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坂围垦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1777
颗粒名称: 刘坂围垦纪实
分类号: S277.4
页数: 3
页码: 621-6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县刘坂垦区是一个大型围垦项目,位于旧镇港上游西侧,包括外堤、大小进排水闸等配套设施,总投资为377万元。该工程分为两期实施,第一期为大堤建设,第二期为垦区建设。在项目确立阶段,新的霞美乡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提出了“先抓海,后抓山,山海开发并举,加快霞美经济发展步伐”的经济发展思路。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他们通过组织青年突击队和受益村组织民工进行施工,并得到了上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该围垦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鼓励。该工程的成功实施提高了漳浦县的海滩围垦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漳浦县 围垦工程 排水闸

内容

漳浦县霞美镇刘坂垦区,位于旧镇港上游西侧,围垦面积2340亩,养殖面积1695亩,是漳浦仅次于“花垦区”的第二围垦工程。刘坂垦区外堤北起山前寨,南至陂下溪口,全长3900米,堤岸高程5.2米,底宽22米,面宽3米,内外条石护坡。垦区配套大小进排水闸84座。工程总土石方79.3万立方米,其中石方5.3万立方米,基建总投资377万元。
  刘坂垦区建设工程分两期实施。第一期为大堤建设,1986年1月16日(农历十二月初七)动工,6月15日(农历五月初九)合拢,7月18日(农历六月十二日)放养长毛对虾2600万条,12月1日(农历十月二十日)开始收获,产量1130担,产值108万元,利润35万元。第二期为垦区建设,1987年1月开始隔丘建池,5月份38丘全部交付使用,工程基建结束。
  项目确立
  1984年9月份,全县机构改革,撤社(人民公社)建乡。新的霞美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因地制宜提出了“先抓海,后抓山,山海开发并举,加快霞美经济发展步伐”的经济发展思路,并着手实施浅海滩涂养殖,仅1985年一年,就发展养殖面积12000亩(其中海蛎8000多亩),省、市、县各级领导对此予以充分肯定。1985年5月,全省水产开发现场会议在霞美召开,给乡党委、政府予很大的鼓舞。他们也因此开始筹划更大的动作一围海建虾池。年底县政府争取了世界银行支持“两水”(水产、水果)的贷款项目,成为项目开发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乡政府抓住机遇,立即聘请县水电局、水产局等单位工程师对滩涂进行勘察,初步选址设计“刘坂围垦工程”,对项目实施进行全面评估、论证,为争取成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作了初步准备工作。1986年3月,刘坂围垦工程世行贷款项目获得批准。
  创业艰辛
  开发项目的决策确定以后,得到大多数千部群众的支持。但是,也有部分人对此持有怀疑态度,也有些好心的人奉劝要“三思而行”。他们列举了许多例子,说“社教埭”、“竹屿埭“都不上200亩,就搞了两年,这2000多亩的大工程怎么围得起来,不要搞得劳民伤财,身败名裂。还有的同志要我们看看诏安四都东西吴的围垦,1974年动工至今十年整已是三上二下了。好心人翻出了《刘氏族谱》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刘坂贡生刘士骏邀其好友黄运枢(台湾嘉义县人,善“看风水”,由于不愿受日本统治,跑到漳州开择日馆)游梁山,为刘氏祖坟、祖庙堪察形势,建议在刘坂村前浅海上筑大堰,并设计了规划图,附于《刘氏族谱》,但由于工程浩大,刘氏子孙几代人一直没能够实施。而今的霞美乡领导干部,更以科学的态度,认识这是振兴经济的重大建设,决心发动全乡群众来完成先人未能完成的伟绩,来自多方的劝退,都没有动摇创业者的决心。
  1986年元月14日,刘坂围垦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由乡党委书记陈结仲任指挥,副书记蔡元福任副指挥,下设政工、施工、后勤三个组,抽调乡村干部及县有关部门工程技术人员17人组成。当时,项目贷款尚未立项,指挥部从乡经联社借5000元作为开办费,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于1986年1月16日开工。由乡团委会组织六支青年突击队,180人率先自带工具、粮食、咸菜,打着团旗开进工地。三个受益村也组织了50条小船和200名民工,开始为主堤基础抛沙。指挥部提出,要以实际行动争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批准。各工程队积极响应,开展比速度、比质量、比风格、比贡献的“四比”竞赛活动。市县农行在这种苦干精神的感动下,两级行长、农贷科长现场办公,在世界银行贷款立项前,先给解决15万元贷款,用于工地购买石头、水泥、草袋等物资。这一重大支持,给指挥部全体干部和参战民工以巨大鼓舞,使他们干劲更足,工程进度大大加快。
  上级支持
