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淘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864
颗粒名称: 史海淘廉
分类号: G129
页数: 4
页码: 180-18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漳浦历史上有不少科举出身的仕子,被朝廷派往各地当官,大多数能廉洁自律,政绩斐然,深受当地黎民爱戴。这些先贤的高尚品德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关键词: 漳浦历史 科举出身 仕子

内容

漳浦历史上有不少科举出身的仕子,被朝廷派往各地当官,史志记载他们大多数能廉洁自律,政绩斐然,深受当地黎民爱戴。科举时代的官员并非完全清廉,史志隐恶扬善,用意在于鼓励人民向好的方面学习。这些先贤的高尚品德还是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兹摘抄部分以飨读者。
  宋
  林彦质,字彬叔。“历官州县皆有廉名”。“秩满乞归,卧游自适,幅巾野服,消涤世虑。捐金募植松于道,行者德之。”
  高登,字彦先,号东溪。“任广西富川主簿兼贺州学事。秩满士民乞留。不获。相率馈钱五十万,不告姓名,白守曰:教授贫无以养,愿太守劝之受。登辞不可,请置书藏于学。”
  明
  俞文,字懋学。“督漕徐、淮间,诸漕帅用故事敛金百镒以馈。文却之。”“老疾乞归,过常郡,缙绅遮留,吏民攀送填咽,且醵为道里费。文觅小舟,夜亡去。”“家居四壁,敝衣蔬食,怡然自乐。”
  杨武,字德毅。“屡聘为河南,山东,广东主考。”“道有私谒者,谕之。杨曰:以荐贤而以为私也,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其人负惭退。”
  陈镡,字曰宣。授太原通判。“清慎自持”,“与士卒同甘苦,以廉能闻。民立石颂焉。”
  叶穆,字式文。授汾州知州。“有犯死罪者,馈金五百求贷。叱之。”“致仕,家居茹蔬衣敝。”
  吴超,字华越。授工部主事,监杭州税关。“关故利薮,超矢志奉公,羡余悉归公帑,不以自私。”改授徐州三年,“尤以清勤著誉”。迁广西参议,“益励晚节”。“致仕家居,淡泊自守,乡人重之”。
  徐弼,字良佐,“擢廉州府同知,性劲直不能诡随,以冰蘖自持。卒之日,发其箧得《德政录》若干卷而已。
  林文焕,“授户部主事,督税临清钞关,清操自励,升员外郎,家不增一瓦一椽。时入郡邑,徒步而已。”
  林功懋,字以谦。任东莞知县时,“尝权税番舶,外番贿赂毫无所受。时,指挥王宠偕行,见功懋感叹曰:独文臣不爱钱乎!亦峻却之。”子林士弘,字仁甫,“奉使楚蜀之藩,馈遗一无所受。”
  林一阳,字复夫。“迁唐府审理,去,民思之,立石纪政。归家谈道自乐”。平时自律“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
  王应显,字惟谟。“知秀水县,县治后圃多桃,盐之以佐饭。”“升户部主事,榷九江税,廉洁奉公。”“升浙江布政使,洁已奉公如为令时。”
  林楚,字德春,号春斋。任雷州通判,“雷有珠池,在雷四载,不取一珠。”从侄林汝诏,字君纶。“授永州推官,以平恕清慎名”。
  林缵振,字公悦。任工部主事。“岁终,库椽进羡金数百,曰:公合得之。缵振叱椽出。”
  蔡时鼎,字台辅。授桐乡、元城二知县。“时鼎一以勤、慎、谦、约劝学为质。”“差视淮盐,疏列惠商裕课十事,次第举行。差向有例金,却不受,积之以为浚河之费。”
  林茂桂,字德芬。“授深州知州,一意为民。归家后,其家居文酒相命,四壁萧然。人谓廉吏”。
  蔡杲,字宏中。“授太仓知州,清白严介。先后官京邸五六载,栖止道院僧寮,一榻萧然。卒之日,贫无以殓。”
  黄季成,任东阳县令,“邑素健讼,听断毕即遣去,不入锾金。擢工部主事,分管铸造局,局故繁琐,颇涉利窦。季成一以澹泊处之,禁绝常例。”
  清
  林绍祖,字衣德。任长沙醴陵县令。“何氏兄弟互控,请托千金,却不受,以至情感悟之。”“醴河多滩,有孙商者,舟次溺水死,亲检遗货计八千余金,驰其家人领取。用人参数觔为谢,却不受。”
  谢天禄,字百和。“漳富商大贾,慕其行谊,不惜挥金延请为师,意所不屑,去之若浼。宗人以事羁于官,官知天禄清贫,欲为之德,微示其意。宗人以千金丐一言。岸然不屑也。”
  蓝应元,字资仲。官礼部侍郎。“服官三十余年,囊空如洗。”这些先贤的高尚品德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本文集收录了关于漳浦县城市变迁、海堤建设、教育、经济、政治、乡镇历史、人物、民俗和史海钩沉等各个方面的文章,反映了漳浦县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人物

高聿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