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圃三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413
颗粒名称: 艺圃三耕
分类号: J509.2
页数: 4
页码: 77-80
摘要: 黄先生赢得今日的艺术成就,朋友都知道是他三、四十年不懈苦斗的结果。依他的“诀窍”说,就是六个字:“学习、勤奋、创新。”这种艺圃三耕法,使他走上成功之路。“勤奋”,是黄先生获取成功的第二诀。但他知道,艺术的里程是没有终点的,况乎自己从艺又是半路出家,所以更需要“勤奋”两字。“养性”就是他“勤奋”从艺的代名词。他自己求艺勤奋,律己持恒,几乎成为他的生活信条。黄先生的从艺观,向来不因袭旧守,不固步滞前。黄先生对棉花画的内容、形式作了步步创新,这种艺圃耕耘的创造性和革新性,正是一位工艺美术家所具有的特质。
关键词: 黄家声 棉花画 工艺美术

内容

常言道:剑利原从磨砺出,梅香独自苦寒来。黄先生赢得今日的艺术成就,朋友都知道是他三、四十年不懈苦斗的结果。依他的“诀窍”说,就是六个字:“学习、勤奋、创新。”这种艺圃三耕法,使他走上成功之路。
  黄老本籍龙溪县卖花长北村,三十年代随母入漳州城,读没几年书,便挑起弹棉被担子,游村串社去叫弹棉胎。他爱好艺术,工余习绘画,捏塑泥人,弹棉胎时好用红线添缀“囍”字。解放后,他的“学底”尚浅,爱好艺术又追求造诣的人不学习怎行?他说:“学习是打开艺术难途的一把锁匙。”几十年来,他坚持学习,不倦地在艺术宝库里求索,揣摩艺术流派,探寻艺术特色,从北宋《江山放牧图》、刘思涵《仕女图》、马运的山水图、《养子园画传》、《马骀画字》、刘奎龄花鸟画、唐伯虎书画到当代名家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吴作人画卷,都潜心习研,领悟其艺术精华和作品风格,撷取其艺术特色和作品神韵,以求索书、画、艺的艺术真谛,从中开拓视野和意境,活跃创作思路。他还读读文学名著和诗词赋曲,练习王羲之、颜真卿、米莆、苏东坡、蔡襄等古代书法家法贴,以汲取艺术营养,提高文化素质,垫实从艺功底,丰富创作题材。他从南宋女词家李清照的“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的佳句中得到启迪,在创作《松鹤》画时,对白鹤的眼、翅、脚作细腻别致的姿态造型,神态生动逼真,加上青松盘根错节,拱云托月作衬映,令人感到静中似动,动中带静,富有艺术感染力;他作《熊猫》画,则是芳草凄凄,绿竹依依,三两个憨态可掬的熊猫嬉戏自娱,画面意境迷人心魂;作《猛虎啸月》,则是月明星稀,怪石嶙峋,猛虎自山岗冲出,其威可震幽夜山谷,引人入胜;作《雄鹰》,他则突出主题,让矫健的雄鹰凌空展翅,扶摇直上冲霄汉,大有搏击长空的真实感。黄老常常说,这些作品,都是从学习中加以观察、对比、汲取、消化而独自构思制成的。他引用唐诗人李商隐“身无采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句,说他从“学”字中获得“一点通”,才能够在艺品制作中“水到渠成”或“瓜熟蒂落”。这是说得不假的一句内心话!“勤奋”,是黄先生获取成功的第二诀。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似是九部拖拉机也拉不回转的。他创作棉花画,竭争上乘;绘图画,力求造化;作书法,追求神韵。这三者,他又相互交融,互为所用,相形益彰,使书、画、艺集于一身融于一体。但他知道,艺术的里程是没有终点的,况乎自己从艺又是半路出家,所以更需要“勤奋”两字。几十年来,他都是寒暑不辍地坚持天天作艺、绘画和书写。我每次上他家门造访,总是看见他独处阁楼小画室,勃兴泼墨作画或挥毫书写,他谐趣的说:“我不爱逛街闲聊,总爱阁楼养性。”“养性”就是他“勤奋”从艺的代名词。他视时间为黄金,从不偷闲浪费。一次,他到北京开会,文房四宝没有随身,书画做不得,便趁暇挤车去动物园看虎。看虎,他不像他人光逗趣,而是专神灌注去观察老虎的斑采、动作和形神变化。现实的老虎给他的艺术老虎帮了造型逼真的大忙,他乐呵呵地认为看真虎对造假虎“大有得益”。
  他自己求艺勤奋,律己持恒,几乎成为他的生活信条。对于他手下的子女和艺徒,也以勤奋相勉。北京《工人日报》1986年5月13日报道黄老的二闺女黄惠华《“百鸟”从她手中飞向世界》时,就讲了黄老教女“勤奋”从艺的故事:“惠华15岁跟父学艺。父亲向她传授技艺,要求极其严格。她从做鸟脚开始,每道工序要练10多天,反复做二、三百遍,时常练到深夜才歇手。”与其说这是黄老教艺之严,无宁说是黄老勤奋之志使然。
  “三耕”之三,则是创新。只有创新,在传统技艺和遗产继承基础上加以创新,艺术才会进步。黄先生的从艺观,向来不因袭旧守,不固步滞前。他的几十年从艺生涯,可以说是艺术创新的艰辛历程。解放初期,他从弹棉被手艺中悟出了再造艺术之道,终于首创了棉花画这朵“艺苑奇葩”,增辉艺术园地的春色;棉花画制作成功,他便在艺术质量和艺术风格上求取突破,进行推陈出新。他认为棉花画属工艺美术品,其质量的提高,除体裁选择和主题表达外,“技必精,工必细”,才能够成为富有艺术魅力和商品价值的工艺美术品。多年来,他顽强地在创新道路上拼搏,因而其艺术的生命力在延续、在发展;棉花画在海内外市场获誉后,供需增多,他便在造型、座式、大小和装璜上进行创新,设立园、扇、椭园形以及悬挂、立座、摆台、条屏式等几十种规格,又以档次分普通、二层、金丝、闪光、玉翠、锯字和全立体电子声棉花画七类50多个品种。黄先生对棉花画的内容、形式作了步步创新,这种艺圃耕耘的创造性和革新性,正是一位工艺美术家所具有的特质。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北京幸见毛主席”、“党培育我成为水稻专家”、“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教诲”、“漳州解放前商贸掇碎”、“我在体坛上的拼搏历程”等41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马运
相关人物
刘思涵
相关人物
刘奎龄
相关人物
王羲之
相关人物
颜真卿
相关人物
米莆
相关人物
苏东坡
相关人物
蔡襄
相关人物
刘奎龄
相关人物
徐悲鸿
相关人物
齐白石
相关人物
李苦禅
相关人物
吴作人
相关人物
李商隐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
《雄鹰》
相关作品
《熊猫》
相关作品
《猛虎啸月》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