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威将军昭应侯许天正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589
颗粒名称: 唐宣威将军昭应侯许天正传
分类号: K820.42
页数: 6
页码: 59-64
摘要: 许天正字允心,号云峰,炎帝后裔,西周许国诸侯文叔的第六十二代孙。生于贞观二十三年正月初七日,卒于开元六年十月二十八日,原籍汝南平舆。其祖父许克华于隋末起兵反隋,后属唐太宗,翊赞陈元光的祖父陈克耕,讨临汾诸郡,以功授京兆别驾、宣威将军。父许陶,补前职。许天正十五岁举明经,为纪善。许陶于平乱中牺牲,许天正袭父职。陈元光二十一岁,代领其众。是年,厓州寇陈谦连结洞蛮苗自成、雷万兴作乱,攻陷潮阳,闽粤震动。当时陈元光处境为难,许天正竭力辅助,运筹帷幄。《漳州府志》载许天正《和陈元光平潮阳寇诗》一首,诗意:。群雄献出的妙策,
关键词: 宣威将军 昭应侯 许天正

内容

许天正字允心,号云峰,炎帝后裔,西周许国诸侯文叔的第六十二代孙。生于贞观二十三年(64 9年)正月初七日,卒于开元六年(718年)十月二十八日,原籍汝南平舆。其祖父许克华于隋末起兵反隋,后属唐太宗,翊赞陈元光的祖父陈克耕,讨临汾诸郡,以功授京兆别驾、宣威将军。父许陶,补前职。
  许天正十五岁举明经,为纪善。总章二年(669年) ,泉潮间发生骚乱,诏玉钤卫翊府左郎将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许陶为副使,许天正任文职,随父入闽平乱。许陶于平乱中牺牲,许天正袭父职。
  仪凤二年(677年)四月,陈政病殁。陈元光二十一岁,代领其众。是年,厓州寇陈谦连结洞蛮苗自成、雷万兴作乱,攻陷潮阳,闽粤震动。潮州刺史常怀德请陈元光出兵。当时陈元光处境为难,许天正竭力辅助,运筹帷幄。 《潮州府志》文载:“元光率轻骑征讨,伐木通道,大小百余战,俘敌万计。”恶战中,随陈政入闽的营将、府兵校尉杨统也牺牲了①。潮阳之乱终于平了,陈元光写了《平潮阳寇诗》一首( 《龙湖集》题《平獠宴喜》 ),诗末云“参军许天正,是用纪邦勋。”《漳州府志》载许天正《和陈元光平潮阳寇诗》一首,诗意:
  群雄献出的妙策,
  从盘绕的石阶登天;
  歼灭丑虏豪气发,
  凯旋驱车返岭东。
  骁骑冲破千重敌,
  勇猛戮杀贼将成百;
  逃敌如风吹败絮,
  余氛日照将消融。
  杀了为首元凶,
  胁从给予教化。
  没有顽抗的人了,
  剩下未开化的蛮獠;
  在龙湖的膏泽下,
  早晚普遍受薰化。
  从诗中看出,许天正不贪功为己有,故陈元光于建漳州时,在《请置吏表》中说。“许天正宅心正大,处己无私,可领本州司马。”平常,陈元光尊重许天正,军中要事均与商讨而后行。
  潮阳乱平以后,裴采访②看到《和陈元光平潮阳寇诗》,说此诗堪配成音律。又说:“这样的文才让他终老于军中,是我们的失职。”他与张说商量荐于朝廷,让许天正到史馆任职。许天正知道了,上表力辞:“我父亲在南荒殉职,一家人愁思萦怀,母亲不愿远离鳏圹。为人子者京都任职,就不能奉侍慈母,父圹又失照应。再者,玉钤厚待我家,我只有协助抓好军队纪律,稍为报答厚待之德。”裴、张得报,感到许天正一家人是:父忠、母贤、子孝、友义。对他更加器重,请于朝廷,朝廷准其所请:宣威将军职衔照旧,兼领外府博文学事。
  许天正于军政之暇,手不释卷,军中对他的文才很佩服,流传着:别驾的文章流畅,不必加点,有加点的地方就是妙句或用得恰当的典故。他是我们这帮人的佼佼者。
  陈元光的祖母魏氏,看见许天正博学能文,令军中的孩子悉从就学,在军中办了学校。
  陈元光的儿子陈珦,七岁时,元光令他受学于许天正,天正教诲说:“经史条略,我和你父亲仅一斑之见,得处不在文字,要从文字中细研精微。”俗语说:“明师出高徒”。以后陈珦举明经,回漳州主持文学。当时,龙溪县是“海滨世无仕进者”的县③,县令隆礼聘陈珦主持乡校,于景龙二年(708年)在龙溪县二十三四都辟松州书院授徒,与士民讲论典故,发扬光大许天正的渊博知识和读书方法,开了士子的茅塞,子弟都有进步。未满三年,陈元光战殁,陈珦服满袭父职。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致政,回松州书院聚徒教授,授艺更为精辟。天宝元年(742年)卒,寿六十二岁。
  陈珦授徒和训诲士民的影响深远。漳州参加唐朝科举④起步较迟,但进士及第从陈珦开始,他在开元年间登王维榜,摘掉龙溪县“海滨世无仕进者”的帽子。经过安史之乱九年,长安、洛阳成为空城。乱平,社会才逐渐安定。漳州从贞元八年(792年)起,又陆续有人中进士⑤。全唐代,龙溪县中进士科十人,漳浦二人。龙溪县进上及第人数次于莆田、闽县、侯官,居全福建第四位。二十三四都也人才辈出,载于史书的不乏其人。《漳州府志》、论日:“陈珦将家,子揭德振华,能以儒术显功名于景云、开元间。清漳自宋迄今(指清朝),多巨人长德,以鸿文粹学,衣被天下,先河后海,必以珦称首焉。”《志》赞陈珦,荣及其师。
  陈元光见泉镇礼让风气差,暴横习起,遂与许天正商量,针对地极七闽,境连百粤,南蛮占土著一半,刀耕火种、狩猎为生。化外之民,所学以暴横为尚,元凶既诛,余凶又起,诛不胜诛,徙难累徙。流移本出于这二州,积弊比稔帮⑥为害十倍。于是,提出在泉潮间建置州县,加强管理和教化,由许天正拟表上奏。垂拱二年(686年)准建漳州。初建州,百务齐陈,许天正处理得有条有理。
  州既建立,许天正置三十六堡,以仁饰吏,让百姓安定生息。他按府兵制训练青壮年的攻防战术,提高部队的素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征讨的兵源。同时,以儒家的礼乐训诲士民,改造社会上的陋俗。
  另一方面,陈元光与丁儒对遭受战乱破坏的经济,采取许多措施,收到实效,财政收支有了节余。
  漳州经过众人三年的苦心经营,方数千里无烽火之号,百姓夜犬不惊,号称太平。民风移丑陋,士俗转温淳。陈元光写了《南獠纳款》⑦云:
  已熏化的南獠获得好收成,缴纳的物品摆满庭院;
  山珍散发着芳芬,
  珍贵的海味丰盛。
  香炉中飘着冰片的瑞烟,
  珍珠焕发着柔和的光泽;
  鸟笼装着稀禽白鹇,
  盐渍着美丽的水鸟。
  南獠归化服从维新,
  饮水思源是皇恩厚泽;
  选择吉时送贡品上京,
  上表恭贺逢吉祥。
  许天正由于开漳有功劳,垂拱四年正月十八日,诏进朝列大夫、泉潮团练副使、兼翊府纪室,宣威将军事体如故。
  同年五月,魏氏逝世,元光以支孙承重,庐墓守制,州事由许天正代理。
  陈谦之乱以后二十多年,蛮寇苗自成、雷万兴的儿子复起于潮,潜抵岳山,元光中伏战殁,卢如金率义兵击溃群盗。陈珦袭父职,许天正尽心辅助。陈珦很尊敬老师,政事多决于天正。许天正入闽开漳,辅助陈政、陈元光、陈珦祖孙三代,人称:“翰墨世家至交。”
  许天正于开元六年卒,寿七十,葬香州马栏桥头。宋绍兴二十年追论前功,加封翊忠昭应侯。《漳州府志》论日:“太岳之裔见于史书,许氏尤昌炽,宋王安石谱之详矣。天正实从玉钤肇启斯土,惠泽与清漳同衍。虽勃焉,而兴固远,有端绪也,若火攸灼,谁能熄之!孙曾蔚起,遗爱在民。”

