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南昌路今昔嬗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0249
颗粒名称: 谈南昌路今昔嬗变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5
页码: 151-155
摘要: 南昌路,是芗城解放后新开拓的东西横向的大马路,东起新华北路,西至钟法路。在这条宽敞、平坦而繁华的马路上,芗城区人民政府大楼、会展中心、工商银行高楼、华联商厦、邮电大楼、小商品城等高层楼房拔地而起,这并不是沧桑变化,而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巨大力量的结晶。笔者从小生活在芗城,对南昌路的开拓、变化,可谓是历历在目。陈宏及其侄陈谟立步武坊在此街路,因名步武街。北伐战争后改称林森路,但民间仍以路段延用旧名。1987年12月5日至8日,召开中共漳州市芗城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中共漳州市芗城区第一届委员会、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出席市第六次党代会的代表。
关键词: 芗城区 南昌路 嬗变

内容

南昌路,是芗城解放后新开拓的东西横向的大马路,东起新华北路,西至钟法路。在这条宽敞、平坦而繁华的马路上,芗城区人民政府大楼、会展中心、工商银行高楼、华联商厦、邮电大楼、小商品城等高层楼房拔地而起,这并不是沧桑变化,而是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巨大力量的结晶。
  笔者从小生活在芗城,对南昌路的开拓、变化,可谓是历历在目。看到现在,也谈过去,更使人们倍感今后生活的幸福。
  南昌路的过去是古城里4条古街而后串通建成的。过去这条路的最西面为北桥街,该街南侧有座跨壕沟的北桥而得名。北桥街东侧明代称上街,后名兴贤街。宣德丁未(1427年),邑人谢琏中进士廷试第三名,其宅第在这古街上,遂名探花街。清初黄梧受封一等世袭海澄公,改探花府第为黄公台府第,街名改称公府街(俗称公爷街)。最东面为步武街。步武街系明代邑人陈宏中进士(明天顺甲申年)先后任监察御史,视两浙盐课,按淮阳诸郡,皆有声望。成化间迁湖广按察司佥事,讨巨寇封敬中于洞庭,以功升为按察司副使。陈宏刚直敢言,处事详练,权贵惮之。陈宏及其侄陈谟立步武坊在此街路,因名步武街。东面中段俗称渔头庙街。因明代九龙江西溪的溪水可从东西闸直通城内,人们以小舟载鱼盐上街,俗称渔头处。该处有座庙,祀奉保生大帝(号吴真人,俗称大道公),曩年香火颇旺,人们称其名为渔头庙,而路名也称渔头庙街。南侧有条巷为明邑人潘荣之故居,故名给事巷。旧志载渔头庙前有都宪坊,嘉靖间为给事中潘荣立,因年久失修而圯毁。上述东西两面的4条古街,均为土砂路面,只有公府街稍为宽阔,其余3条街都是狭小而弯曲,其中,渔头庙街与公府街之间(即今延安北路)是一片竹林园地,没有道路可通车马,人们要越过此园地只有沿着竹林里的蹊径艰难进行,因此很少有人涉足于此。
  民国7年(1918年),粤军陈炯明驻漳,进行大规模市政改造,改步武街、渔头庙街为一条路,取名宏汉东路,路面稍有平整,为土沙路,宽约7米左右。两旁均为民居平房,个别建二层小楼房。北伐战争后改称林森路,但民间仍以路段延用旧名。
  西面的公府街路段比较宽敞,自清至民国时期,每逢春节正月初一至十五,从早到晚,这里热闹非凡,城乡群众习惯到此游览,俗称“逛游公爷街”。街的两旁摆摊设点,兜售各种各样玩具,如精美而呈吉祥的泥人(土尫)、不倒翁等泥塑,各式风雷、竹蛇、糖尫仔、纸面具、大尫头、剪纸、木板年画、水印连环画、纸制小风车(俗称风吹辆);还有各式糕点、蠔煎、卤面等风味小吃。为吸引群众,有些人也到这里打拳耍杂、弹唱锦歌、芗剧、演出布袋木偶戏等。其间,街路人群簇拥,锣鼓弦管声、歌声、吆喝声竞相喧染,确有闹新春的气氛,这种风俗延续到解放初期。
  公府街西邻是北桥街段,北桥(今改为北桥市场),曾称中清桥。北桥街以平房土木建筑为主,房外有“五脚居”(人行道),上面有屋檐遮盖。这里以泥人店著称,其中最盛名的店号是“生成是”和“集古斋”。北侧为龙眼树和竹林,此处清末道光间有座曾建的“丽麓”书斋。曾建,号习轩,道光甲辰(1844年)举人,时以才华横溢名噪漳南,有《闽中胜揽》等著作。
