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宅兜·高东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939
颗粒名称: 东溪·宅兜·高东溪
分类号: K827
页数: 8
页码: 173-1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高登是北宋末南宋初的忠孝名士,官德高尚。他上书抗金,直言敢谏,被贬谪后仍讲学、执法,深得民心。后被平反昭雪,多次受到褒奖,其忠孝节义事迹被载入史册。
关键词: 漳浦县 高登 宋代

内容

“忠孝廉节”的典型代表,立为榜样,弘扬至今。迄今880年前的北宋、南宋之际,国难当头。漳浦出了个忠孝两全,官德高尚的乡贤名士姓高名登,他与明代黄道周、张若仲、刘庭蕙母等名士乡贤,分别作为漳浦县
  高登(1104—1148年)字彦先,号东溪,九都宅兜人(今杜浔镇路打村宅兜社)。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官宦世家。宋神宗熙宁年间,祖父士林及叔祖耀祖为逃避“青苗债”,携家人徙居入闽。宋哲宗元符年间,士林之子高拱者(拱,字时中,号若庐)辗转迁至漳浦九都独角麒麟山下、东溪之滨的宅兜社定居,娶妻陈氏(邻村前埔人),崇宁三年(1104年)正月初一日生子登。登11岁父丧,母陈氏以织蔴为生,勤俭供登入学读书。少年高登,勤奋好学,“读书日诵数千言,及长,究极理义,持身励行。”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高登被推举入太学深造,与太学生陈东、张元千、徐揆等结为至交。其时正逢北宋末年,北方崛起的少数民族金屡屡进犯,朝廷派别林立,是战是和举旗不定,权奸豺狼当道。国家面临外患内乱,金兵大军压境,直逼京都汴梁(今开封),赵宋王朝风雨飘摇,国将不国。登以太学生身份上书,强烈要求除奸抗金,与陈东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站在抗战救亡的最前列。他们直言敢谏,为民请命,忧国忧民的正义行动,不但没被朝廷采纳,反而遭受逼害。靖康元年(1126年),登被“屏斥还乡”。
  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登考中进士,考官又忌其切直,列作“文理纰缪”,只授个广西边远山区小县富川县的主簿(治所今属广西贺州富川县。)主簿是知县以下、与县丞同为县的佐官,掌一县文书及处理日常事务。在任期间,受地方长官的器重,命其兼任复审贺州、梧州等六郡案件、以及新兴县赈灾,登依法秉公,申张正义,体恤灾民,深得民众拥戴。绍兴八年(1138年),应召回京都尚书省(都堂)述职考察,他又利用这一机会,上书万言及时议六篇,抨击时弊,力主抗金,直斥权奸,其忠义节气秉性依然,因此得罪权相秦桧,外放静江府古县令(今广西永福县)。在古县任职期间,勤政廉政、无私无畏、除恶扬善、深得民心,但由于抵制广西长官欲在古县为秦桧建造生祠,遂被罗织罪名,于绍兴十四年(1144年)秋编管容州,即被撤职除名籍,贬到容州入籍监管。(容州,即今广西容县)。容州地处穷僻,民间仰慕其名节与学识者,纷至沓来。上门请教,“执经相从者数百人,登为讲明《大学》、《中庸》之道。方教行而疾作矣”。绍兴戊辰(即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于寓舍”。——被免职除名且受监管的高先生,也不忘教化、讲学、论道,可借讲学正开始施行,因患疾病客死他乡,时年仅四十四岁。棺椁由长子扶、次子持护棺回漳浦安葬。
  高先生从绍兴二年(1132年)考中进士到绍兴十八年病逝容州贬所,十六年的宦游历程,时时处处体现其忠君爱国、直言敢谏,高风亮节气贯长虹,然而报国无门,屡受排挤打击。他的事迹,为后人所推崇弘扬。先生逝世后的第8年即绍兴二十六年,为先生平反昭雪的文书投至朝廷;第25年,即南宋孝宗乾道九年,丞相梁克家上书奏请为先生平反昭雪;第30年左右,即南宋淳熙九至十二年间,漳州郡学教授田澹“仰公直节,始祠于学宫之旁”,同时,收集先生遗文刊刻成册,使《高东溪文集》得以传世;第40年,漳州知府傅伯寿、朱熹连续向朝廷上奏章,吁请为先生追认封赠,朱熹还为其作《高东溪先生祠记》。
  迨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太学生吴震上书朝廷,奏准在漳浦县城建造高先生祠堂,修复高先生墓茔。这一工程由漳州知府姜琼、同知蒋浚、漳浦知县汪谨、县丞钟鼎等官员主持,义官陈琰、耆老欧愚辈计材督役,于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动工,十七年(1481年)竣工,礼部尚书徐溥撰写《重建东溪祠堂记》,并由兵科都给事中吴原书丹、工部屯田主事陈奂篆额,镌刻于石,立碑纪念……
