修门坊在灶山上东平村西山间,为林桧墓前所立。林桧,号清斐,深土地区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式第二十八名举人,授晋江教谕。何乔远为题匾及石柱联一副:“北斗人师不远,东山吾道何嗟。”何乔远,字稚孝,号匪莪,晋江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因林桧曾任晋江县学教谕,特请何乔远为其撰题。现存。
  (七)卢池墓道坊墓原在峰山之麓的青峰岩下,为赠工部侍郎卢池立。卢池,字孔琳,号小涧,县城人,卢维祯(履历见坊③)父。此坊系卢维祯为父卢池、嫡母沈氏、生母李氏所立。沈氏,官浔横口人,御史沈汝梁曾祖父沈道宏之女。坊今已废,仅遗一构件从县城南门外古桥水潭中捞出。正面刻“文林郎、南京广西道监察御史、外侄孙沈汝梁拜书”。反面刻“万历二十二年甲午春二月之吉,不肖子维祯立石”。坊已废。
  (八)羊古(游普)山墓道坊在沙西河羊古山下,为承天知府林士宏墓立,林士宏,字仁甫,号中峰,林功懋子,赤土万安村人。明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司正,升刑部郎中、湖广承天府知府。今坊表已废。
  (九)慥庵坊在横口桥南端大道旁山上,为横口王姓墓前坊表。墓主未详。坊表仅四支石柱和两条横梁。残存。
  以上9座是墓前坊表,其中坊(五)(六)尚保存完好,坊(九)残存右柱及横梁,其余仅存构件或文字记载。这些坊表仅为墓表饰物,为其后人寄托风木之思,亦以聊表虚荣。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漳浦历代坊表的情况,可归结出以下儿点。
  (一)漳浦县坊表数量之多仅次于漳州城(含龙溪县),是一个名副其实“海滨邹鲁”的文化大县。这些坊表在县境内者,大部分建在县城及城郊的闽粤官道上,跨道跨街而立,显示了漳浦县科甲鼎盛的风采。其家离县城较远者,就其乡里建立,居县北一带者,也有建在漳州府城或龙溪县内。
  (二)坊表的类型以科举仕宦最多,且多数建于明代嘉靖、万历间。建坊出自于政治需要,也形成一种社会风尚。自万历末期以后,建坊的极少,时风日下,充分体现明朝统治的衰落。在此类坊表中,就个人而言,建坊最多者是林士章,他个人所建及为他而建的有6座,加上乌石宗族建者3座,共有9座。其次是朱天球、卢维祯各5座,林表、赵范各有4座,陈有3座。而有2座者10多人;就家族而言,建坊最多的是乌石林氏,家庭及个人所建者有11座,加上科举集体建者6座,共17座。其次有港头林氏、鉴湖陈氏和鹿溪胡氏,为个人及科举集体建者都在5座以上。个人建坊多少与其官职、社会地位和个人财力都有密切关系;家族建坊多少首先取决于族中科举仕宦之多寡,但与所处年代也有密切关系,如明末建坊的极少,许多名人都没有建坊,有的来不及建坊,而明朝就灭亡。
  (三)清代所建的坊表多为民间妇女而立的节孝贞烈类的坊表,科举仕宦者极少,仅有坊69、76、77等3座坊表为进士许元、福建提督蓝理和金门总兵蓝瑗而立。就整个漳州府来看,建坊仕宦多为武职官员,而文职官员建坊者绝少。这从侧面可反映出清代对文职官员褒荣的限制。所以,民间多向朝廷申报节孝类的表彰,这也形成一种时代风尚。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丙申修《漳州府志》时,各地滥报节孝类列女,多得令修志者瞪目咋舌,上报未能批准,无法收录刊印,以致延迟到嘉庆十一年(1806年)丙寅才补刻刊行,足足延缓30年。
  (四)节孝、荣寿类坊表和墓道坊表多有一对或数对的石柱联,这有别于科举仕宦类坊表。坊主除了立坊例显荣耀之外,还要请名人撰题柱联,撰联者或为当道官员,或为当地缙绅,其落款除了官职、姓名外,其与坊主有亲属或年家等关系,均在署款上表明,如在杜浔厦卢的坊51,署“愚侄虎榜”;在长桥路尾的坊66,两联各署“姻家眷侍生蔡新”、“愚叔廷魁”;在石榴大水村的坊62,两联各署“年家眷弟廖仁翥”、“年家同门弟子郑玉振”等字样。借这些名人的撰题,为坊表增辉。
  (五)漳浦县坊表现存者寥若晨星。坊表最早毁于飓风,据清光绪再续修《漳浦县志》载:“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月二十七日,飓风大作,飞瓦拔木,东北二路华表(即坊表)、墓道多被摧折。”如坊㊼,位于海云山麓的“云岳钟秀坊”,其上部即被此次飓风摧折。至清末民初扩建街道时,县城西街、城隍庙街、南街等坊表多被拆除。至1949年解放时,县城仅有坊①、②、③、④、⑧、⑪、⑱、㉔、㉖、㉗、㉘、㉙、㊳等13座坊表遗存,其中坊①、⑪、㉗上部已拆除,仅存石柱及横梁。现漳浦县城的坊表全部拆除,唯见坊⑱陈梧“进士坊”的4支石柱尚嵌在民居壁中。已知全县境内外现存及残存坊表有坊⑱、㊽、51、55、59、62、64、65、66、72、76等11座,是宝贵的历史文物,尤其是坊72、76,建在漳州香港路的林士章“尚书、探花”坊和建在岳口街的蓝理“勇壮简易”坊,保存得完好无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极为可贵。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瑞
责任者
吴超立
相关人物
吴超
相关人物
胡廷宴
相关人物
史永安
相关人物
卢维祯
相关人物
孙林敬
相关人物
林绍立
相关人物
林表
相关人物
洪琼光
相关人物
周健
相关人物
刘钦命
相关人物
卢维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