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路今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749
颗粒名称: 南昌路今昔
分类号: TU24
页数: 4
页码: 133-136
摘要: 把历代遗留的狭小的步武街、渔头庙、公府街、北桥街等几条孤立的小路开辟串通而成,有古城的遗址、封建时代的官宦府第、漳州古迹等:九龙江西溪的江水从东西闸口沿环城壕流通城内“后以庙称街名为渔头庙,明代称上街。俗呼上街为探花街。清代黄梧献海澄城降清,改探花街为公府街,亦称公爷街,知府方学龙改名中清桥。漳州古城的街巷狭窄。称街的宽度不过一丈,以公府街最见宽阔。公爷街”修建成东、西两列的骑楼(,(后由高开国经营旅社),同步武街、渔头庙、公府街、北桥街相连接”步武街街头的东华园旅社南面为康乐道。
关键词: 漳州市 南昌路 建筑

内容

宽敞、笔直、崭新的南昌路,高楼林立,车辆穿梭,行人熙攘,它是芗城中心区的一条繁华街道。笔者原居住在这条街附近,亲眼目睹它的今昔变迁。
  南昌路是芗城解放后才命名的。解放前,没有这个街名,也没有这条东西横向的大通道。现在的南昌路是共产党领导、经过芗城人民努力,把历代遗留的狭小的步武街、渔头庙、公府街、北桥街等几条孤立的小路开辟串通而成。这其中,有古城的遗址、封建时代的官宦府第、漳州古迹等。现分述于下:
  几条古街的由来
  步武街:即今南昌路东段。因该街原建有“步武坊”,为明朝监察御史陈宏及其侄陈谟而立。坊建成后,以坊命街名。
  渔头庙:即今南昌路中段。原是鱼盐市。过去,九龙江西溪的江水从东西闸口沿环城壕流通城内,商贩用小舟载鱼盐到“渔头处”销售。此处建庙祀“大道公”,称“渔头庙”,后以庙称街名为渔头庙。
  公府街:即今南昌路中段。明代称上街,有“探花坊”,为探花谢琏而立。因探花府第也在此,俗呼上街为探花街。清代黄梧献海澄城降清,世袭一等海澄公,强占探花府为公爷府,改探花街为公府街,亦称公爷街。
  北桥街:即今南昌路西段。北桥为漳州古城内“七阴八阳”桥之一,因址在古城北隅,故称北桥。桥初建于唐,桥面上有亭,因称北桥亭。宋嘉定毁,改用石砌,桥名改为庆丰桥。明万历十六年(1588),知府方学龙改名中清桥,民间仍称北桥。近桥路段,即名北桥街。
  明清时期,漳州古城的街巷狭窄,称街的宽度不过一丈,小巷则在四、五尺左右,巷拐,路面不平;民居一般为挑檐平屋,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在这四段古街中,以公府街最见宽阔,约三、四丈,黄公台的府邸房屋,连排五、六座,也最为高大整齐。所以自清代始,每届春节,在这里设“花灯市”,俗称“公爷街”。民国时期,仍多年在这里设“游春场”。民间习惯将“游春场”称为“公爷街”。漳俗每年七月“普渡”(今称鬼节)的最后一日,在这里搭台,高竖灯,叠摆馒头至二、三丈高,称“馒头山”,以祀水陆“大众爷”(民间称普度公),且演戏酬神,男女老幼昼夜焚香下愿,甚为热闹。
  民国时期沿街纳垢
  民国七年(1918)9月,粤军陈炯明入漳后,成立工务局,从事市政建设,拆古城,修道路,将东城墙内侧的一片竹园,修建成东、西两列的骑楼(“五散忌”)街廊,叫“康乐道”(后改称自由路)。北面修建“东华园”(后由高开国经营旅社),中间为路,同步武街、渔头庙、公府街、北桥街相连接,命名“宏汉东路”。北伐战争后,国民党认为陈炯明背叛革命,为消除其影响,改称“林森路”。而民间习惯称呼旧路名。
  民国时期,步武街街头的东华园旅社南面为康乐道,街中段有远东旅社。当时,康乐道是妓女窝,在这里有十多家“堂班”(即妓院),因而步武街一带住有未设堂班的妓女和走唱(一种十二、三岁卖唱的雏妓),是一处藏污纳垢的地方。
  在旧社会,渔头庙大道公,设有药签,供民间问卜求医,香火颇为兴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大道公圣诞日,善男信女来此朝拜还愿,络绎不绝。
  住在公府街的黄公台后裔多式微,因庇祖荫,不学无术,竟有流为星占卜卦、相命择日的闲人,因之黄公府房屋多已转卖他人。当时的龙溪地方法院、龙溪地方检察处、福州会馆(又名三山会馆)均设在原黄公府的房舍内。
