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山今古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407
颗粒名称: 天宝山今古谈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6
页码: 50-55
摘要: 雄伟、秀丽、富饶的天宝山,横亘在漳州市郊西北部。它是龙溪“八景”之一——“宝峰飞翠”。天宝山山青水秀。其北部,与华安交界;西北部,与南靖接壤。在水磨山也有一处瀑布,高一丈多。现在,芝山官山果场、天宝镇办场和五凤农场已建起喷灌工程,改善灌溉条件。在山上,现有雷公寨、尖刀寨、蜜婆寨、金鸡寨、鳄鱼寨等。前两条直达南靖南坪,后两条直通华安汰口。风霜岭、杨梅岭这两条据传系元陈友定开辟,做为京考、经商之途。漳群之山,多祖于天宝山。地处“大石壁”下的过塘公社过塘大队大烛山果林场艰苦创业,奋斗十年,已开山造林种果3千余亩,产值达20多万元。
关键词: 漳州 天宝山 今古谈

内容

魏郑池
  雄伟、秀丽、富饶的天宝山,横亘在漳州市郊西北部。它是龙溪“八景”之一——“宝峰飞翠”。
  天宝山山青水秀。据《漳州府志》记载:“天宝屹然为群之锁,五峰峭峢。去城三十里,周回百余里。上有宝岩洞、芙蓉洞、百丈泉、鬼仔坑..又有雷层、鳄鱼二寨及四角林。”其北部,与华安交界;西北部,与南靖接壤。从东往西,金沙山、杨梅岭、仙山、三尖、二尖、大尖、角岭、五凤山、十二岭、风霜岭(又名凤凰岭)、崎虎岭、大帽山等十二峰排闼逶迤。有山必有垅,主要有杨梅垅、三垅、二垅、一垅、青山湖、三条坑、二尖湖、大虎坑、竹篙垅、冷水坑、十二岭坑等。有垅必有泉,泉水各有姿色,声貌动人,久雨不溢,久旱不涸,长年泉涌,流水潺潺。青山湖头青山口,有处两丈余的瀑布,犹如匹练腾空,银河倒挂。在水磨山也有一处瀑布,高一丈多。山上水利电力资源丰富。现有百万方以上的有布坑水库、月岭水库;十万方以上的有埔里水库、寨林水库、盘谷水库、官山水库;一万至十万方的有九柜底水库以及山围塘九座。塔尾、过塘、仙都三个村分别平岭埔、天公大烛、水磨山建设了三座水电站。现在,芝山官山果场、天宝镇办场和五凤农场已建起喷灌工程,改善灌溉条件。在山上,现有雷公寨、尖刀寨、蜜婆寨、金鸡寨、鳄鱼寨等。在风霜岭、十二岭、“五猪进槽”(大尖边)、杨梅岭等处各有石阶山径。前两条直达南靖南坪,后两条直通华安汰口。风霜岭、杨梅岭这两条据传系元陈友定开辟,做为京考、经商之途。
  漳群之山,多祖于天宝山。宋陈北溪谓:“天宝山发脉行龙,涌为州治,实群山之宗祖。”明王命璞“文昌阁记”云:“自天宝衍脉,枕三台,襟两河,千涧盘纡,丛山召秀。”《漳州府志》云:天宝南行至郡,共有庵仔山、望高山、紫芝山、日华峰、万松峰、禅月峰、保福山、隆寿山、净安峰、腾龙山、起凤山、金峰山等十二座。天宝山南麓,盛产天宝香蕉、漳州芦柑、坪山文旦袖子,素有“五里芭蕉城”和“百里绿洲桔红乡”之称。天宝山,前人多少名流吟诗赋词为之赞叹。朱熹撰写“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的字联;袁庭曾吟《天宝峰》诗一首:
  五峰如掌望依稀,翠壁苍屏入紫微。
  呼吸一声通帝座,登临千仞振秋衣。
  溪流回绕源头远,岩岫幽深云气归。
  争似西来灵鹫岭,送青排闼向东飞。
  天宝山留有许多美妙神奇的传说。其命名就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宋朝,有明珠夜间从山中飞入九龙江,被渔民网得,进贡给朝庭。明珠璀灿夺目,皇帝爱不释手,因而赐名“天宝”,故这山就叫“天宝山”。《漳州府志》记载:“元陈元定入漳曾屯聚焉。”当地农民至今还游传:进攻漳州,屯兵于天宝山,曾用宝剑在三尖劈出一条深沟,这沟现尚存。山上观音壁(又名水观音),古时为乡民祈雨之处。据说,唐朝彝出生在杨梅岭打铁坑,至今还流传“九十九坑不如打铁坑”的佳话。几代以前,这里人烟颇盛,设有四圩、十八社半。后因交通不便,盗匪骚扰和屡次山火,迫使村民迁移,变成茅草丛生,乱石垒垒,野兽出没,土匪横行的山地。现山上的遗址,尚留有残垣毁基。
  1932年4月间,国民党四十九师张贞为阻挡红军入漳,急忙派出主力部队扼守天宝山,企图凭险建立防线,依仗坚固的山头工事和强大火力负隅顽抗。我红一军团、红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从龙岩挥戈南下。十九日,在毛主席和聂荣臻政委的指挥下,红二师从风霜岭和十二岭正面担任主攻。红一军团又派出部队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进攻大尖山。英勇善战的红军战士,个个精神抖擞,人人斗志昂扬,翻山越岭,攀登悬崖,前后夹攻,很快就摧毁了敌人的防线,占领了山头阵地。敌军各自保命,狼狈逃窜。天宝山这一仗,我军活捉了敌军旅参谋长一人,俘虏官兵数千人,缴获了枪支弹药等大量军用物资,为红军入漳扫清了障碍。1949年农历4月间,我闽南游击队在仙都村开展工作时,国民党从漳州派兵妄想歼灭游击队。我游击队闻讯后,立即撤到雷公寨,经顽强抵抗后安全转移。1949年9月18日,我解放军与闽南游击队汇合,沿着红军走过的足迹,穿越风霜岭、十二岭,南下解放漳州城。从