  正是高东溪先生忠孝名节,人格魄力,虽然任官卑微,且较短暂,但《宋史》、《福建通志》、《漳州府志》、《漳浦县志》均有他的传记,其中宋史《高登传》篇幅长达1430余言。《漳浦县志》除高登传之外,还有收录先生的五篇上疏奏章,五篇(首)诗文。县志所载,还有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宝文阁学士、漳州知府朱熹的《乞褒录高登状》奏章一篇、《东溪高先生祠记》、《谒高东溪祠文》、《又谒高东溪祠文》、《跋彦生家诸帖》等文章四篇;还有明代成化年间,时任礼部左侍郎徐溥撰写的《重建东溪祠堂记》;有明代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佥事的林希元撰写的“宋刻《高东溪文集》序;有明代万历年间漳浦知县王猷〔万历二十七——三十二年(1599—1604年)任〕撰《重修东溪先生祠堂记》;有乡贤名士陈景肃《怀高东溪二首》、林缵振《读东溪遗事》、张士楷《高东溪读〈易〉处》二首选一,等等,盛赞高先生忠孝节义,刚正不阿,是“一代之人豪”。而朱熹夫子所撰一联——“获鹿感鱼千秋称孝子,朋东仇桧万古识忠臣”形象概括高先生的忠孝人生。有关获鹿感鱼的故事,志书传记里均作描述,漳浦民间故事的描述,更是绘声绘色,维妙维肖,相传至今。
  有关高先生的生平事迹,道德文章,存史资料颇为丰富。这是研究高东溪先生及同一时期政治、社会经济、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也使得高先生高尚品德、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历久弥珍。而为高先生所喜爱,引以为自己名号的东溪,以及先生故里——独角麒麟山下的宅兜村,即发生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先说东溪。当年的东溪,从宅兜村前流过,蜿延曲折汇入杜浔港出海。这是一条与海相沟通的潮汐溪流,一年四季,咸淡水交融,是洄游鱼类繁衍的好场所,故四季溪水长流,鱼虾肥美,渔舟唱晚,鸥鹭翱翔,两岸青松翠竹掩映,是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溪流。自然生态环境如此妖娆多姿,高先生怎不引以为荣?怎不引以作为自己的名号呢?东溪其源头有三条溪流:一条来自今霞美山岭村东北方的尖石岭及以北坡地的倒水汇集;一条来自今杜浔院边村刺里社北的大旗山、另一条来自下黄社北的狮头山(属梁山山脉的余脉、海拔在200米左右)。这三条上游支流向南、向西南流经近城社附近合流后,继续向西南方向流去,经坑边、桥头等村社,再过路打、宅兜村前、在中沄堀分为二条支流,一条继续向西南流经后园、西浯,并在王公庙附近汇杜浔港入海;一条向偏西流经正阳、洪桥、三横河、万佃园,同样汇入杜浔港入海。东溪全长约15公里,自高先生那个年代至今,千年沧桑,东溪今已在漳浦的版图上消失了。历朝历代,随着人口增长,山林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源头来水出现季节性断流,东溪下游,杜浔港及其出海口,由于清代盲目围垦造田,下游溪道淤积堵塞,出海口也经常改道,使东溪在建国初期就演变成一条小溪流。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大跃进”和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把东溪搞得面目全非,“截弯取直”改溪造田尚未成功,“农业学大寨”运动因动乱而中断,东溪失去了排洪,灌溉应有功能,直至新世纪之初,杜浔港流域“沙杜片”的万亩耕地实施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时,杜浔镇续建东溪,镇党委书记黄国锋同志亲自督阵,终于开通了东溪下游段,使死水沟变成活水渠。改造后的东溪与原来的东溪大多相距甚远,旧溪道溪床大部分被平整为耕地,高先生那个时代的东溪,已难以寻踪了。倘若高先生在天之灵欲作故地重游,当会惊叹换了人间。