  在这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上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很大的支持。县委书记黄步翔,三天两头跑到工地,指挥工程建设和解决实际困难。在围垦期间,省长胡平、市委书记张文良、省水产厅厅长王克峰、副厅长陈国俊、漳州市副市长黄长茂、县长张如松等领导同志分别莅临工地视察、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支持。胡平省长视察工地时,详细询问了建设情况,看到工地上红旗飘扬,人山人海的竞赛场面,高兴地说:“这种热烈竞赛的场面是多年来少见的”。勉励我们克服困难,争取早日成功。
  市、县农行在世界银行资金尚未到位时,为了促进工程顺利施工,先组织资金给予支持。市行行长林泽波、县行行长洪文义经常到工地帮助解决问题。围垦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共贷款320万元(世行项目贷款和农行贷款配套),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省、市、县水电部门从技术、资金、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省水电厅拨给无偿补助款28万元。省厅水利处处长黄天柱、工程师林鸿杰、市水电局工程师马百里经常亲临指导。县水电局派出以黄天河、柯栋盈、周豪、陈松锦等四位工程师、技术员组成的施工组,自始至终驻守工地参加工程建设。还有水产局、物资局、公路段、粮食、供销等单位给予技术、物资、车辆运输等各方面的支持。
  如期投产
  围垦工程主堤必须在台风到来之前合拢,且堤岸必须超过五米高程,这是关系围垦成败的关键。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台风可能在六月下旬袭来,这就要求主堤合拢不能超过六月中旬的小潮期,即不能迟于6月15~16日(农历五月初九至初十)。为了能如期合拢,经与水利技术人员、当地渔民、指挥部干部商议,提出了工程建设五条实施方案:一是堤基抛沙,治理海堤基础粉状烂泥的易滑动状态。根椐不同地区,抛沙0.5~1米厚,宽32米(堤基宽22米);二是全日作战,涨潮用船运沙抛沙,退潮人工进土。沙土混合减少流失,加快进度:三是大堤分期施工,先施工迎水面坡底15米,同时进行外坡砌石,待全堤合拢后补内坡至底宽22米,砌内护坡;四是小段承包,规定每个施工队承包地段不超过100米或一个水闸,以村为作战核算单位,按工程预算,任务分担,围垦受益面积责、权、利明确,村党支部和村两委干部分别到各段协助承包人组织施工,检查监督质量。并制定实施造价、质量、财务公开和监督制度,严格执行。由于有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施工,工程质量较高,进度较快。
  为了保证在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完成主体工程,指挥部全体同志同民工一起在工地上坚持到农历十二月廿八晚,正月初四又发动民工上场。一方面抓紧设计,一方面加紧修筑道路,搞好围垦堤内的贝类搬迁养殖。二月底,外堤抛沙基本完成,四条通往工地的道路修通。3月初,工程前段工作准备就绪,省世行项目办也批准了立项。3月8日,四个闸门开始围堰清基。指挥部提出“奋战一百天,拿下主体工程,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受益”的口号。4月9日,闸门围堰清基和基础砌体脱险,全线开始回填。这时,工地每日出勤民工都在2000人以上。5月9日,全线海堤达到四米高程。看来,实现如期合拢问题不大。不料,6月5日起,天降大雨,连续九天,土方工程可以冒雨干,护面坡砌石却因为山上路滑,石头运不下来,无法进行。没有石头,十五日合拢更是一句空话。如果把合拢时间推迟到下一个小潮期,风险很难估算,如果在合拢前台风袭来,主堤就可能全被冲走,前段的工程将付诸东流。指挥部决策,坚决按期合拢。没有石头怎么办?乡党委和指挥部提出向群众借用,得到刘坂、山前、过田三个村村民的纷纷响应,把运在村里要建房的条石让给围垦合拢,1500立方米的石头,两天内全部运到工地合拢口。
  6月15日(农历五月初九日)9时,合拢战斗开始,下午5时顺利实现合拢,到7时潮水涨满时达到封闭。于部群众欢欣雀跃。刘坂人说:共产党很英明,祖上八十三年的宿愿,在共产党领导下,不到一百天就实现了。这样,从水闸围堰到主堤合拢只用了九十五天时间,从回填到合拢,只用了六十九天,合拢后再经过一个月的施工,加高加宽海堤,砌内护坡,安装闸门,购置网具,终于7月18月首次以粗养的方式放下2600万条虾苗,12月底全部收获完成,取得35万元的利润。在一个乡镇,这么大的工程,在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以这么快的速度,取得当年围垦当年受益,创造了我省围垦史上的新纪录。
  次年,突击垦建施工,经过四个月努力,建成六个单元38丘规格虾池,五月初交付承包使用,放下5000多万尾长毛对虾苗,当年产虾3500担(175吨),产值420万元。
  刘坂围垦工程的建设,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书记陈光毅,原省长王兆国,省委副书记袁启彤,省人大副主任温秀山、肖健,副省长陈明义,漳州市委书记童万亨,市长韩玉琳,副书记易百禄,副市长林殿阁、黄仲渊等领导同志都先后到实地视察,对该项目的建设给予很高评价。
  附刘坂围垦工程指挥部成员
  指挥陈结仲(霞美乡党委书记)
  副指挥蔡元福(霞美乡党委副书记)
  成员黄荣桂(霞美乡水利站站长)
  林六二(霞美乡团委副书记)
  刘志源(刘坂村党支部书记)
  刘景新(山前村党支部书记)
  刘景彬(过田村党支部书记)
  政工组 林六二 蔡红茂 郑四慧 陈武军
  施工组 黄荣桂 黄天河 柯栋盈 周豪
  陈松锦 林瑞祥 戴来表 李忠清
  后勤组 林汉生 刘跃森 林旺土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结仲
责任者
蔡红茂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