  此,宝山披绿装,旧貌换新颜。
  天宝山有许多动物。据传清末,山上有两猎户,名叫杨之江和林乌仙(又叫乌莲),常猎有虎、狼、山牛、山羊等及各种蛇类。山沟中产有“石降”、“石龟”、“鮕 ”、“大鳗”等。
  天宝山花草树木,名目繁多。这里,是我区林果基地,又是天然中草药圃,还是人工热带植物园。满山遍野,苍松翠柏,杉木挺拔,青竹吐翠,郁郁葱葱。还有土参、百合、益金、壁梅、金丝莲、威灵仙、忍冬藤、脚白藤、石仙桃、九节茶、金钱草、..等中草药。在五凤山大石壁附近的灌木丛中,发现几十株茶树,主干有两米多高。特别是在大石壁中有三株茶树从峭壁石缝中长出,当地农民誉之为“五风一枝花”。制成的茶叶,据茶农反映:这些茶叶品种类似“乌龙”、“铁观音”,“品具岩骨花香”,有色艳、味佳甘醇、解署等特点,初入口稍有苦涩味,伴随而来却是高香馥郁,齿间留芳。座落五凤山麓的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橡胶迎风摇曳,剑麻茁壮成长,处处逗人喜爱,颇有热带风光。这里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和各国引进的奇花异木,闻名省内外。这儿1968年选育抗寒力强的“五峰一号”橡胶品种,已在我省和广西大面积种植。1964年从坦桑尼亚引进速生、高产、抗逆性强的剑麻良种“11648”(又称“东一号”),已在这里繁殖成功,并推广全省。这里,引进的用材林有成林快,材质轻,木节少,纹理美观,可代杉木的“南洋楹”;木材暗红色,硬度适宜,世界上著名的红木之一的“桃花心木”;高级家具用材的“抽木”;生长最快,全国林学会向国际推荐的一种速生树种,素有树木“赛跑家”之称的“团花”。经济林有产油量很高,被誉为“油王”的“油棕”;可提炼油的“石栗”、“油橄榄”、“木盆架”;肉穗可制糖的“糖棕”;著名饮料之一的“咖啡”西番莲。水果有果大两斤,以世界“果王”著称的“热带芒果”;能制蜜饯的“伊拉克蜜枣”;可作口香糖原料的“人心果”;果大如瓜的“菠萝蜜”;兼备水果、木本粮食和珍贵用材特点的“木菠萝”;属稀有果品的“番荔枝”、“荔枝龙眼”、“剥粒凤梨”;果实可当菜肴、制蜜饯,材质坚硬的“乌榄”;脂肪含量高,发热量大的“油梨”。花卉和观尝树木有“美国雨树”、“大王椰子”、“木芙蓉”、“五色椒”等。药材有“玫瑰茄”、“罗芙木”、“槟椰”、“藿香”、“胡椒”、“蓍草”、“木蝴蝶”、“猪须草”、“美登木”和“长春花”、“甜叶菊”。还有1975年从墨西哥引入的产胶植物一一“银胶菊”,作为天然橡胶的补充资源,为我国发展橡胶生产提供新途径。
  解放前,国民党留下来的天宝山,只剩下虎仔林、四角林、后坑底、小石壁、大石壁,倒吊猪耙等七、八处总共不过千余亩的树林、解放后,龙溪县农民连续上山开发,1955年紫泥组织耕山队到五凤山开荒,1958年改为五凤农场,1961年建立省热作所。特别是1964年以后,漳州市委发动全市人民千军万马开发天宝山,从此,宝山献宝披绿装。地处“大石壁”下的过塘公社过塘大队大烛山果林场艰苦创业,奋斗十年,已开山造林种果3千余亩,产值达20多万元。再过十年,他们将成“百万富翁”。地处蜜婆寨的城郊公社官山果林场,发展柑桔5百余亩和荔枝、凤梨、桃李等600多亩,已种植的金枣、桶柑、四季桔,三年后陆续收成上市,芦柑、柚子、印子柑,再过一两年,也可采摘..长岭埔下的漳州市布坑畜牧场,养有荷兰、德国奶牛近200头,1979年产奶70多万斤,最多一头年产奶上万斤,这里发展畜牧大有作为。据有关部门1979年底统计;天宝山有国营农林场2个(省热作所、林场),区办场2个(十二岭柑桔场、布坑畜牧场)、乡办场4个(城郊、北斗、过塘、浦林的林果场),大队(村)办场30多个,生产队耕山队40余个。市委(现芗城区委)在天宝山建立17个林果基地。山地总面积6万余亩,已造林34000多亩,种果近7000亩,农业等其他用地5000多亩。天宝山,在漳州人民的勤奋开发下,今后必将献出更多、更丰厚的“宝”。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1985年实行地市改制后,漳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据此,原龙溪地区建立了政协漳州市委员会,原漳州市政协组织改称为政协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

阅读

相关人物

魏郑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