  再说先生故里宅兜。今日宅兜,已为洪姓所居,高姓者已式微、且式微得有些隐晦、微妙,宅兜社的规模,也萎缩至100余户人家,集中在祖祠“高诚堂”周边。据说高姓风光兴旺时期,宅兜社范围与桥头社接壤,有几百户人家。宅兜高姓式微的原因有三:一是高先生直系从儿子辈外迁县城乃至迁徙到外县居住,高先生有四个儿子:扶、持、振、拂。长子高扶,原名高箕,字伯起,号立庵,生于建炎三年(1129年),绍兴十四年(1144年)秋,随父来到广西容州贬所。父卒容州,扶护棺椁归漳浦,葬于家乡宅兜社附近的蟠山。乾道元年(1165年)改葬父于县城东郊印石山龙湫坡(在今石斋村车仔社东前,墓茔至今尚保存完整)。扶于乾道九年(1173年)卒,享寿四十五岁。
  扶生二子:长穹、次礼。他们的后裔仅有极少数留居漳浦县城,大多数于明、清时期播居龙溪、海澄和云霄。至第四世孙一诚,迁徙浦东,又一支分迁同安竹坑。传至第八世,本支长房名云浦,迁海澄(今龙海市浮宫漈都开基;次房名盖浦,生二子:长惠南、次惠淑。惠南避元征兵迁居南靖埔仔尾,传三子:长添福、次添寿、三添园,为第十世。添福迁广东陆丰,裔传惠东县华湖;添寿传裔海澄浮宫漈都,与第八世长房云浦之裔聚族而居。此支后裔又有部分移居广东惠来、陆丰、普宁林惠山;添园传裔南靖一带。高扶次子高礼,生子觉明,于元代曾任湖南安乡县尹,后避退返乡,再迁居广东潮阳县,衍传该县的和平镇下寨、成田、高丰和惠东华湖,以及江西永丰县城。在潮阳的后裔建“高氏宗祠”于平和镇下寨,堂号“孝思堂”,并有分支衍派迁台、港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东溪先生的次子高持,原名袭,字仲安,号述庵。生子高霄,孙充宗,曾孙光宗,重孙一勤。后裔高启于元代分居南靖县何岭头,传裔塔仔、西坑、官田等地。
  东溪先生的第三子高震,原名庭,字叔昌,号静斋,传子高兴,孙友梅,曾孙一举,迁居龙海县公卿山(石码高坑),又传裔海澄浮宫漈都一带。迨明末,又有部分族人再由海澄衍传云霄城霞港街。
  东溪先生的第四子高拂,原名高桴,字季士,据传当时已婚聘岳飞三女银瓶小姐,未娶,岳飞被秦桧所害,银瓶小姐投井自尽,高拂循入佛门为僧,故无嗣。
  除高先生直系亲人迁徙外地,宅兜高姓族人,也陆续外迁。少数留居宅兜的高姓族亲,约于清末改为洪姓并把高作为名字的第一个字,有类似诏安县官陂坪寨村的“张廖”复姓。新近,笔者与陈结仲、林祥瑞二位先生结伴(杜浔镇副镇长洪添益陪同)二度造访宅兜洪德安等老人。洪德安老人今年86岁,是退休教师,据他所述,他的曾祖父叫洪高以,祖父叫洪高理,父亲叫洪高才,祖孙三代,名字重迭,这是一般命名常识性错误。然而,宅兜洪姓如此命名,却是历史事实(到洪德安这一代以后,高字也逐渐被放弃。解放后出生的人,便不再用高字作人名的第一个字了)。他们分析,一是当时洪高有婚嫁、招赘关系,在姓氏确定问题上有这样的约定、承诺。二是可能是清末漳浦宗派械斗频繁剧烈,高姓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到毗邻大姓洪姓之中,改用洪姓,而把原姓“高”字,作为名字的第一个字,隐藏保留下来。不管怎样分析,他们至今还不清楚个中真情,“洪高”仍是一个未解的谜。唯独兜宅社前,与祖祠并列建筑规模不大的“高岳圣祠”,没有多大变化。这是漳浦唯一的一座奉祀高东溪与岳飞两位历史名人的祠庙。祠庙里祀高东溪和岳飞的神像。圣祠原本应是高姓家庙,由本宗族人供奉,现由宅兜本社人供奉、祭祀,故香火稀疏。高岳圣祠左边是家庙祠堂。近年修葺一新,厅堂上方的牌匾上,书写着“高诚堂”三个刚健有力的大字,厅堂的花岗岩柱石上,镌刻着“麒麟为屏,居怀思远有贤孝;金鲤献瑞,敦睦昌明奠正基。”“高堂有圣,世泽流芳藻;洪福齐天,家声颂德源。”厅堂正中神龛联:“高追念祖德,忠孝传芳。诚远怀先贤,世泽流长。”在祖祠外门的门楣上则题写“洪氏家庙”。这洪氏家庙高诚堂,让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内涵。
  迁徙闽南、粤东各县的高姓后裔,多有发展。现在漳浦城关的高姓,人口121人,居住在高厝厝巷、西街,是守护高先生墓茔的守墓户后裔。迁徙在邻县市的有龙海市浮宫的漈都,石码的高坑,云霄火田的高地,南靖县埔尾、何岭头、塔仔、西坑、官田;在粤东的有陆丰、惠来华湖、普宁林惠山、潮阳县城、和平镇下寨、成田、高丰等地,还有分衍在江西永丰县城。潮阳平和镇下寨“孝思堂”高姓族人,部分移居港台和新马泰等地。林林总总,可谓枝繁叶茂,源远流长。他们都把有高先生这样的祖先,倍感荣耀和自豪。龙海、漳州、南靖等地高姓后裔,每年立冬日,组团成群结队,乘坐数辆、十数辆汽车专程来漳浦县城城南高东溪祠,举行隆重的祭祀、缅怀活动。
  2008年立冬祭祀活动,更是盛况空前。3800多位高姓宗亲、高东溪后裔,乘坐百多辆大、中巴或轿车,从龙海、芗城、南靖、平和、云宵、诏安、闽清等县、市(区);从广东潮阳、惠来、普宁、陆丰、海丰、揭东、揭西、惠州等县市;从广西钦州、博白;从海南万宁县;从浙江玉环县;还有来自泰国高氏总会的代表等等。他们千里迢迢、万里飞越,怀着对先祖东溪先生的崇敬景仰之情,云集漳浦县城东郊,举行隆重的高东溪陵园落成庆典。
