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颐·落下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910
颗粒名称: 解颐·落下颔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1
页码: 155
摘要: 解颐,现有辞书均作“开颜欢笑”释。语出《汉书·匡衡传》:“匡说《诗》,解人颐。”李白《赠徐安宜》诗:“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杜甫《奉赠李八丈曛判官》诗:“讨论实解颐,操割纷应手。”然“解颐”的本义“下颔脱落,似乎罕为人所注意。“解”作“脱落”训,其来甚古,《逸周书·时训》:“夏至之日,鹿角解。”《吕氏春秋·古乐》亦载:“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颐”指“下巴”,见诸《易·噬嗑》:“颐中有物,曰噬嗑。”下巴脱落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一般是因为下巴韧带松懈而造成的。“解颐”的闽南方言就叫“落下颔”,将下巴复位,就叫“兜下颔”。
关键词: 漳州 方言 解颐 落下颔

内容

解颐,现有辞书均作“开颜欢笑”释。语出《汉书·匡衡传》:“匡说《诗》,解人颐。”李白《赠徐安宜》诗:“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杜甫《奉赠李八丈曛判官》诗:“讨论实解颐,操割纷应手。”然“解颐”的本义“下颔脱落,似乎罕为人所注意。“解”作“脱落”训,其来甚古,《逸周书·时训》:“夏至之日,鹿角解。”《吕氏春秋·古乐》亦载:“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颐”指“下巴”,见诸《易·噬嗑》:“颐中有物,曰噬嗑。”
  “解颐”的本义,宋代周密在《齐东野语·解颐》一文中就注意到。其文云:“匡衡好学,精力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盖言其善于讲诵,能使人喜而至于解颐也,至今俗谚以人喜过甚者,云:‘兜不上下颏’即其意也。本朝盛度,以第二名登第,其父喜甚,颐解而卒。又岐山县樊纪登第,其父亦以喜而颐脱,有声如破瓮。按《医经》云:‘喜则气缓,能令致脱颐。’信非戏语也。”在这篇短文中,周密举了宋代两个人的例子,一个是盛度的父亲,因儿子登第,欢喜得下巴脱落致死。另一个名叫樊纪,其父也因其登第之喜,导致下巴脱落,发出瓮子破碎般的声响。
  下巴脱落是一种罕见的现象,一般是因为下巴韧带松懈而造成的。“解颐”的闽南方言就叫“落下颔”,将下巴复位,就叫“兜下颔”。不过,在方言的使用上,“落下颔“一般又指人夸夸其谈或胡说八道,意谓话讲得太多了提防下巴会脱落。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的史料,其中包含故园踪影、往事寻踪、文革残忆、历史街区、星火拾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侨森
责任者
李竹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