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1970
专题名称: 春节
其他名称: 五日岁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098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俗称“五日岁”,是民间最热闹的节日。在外地亲人多回家过春节,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初一早,大家凌晨即起,换上节日盛装,便燃放鞭炮开门。家家以线面、“福饭”(干饭)祭祀祖先;祭毕煮线面,每人一碗,寓意“福寿绵长”。第一口不喝面汤,俗语“初一早喝面汤,出门逢雨衣不干”之说。吃面后,亲邻戚友互相拜年,主人以红桔、瓜籽、糖果、“寿面”饷客。告辞时主人要馈赠红桔一双,表示福吉。是日,人们到城镇,或到山村游览名胜,叫做迹游春。 初二日,在莆田是禁忌日,人们不敢互相串门。此俗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廿九日,倭寇陷城,莆人被杀者众,城里人纷纷到山区避难,直到次年二月初二日,逃路的人们才返家收殓遭难亲属,串门的都是吊丧之人,因此,初二串门就成为不吉利之事,以后又改为正月初二不串门,但初一早到过的,不属忌讳之列。 初三日,因初一、初二两天闭井门不打水,初三早才祭井神开井门汲水。店家放鞭炮开店门,开始新一年的营业。新嫁女在这天由新郎作陪,回娘家向父母拜年。 初四日晚上做“大岁”,此俗同源于倭寇窜犯兴化,百姓连夜逃难,没有在家过“除夕”。翌年二月初一才回家园,于初四夜补过“除夕”,为了纪念这一重大事件,以后把时间改为正月初四 晚叫做重新过年叫“做大岁”。相沿至今。 初五如同初一,早饭每人吃一碗面,然后去游春或探亲访友。 初一至初五,不扫地,不打骂小孩,不说不吉利的话。 建国后,人们在春节,除拜年,探亲访友、春游外,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组织地举行球赛、象棋赛、拔河比赛等活动。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