  高东溪墓莹,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经几次小修,使先生的墓地维护保留至今。198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是高先生逝世860周年。年初,高东溪裔孙联谊会倡议修建高东溪陵园。经一番发动,得到高姓宗亲热烈响应,筹资60万元,这一义举得到县政府相关部门、所在地镇、社区的支持。县博物馆王文径馆长为陵园作规划设计,石斋社区协助处理土地,明确陵园的四至范围,[东西(宽)28米,南北(长)37米]。高东溪裔孙联谊会组织人员负责施工,一期工程于2008年9月初动工,11月初完工。坟墓主体部分及墓前埕地均用精制花岗岩块石和板材筑(铺)设,墓碑按原件安上,四周有石栏杆环护,甚为古朴壮观。11月7日立冬日,焕然一新的高东溪陵园张灯结彩,鼓乐齐鸣,舞龙弄狮,礼花礼炮齐放,迎来闽粤浙等地的高先生后裔、宗亲,与当地县、镇、社区代表约4千多人的大盛会、大祭典仪式,以告慰高先生在天英灵,更求先生忠孝英魂、高风亮节,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附注

参考书籍: 《宋史》、《福建通志》、《漳州府志》、《漳浦县志》、《海澄漈都高氏族谱》、《石码高坑高氏族谱》、《高氏源流》、《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

本书漳浦文史资料 第二十七辑的情况。其中包括文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回顾、蒲台关系、人物春秋、文化艺术、文物古迹、史海钩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桂味
责任者
高登
相关人物
高扶
相关人物
高持
相关人物
高震
相关人物
高拂
相关人物
黄道周
相关人物
张若仲
相关人物
刘庭蕙
相关人物
陈东
相关人物
张元千
相关人物
徐揆
相关人物
梁克家
相关人物
傅伯寿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吴震
相关人物
姜琼
相关人物
蒋浚
相关人物
陈琰
相关人物
汪谨
相关人物
钟鼎
相关人物
徐溥
相关人物
吴原
相关人物
陈奂
相关人物
林希元
相关人物
陈景肃
相关人物
林缵振
相关人物
张士楷
相关人物
黄国锋
相关人物
陈结仲
相关人物
林祥瑞
相关人物
洪德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北宋镇
相关地名
南宋乡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东溪乡
相关地名
杜浔镇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山阴县
相关地名
绍兴市
相关地名
九都镇
相关地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贺州市
相关地名
梧州市
相关地名
新兴县
相关地名
永福县
相关地名
容州镇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获鹿镇
相关地名
霞美镇
相关地名
石岭镇
相关地名
正阳县
相关地名
洪桥镇
相关地名
横河镇
相关地名
龙溪镇
相关地名
海澄镇
相关地名
惠南镇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陆丰市
相关地名
惠东县
相关地名
华湖镇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安乡县
相关地名
和平镇
相关地名
成田镇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永丰县
相关地名
潮阳区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西坑畲族镇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官陂镇
相关地名
惠来县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闽清县
相关地名
普宁市
相关地名
海丰县
相关地名
揭西县
相关地名
惠州市
相关地名
钦州市
相关地名
博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