  解放初,林森路(即步武街和渔头庙街)改称南昌路,东段(步武街段),原龙溪县卫生院改为花纱布公司驻所及仓库。1953年原浙江会馆赠献给漳州邮电局,后改建为邮电办公楼和营业场所。渔头庙改为环卫处办公地点。1956年因开拓兴建延安北路,使南昌路和西面的公府街、北桥街也拓通为一条东西横向的马路,不过当年还是土砂路面,路宽约15米左右,路的北侧改设福建第六军分区司令部(后称龙溪军分区)驻所。1971年又改建为漳州市革命委员会机关驻地(即今芗城区政府大院)。
  1980年改革开放后,南昌路东段(即原步武街和渔头庙街),逐渐汇集成小商品市场,两旁店肆毗连,有鞋帽、服装、布料、化妆品、装饰品等等,批零兼营,市肆一年比一年红火。到1993年因小商品市场过于拥挤狭小,城市居民与市场混杂,交通经常堵塞、环境卫生较差,经市、区政府决定,对南昌路东段进行旧城改造建设。东起“东花园大厦”西至延安北路,北起民主路东段,南至给事巷、红老巷。19,93年3月25日正式成立“漳州市区南昌路东段建设工程指挥部”,负责该路段拆迁安置和改建工程的实施。这一带多以一至二层民宅,该工程拆迁旧房891户,建成小商品城商住楼8幢,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南昌路西段水仙花园住宅建筑群的旧城改造较早,1991年由芗城区政府组织实施,改造建设范围:东起延安北路、西至青年路,南自瑞京路、北至南昌路,共拆迁344户,水仙花园建有住宅楼13幢,沿街为商业店面,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同时新建工商银行大楼和北桥市场,建筑面积计12748平方米。北侧也整片拆除,新建芗城区政府大楼、会展中心、龙泽大厦等高层建筑,也已建成或接近完工。
  南昌路西端,即钟法路西侧,系军分区招待所。1996年归地方建设,并由漳州市城市综合开发公司拆迁改造,建成8幢376套,沿街为商业店面,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名金宝花园。
  南昌路经旧城改造后,成为一条笔直的东西向大马路,全长720米。由区政府先后筹集460多万元进行路面建设,初建路宽20米,后又改建为30米水泥路面。地下水道设施、人行道标志齐全。整条马路两侧,高楼林立,商业店面毗连,各种车辆穿梭而过,呈现出旧城改造后芗城中心地带的繁荣景象。
  南昌路西端的钟法路,建成金宝花园后,其路面长140米,并全线改建为30米宽水泥路面,中段拓宽与南昌路衔接,成为“丁”字型的南北通道。现在,南昌路已把新华北路、延安北路和钟法路这三条南北向的大马路横向串通,使芗城的旧城改造和城区的道路交通更宽畅、快捷,也为芗城人民创造了更宽松舒适的生活空间。
  中共漳州市芗城区首届代表大会
  1985年7月20日,漳州市升为地级市,原漳州市建制改为芗城区,同时建立中共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领导成员由上级党组织任命。
  书记 李朝汉
  副书记 曹盛文
  常委 魏郑池 吴溪容 林振煌 苏德泉 李惜真(女)
  1987年12月5日至8日,召开中共漳州市芗城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246人。选举中共漳州市芗城区第一届委员会、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出席市第六次党代会的代表。
  书记 李朝汉
  副书记 曹盛文 吴溪容
  常委 张亚力 李惜真(女) 苏德泉 郭大昌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旧称漳州城,地处闽南漳州平原中部,因九龙江西溪(俗称芗江)由西向东从城南穿境而过,故而得名。芗城历史悠久,古迹甚多,人文荟萃,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是福建省漳州市党政机关所在地。芗城又是闽南华侨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在实行对外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侨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