  北桥街,由于龙溪地方法院和地方检察处设在毗邻的公府街,在这里冒出了一种特殊行业,大约有七、八家“代书”。常时,为人们代写书信,缮拟契据、买卖合约..这些代书者与法院、检察处多有勾结,所以能量颇大,遇到涉讼,可为代写诉状等文书,代办诉讼中有关手续,倘遇“取保候审”等情,只要花钱,马上可为你找铺保,具保结,办得妥妥贴贴,为你消灾解祸。
  莆仙会馆也设在这个路段的末尾。
  金宝地万象更新
  解放后,人民政府根据各界意见,对原有部分路、街重新命名,将“林森路”改称“南昌路”。在东段街头,漳州百货站设于原东华园旅社旧址,花纱布批发部设于中段原蔡同昌织布厂和对面远东旅社旧址,浙江会馆改建为漳州邮电局,渔头庙西边的竹园修建为“建设银行”(后改为邮电培训中心)。后来,东铺头街道办事处也迁设在这里,现又改建东盛大厦。
  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个私业者在南昌路东段形成小商品市场,在60.15亩大小的土地上,开设了营业店面334家和临时摊位三百多个,是全市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因路面狭小,小商品店和摊位毗连相挨,形成“无车人挤入,有车路难行”的拥挤局面。
  南昌路是“黄金宝地”,必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于是,改造南昌路成为全区人民的共同呼声。芗城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坚持统一规划,放开建设,制订分块、分期、分批的一揽子方案,进行全路改造建设。自1995年6月开始进行改造,道路从原来的8米拓宽至30米。如今,自东而西,在街头是东花园小商品批发城和小商品城。小商品城拥有营业店面和摊位500多个,并设有两个总面积5100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华建群英商场”是为下岗职工开辟的一个再就业场所,服装、黄金首饰、鞋帽、医药、西饼、塑、鲜花店、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和休闲中心数百家,店面都开始营业,一片繁荣景象。小商品城将为芗城经济腾飞添上翅膀。
  现在,漳州市侨联、邮政储蓄大楼、邮政书店、邮政业务设立在道路两旁;最高档次的精品商场“华联商厦”,楼高12层,不久即将开业;“东盛花园”高层大厦正在紧张施工,建成后必将为南昌路再添几分繁华风采。
  今南昌路西段,有芗城区人民政府的十二层大楼屹立在那里,广场绿地,花团锦簇,布局优美,加上彩色灯照,音乐喷泉,更显富丽堂皇。在芗城区政府附近设有会展中心、工商银行芗城支行、平安保险公司、芗城宾馆、勋康大厦、龙泽大厦和水仙花园商住小区等新建高层楼房。
  南昌路经历起落盛衰、沧海桑田的变化。过去是狭窄的街巷、低矮不齐的平屋,而今是一幢幢崭新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交相辉映。
  南昌路变成宽敞、笔直、整洁、繁荣、文明、亮丽的大街,两旁二十多幢商住楼群,给人们展示着历史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从南昌路的变迁,让我亲眼看到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芗城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周恩来与首届人民政协”、“最难忘的幸福时刻”、“计生工作三十年”、“新中国体坛的漳州骁将”、“剪纸艺术家陈秋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叶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