附注

①见《碧溪杨氏家谱》。②采访:唐初设考察州县官政绩的官员,称采访使,后改称观察使。③见《陈珦墓志铭》。④唐朝科举常设明经和进士两科,还有几种专科。明经是背诵经书答经义。进士主要考诗赋和对策。进士一榜名额多则三、四十人,少仅数人。考中进士后参加隆重的“鹿鸣宴”,以后经吏部复试,选中才能做官。进士的仕途优于明经,因此竞争十分剧烈,一科应试者多则二千人,少也一千来人。故许多人终生落第。白居易二十八岁时,于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得意地写:“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⑤见《福建省教育史志资料集》。⑥稔邦:稔,安徵、河南土话,原指一伙人或一帮人,后指贩运私盐或抢劫团伙。⑦见《龙湖集》 。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抗日战争以来的历史,以及漳州的风土人情,特色及习俗,其中分别记述了日军飞机滥炸漳州的罪行、菲律宾“华友”战斗英雄陈增棍自述、漳州解放初期群众文艺工作概况、漳州图书馆史略、唐宣威将军昭应侯许天正传、历史上的丐户和漳州乞丐营、端午节及其习俗、漳州市区路、街、巷的演变……黄叶沱张胡山汤怀亮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永忠
责任者
许荣池
责任者
杨惠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许天正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