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法时期的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940
颗粒名称: 护法时期的建设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3
页码: 156-160
摘要: 民国7年,孙中山命陈炯明兴师“援闽护法”。陈率部向军阀盘踞的闽西南进军,建立“闽南护法区”,辖汀漳龙17个县。护法区总司令部设在漳州原汀漳龙道道署,漳州成为护法区首府。陈部进漳后,大力振军经武,扩大势力,提出“建设新社会,提倡新文化”施政规划,成立工务局,开展城市建设。南城墙拆除后建博爱道。这些街道沟通市中心及东、南商业区,方便商品的运输流通。扩大了市区及商业区。整建后的街路宽阔,路面平坦、店面整齐、市貌街容焕然一新。市区绅商成立漳码汽车始兴公司,修建漳州至石码公路,海外华侨也大力支持家乡建设,公司先后集款31万元,华侨股金占百分之二十。漳州被赞为“东方一颗明星”。
关键词: 漳州 市区街貌 建设

内容

民国7年(1918年),孙中山命陈炯明兴师“援闽护法”。陈率部向军阀盘踞的闽西南进军,建立“闽南护法区”,辖汀漳龙17个县。护法区总司令部设在漳州原汀漳龙道道署,漳州成为护法区首府。陈部进漳后,大力振军经武,扩大势力,提出“建设新社会,提倡新文化”施政规划,成立工务局,开展城市建设。
  拆除城墙,扩大市区城墙周围3000丈,城基宽四丈八尺(16米),高一丈七尺(近6米),用花岗岩石条砌成。除保留东门一小段城墙及城楼作为“古城象征”外,其他城墙都拆除,工程甚为艰巨。时交通运输主要靠九龙江水路,市区向东南江边扩展。南城墙拆除后建博爱道。东城墙拆除后建大马路。在江边拓建澄观道(江滨路)、醒民路(厦门路)、竹巷下街(修竹街)、米市街、新兴街(解放路)、新马路及下沙街、马灶路等10多条街道。这些街道沟通市中心及东、南商业区,方便商品的运输流通。扩大了市区及商业区。
  拓宽道路,整建街容古街道路分三级整建。“凡路扩宽为20尺,街扩宽为30尺,道扩宽为40尺”。博爱道、澄观道、康乐道都扩为40尺。各街路比原来扩宽一至三倍,原街面店肆低矮参差不齐,全部整建成二层楼房,一层店面,二层开窗,整齐一致。为适应漳州春多雨、夏炎热的气候特点,在永靖路(北京路)、大通路(青年路)、醒民路(厦门路)、博爱道、康乐道、定威南路(延安南路)、广南路(香港路)、米市街、竹巷下街等建成二层骑楼式店铺,方便行人遮阳避雨。主要街道陆安路(新华路)、定威路(延安路)、永靖路(北京路)、醒民路(厦门路)、广南路(香港路)等,都用城墙石条铺成石板路。整建后的街路宽阔,路面平坦、店面整齐、市貌街容焕然一新。
  筑堤建桥,修路通车九龙江南门溪是漳州水上运输要道,四方物资都在这里吞吐,历年来常因洪灾缺堤影响运输。时利用城墙石材,从洋老洲至草寮尾建成五里堤岸,堤岸有春兴埕、陈公巷、杉巷、王爷庙、东闸口、临江楼、大路头、七星巷、塔仔脚、北仔桥、新桥头、帝君庙、五通、交力埕等14个码头。大大方便水上运输。城内宋代建的土城护城河,也以城墙石建堤岸,船只可由东闸口通行到渔头庙。漳州南门溪原有“通津桥”(旧桥)及“文昌桥”(新桥)。“文昌桥”始建于万历廿七年(1599年),石桥长九十丈,宽二丈四尺,桥墩廿八座。光绪年间二次大水灾,桥面冲毁。时利用旧桥墩,改建为混凝土公路桥。桥长178米,桥中行车道4.8米,两边人行道各1.2米,有6个观景半月台,更名“东新桥”。
  市区绅商成立漳码汽车始兴公司,修建漳州至石码公路,海外华侨也大力支持家乡建设,公司先后集款31万元,华侨股金占百分之二十。1920年春节,漳州至石码公路修成通车。是年底石码至海澄浮宫通车,又添置二艘汽船,开办漳州至厦门水陆联运。这是全省第一条汽车运输线。后又在漳州拓展四条汽车运输线,东至江东桥16公里,西至南靖20公里,南至九龙岭17公里,北至浦南圩18公里。
  发展实业,繁荣市场护法区采取官商合办的形式,开办博通公司,经销省内外百货土产。在东门街附近开辟“文明雅集”,扩大城乡物资交流。在永靖路(北京路)创办“迎宾大旅馆”,招待来自龙岩、长汀、泉州、厦门以及赣南宁都、瑞金和粤东潮汕等地客商。商业贸易活跃。
  在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开展新文化运动,禁止私塾旧学,推行新制教育;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培养科技人才;举办“新书局”、“讲演会”,宣传革命新思想;举行大型民众集会,支持“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创办《闽星》报刊,宣传马列学说、社会主义;创建“第一公园”,作为民众文化,体育活动及休闲场所。漳州一时名闻遐迩,林森、朱执信、廖仲凯、吴稚珲、胡汉民、居正、邹鲁等政要名人、爱国华侨陈嘉庚及北京学联学生等都来参观访问。漳州被赞为“东方一颗明星”。①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郭上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