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解放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964
颗粒名称: 漳浦解放纪实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3
页码: 1091-1093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漳浦县城的历史背景、准备工作和具体过程。文章提到,随着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力量,扫荡了蒋家王朝,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闽南共产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包围了漳浦县城。此时,解放县城的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包括武装力量的集中、起义投诚的策动、宣传攻势的加强、粮食和资金的筹集等。文章还详细描述了柯汉扬、李松辉等人的起义过程,以及独立大队和工作团在县城的顺利进入和群众的热烈欢迎。最后,文章强调了漳浦的解放是人民解放军第三次解放漳浦县城,也是永久性的解放。
关键词: 漳浦县 文史资料 纪实

内容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钓之力,排山倒海之势,扫荡苟延残喘行将就木的蒋家王朝的脚步,历尽艰难百战的闽南共产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力量之一的中共靖和浦县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靖和浦独立大队,已不断发展壮大,所管辖、控制地域迅速扩大,至1949年8月下旬,初步形成对漳浦县城包围的态势。此时,有关解放县城的准备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如独立大队武装力量及各工作团人员高度集中,不再分散活动;其次,根据闽粤赣边区党委“关于接受那些愿意停止敌对行动的地方武装前来谈判”的指示,加强了策动国民党地方武装、警察等起义投诚工作。时国民党福建省参议员驻会委员、漳浦县党部书记长柯汉扬面临两种命运抉择时刻,在国民党福建省参议会议长丁超五的影响下,回漳浦与县警察局长李松辉商议,决心顺应历史潮流,走弃暗投明的道路,通过各种关系与靖和浦县工委书记柯永麟接洽,准备起义。又原国民党漳浦县政府教育科长,当时任县“自卫委员会”秘书的崎溪村人吴金龙及曾任象牙乡长、当时任石榴坂区署区员的吴茂昌,与靖和浦县工委交通员陈庄十分熟悉,出面牵线,与靖和浦县工委取得联系,促使国民党漳浦石榴坂区署停止行政,中共靖和浦县工委人员在石榴坂公开活动。形势迫使乡长、保长不敢不听从中共靖和浦县工委的指示。也就说,漳浦西区实际上已先解放。经谈判,柯汉扬、李松辉接受相机率领警察起义的约定。同时,靖和浦县工委广泛宣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加强了政治攻势,鼓舞与稳定了民心;县工委并已筹集了解放大军进城时所需的粮食、资金等。这时,在解放大军进军福建势如破竹的形势下,国民党漳浦县政权摇摇欲坠,军心更为涣散,各寻后路,县长黄清淮辞职外逃。但败逃而来的国民党刘汝明兵团在漳浦县尚驻扎2个团以上兵力(号称一个军),虽属惊弓之鸟,但仍死而未僵,单纯依靠游击队力量来解放漳浦,兵力尚悬殊,总之,万事俱备,只等中共闽南地委一声令下,便配合解放大军付诸行动。
  8月17日,福州解放,解放大军挺进闽南。9月初,驻漳浦刘汝明兵团再次溃逃。那时,从上海败逃到厦门的国民党“沪杭宁警备司令”汤恩伯接替逃走的朱绍良为“福建省政府主席”,委任翁化清为漳浦县长。国民党武装主要有县自卫队三个中队500余名官兵、县警察局近200名官警,尽管兵力还大大超过靖和浦独立大队和工作团,然而,在南下解放大军锋芒直指漳州的形势下,早处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惶恐之中,一部分准备起义投诚,一部分准备逃出县城。解放漳浦县城的时机已经成熟。
  9月17日,中共靖和浦县工委接到闽南地委紧急通知,改变了提前解放漳浦县城的计划,中共闽南地委执委、靖和浦县工委书记柯永麟率靖和浦独立大队火速开拔,漏夜急行军,接受配合挥师南下的人民解放军解放漳州城的任务。19日,靖和浦独立大队参与围歼漳州市郊国民党军溃兵的战斗。21日下午,靖和浦独立大队奉命解放潭浦县城。队伍从程溪圩出发,途经马口溪地方时,沿溪堤东进解放了漳浦内陆地区与厦门市水路交通的枢纽官浔镇,当晚,驻在官浔镇。22日开到石榴坂,与靖和浦县工委所属的5个工作团人员汇合,再次部署解放县城后的一切工作细节。漳浦工作团的郑光星、陈国俊、赵孟如等同志先一天入城,到县商会通报革命队伍将入城的情况,并在街上各处张贴标语,宣传《约法八章》,当独立大队与工作团准备入城时,已有柯汉扬留在县城的开明人士派出的人员携带慰劳品到石榴坂与县工委联系,表示迎接独立大队、工作团。
  23日上午,靖和浦县工委率领独立大队和工作团从石榴坂出发,进入县城,受到群众夹道欢迎。时国民党政权在漳浦县城的势力已寿终正寝,人去楼空,柯汉扬、李松辉已率警察一百多人开到溪南村起义迎接解放。才走马上任3天的国民党县长翁化清已闻风匆匆带上县自卫队一部分残兵抱头鼠窜南部沿海山区。开始了东藏西躲的亡命生涯。
  靖和浦革命武装力量进入漳浦县城,宣告了漳浦的解放。确切地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武装力量第三次解放漳浦县城,这是永久解放。第一次是1932年4月24日,中央红军东路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残酷围剿,并宣传、唤起闽南民众抗日救国热情,挥师东进漳州,攻占潭浦,领导漳浦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革命与抗日的武装“红三团”(全称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第二次是中央红军东路军回师后的同年6月3日,刚成立不久的红三团在打退敌人对靖和浦苏区进犯时,乘胜追击,又一次解放漳浦县城。可是,由于那时敌人的军事力量是相对强大的,红军是为了打破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才在县城作短暂的停留。但是,决定战争的胜负在于人心向背。17年后,物换星移,天翻地覆,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已经取得了伟大的决定性的胜利,漳浦获得了永久的解放。
  靖和浦县工委率领的独立大队和工作团于23日上午进入漳浦县城。同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闽南支队副支队长吴扬率领几个连队也赶到漳浦县城。24日,解放军野战军“建阳”部队首长丛德滋率31军侦察营来到漳浦。这两天,漳浦县城都在沸腾,鞭炮声声、笑语阵阵,“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人民群众尽情欢呼“天亮了!”“解放了!”无不沉浸在幸福喜悦之中。
  9月25日下午,警察局官警起义投诚仪式在县城兴教寺广场举行。李松辉奉命带领官警到场。吴扬和丛德滋在大会上讲了话,肯定了警察局官警选择弃暗投明的道路是明智的,欢迎他们参加革命队伍。还说,警察中愿意回家参加生产劳动的,可以发给路费和安家费,但回家后要按照解放军颁布的《约法八章》精神办事,遵守人民政府的各项法规,做守法的公民。仪式结束后,到场官警回警察局集中。当晚,在兴教寺广场召开各界民众“庆祝漳浦县解放大会”,靖和浦县工委书记柯永麟,闽南支队副支队长吴扬等在会上做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县商会理事长徐晓峰代表漳浦各界在会上讲话,欢庆漳浦解放。
  摧毁国民党漳浦县政权后,根据约法八章的精神和地委“要安定人心,稳步前进”的指示,解放伊始,实施接管,采取先接后管的步骤,首先进行了接收工作,被接收的党政及公共机关有:县党部、县政府、县警察局、县农会、县商会、总工会、15个乡镇公所、漳报社、绥声报社、民众教育馆、县卫生院、农业推广所、大南坂农场等。教育部门的接收是学校。在县城所接收的资财为:文件档案11024件(卷)、桌子704张、床46张、部分药品、电话总机2部、单机11个、收音机2台、长短枪223支、子弹2784发、手榴弹41颗,谷子36995斤等,以上这些,就是国民党政权统治漳浦20余年遗留在县城未及烧毁或分散的全部家当。
  9月28日,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由太行、太岳两区党委抽调部分干部,按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建立,准备接管新解放区工作而组建的南下区党委暨“长江支队”,其第五大队第四中队干部在县委书记、中队指导员吴越飞同志率领下到漳浦开展工作。时中秋未至,玉盘未圆,而长期分隔一方的南北战友已团团圆圆欢聚一堂,倾诉衷肠,共商建设新漳浦大计,并根据中共福建省委、中共龙溪地委的决策,筹建中共漳浦县委和漳浦县人民政府。下午,在漳浦县初级中学(现漳浦一中)礼堂召开了庆祝南北战友会师大会。
  10月1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首都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祖国大地上冉冉升起,高高飘扬。在举国上下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喜悦时刻,中共漳浦县委、漳浦县人民政府同时成立。随后,全县7个区的区委,区公所都成立,开展工作。漳浦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向新的里程。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本书共11辑,收录了漳浦1996~2006年的文史资料。包括《闽南 第一洞——国道324线盘陀岭隧道建设纪实》、《车本公路建设记实》、《漳浦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国坚
责任者
柯汉扬
相关人物
李松辉
相关人物
柯永麟
相关人物
刘汝明
相关人物
黄清淮
相关人物
汤恩伯
相关人物
朱绍良
相关人物
翁化清
相关人物
吴扬
相关人物
吴越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