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城厢区丧葬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1224
专题名称:
城厢区丧葬习俗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677.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旧时丧葬习俗较为繁杂,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移床病人临危,从寝室移至厅堂,男在左,女在右。 换衣病人断气前,家属给病人更换衣服,其衣服叫寿衣。 送终病人断气后,用白布给死者蒙身盖首,在床前点燃长明灯,全家人男去冠、妇披发哀哭,直至发丧。 洗身孝男到河沟用铜钱向水神买水,为死者洗脸、洗脚、洗手。 入殓死者洗身后,子媳要为其穿上寿衣、寿鞋。清代以前,官吏死亡,要穿上官服、顶戴,富家大户还要用整匹白绫包扎尸身,称为“殓身”。后死者亲属把棺材抬至厅堂,择时入殓,亦称入木,入木时有的地方请法师“洒净”。子孙披麻戴孝,子辈穿麻衣,孙辈穿白衣,鞋上缀片麻布,孝男孝媳左手腕套上串带铜牌的白带圈,丧父套于左,丧母套于右,哀哭声声,向遗体告别。之后孝男捧死者头部,孝媳抬死者脚腿,把死者置于棺内,遮上“水被”,然后盖上棺盖钉牢。此时,八字冲犯的人要避开。 烧卧褥席孝男孝媳搬出死者用过的卧席、被褥,送往野外焚烧。 买路钱棺材上山安葬时,同族下辈人要去送葬,孝男头戴“草圈麻帽”,手执“孝子鞭”,沿途散发“银纸”(即买路钱),俗称放纸钱。 进葬把棺材置于墓穴内,在墓穴前摆祭品祭奠。 立灵位安葬后第二天,在厅堂为死者设灵堂,立灵位。每日向死者“上饭”哭灵,第三天上山探墓,第六天为死者立木立碑,用红布或红纸书写死者功德,称“铭旌”。 做七死后49天内,七日一祭,俗称“做七”。第一个七日叫“头七”,最后一个七日叫“尾七”。服丧期间,家属不能穿红衣,不许赴宴饮酒等。 起服死者辞世一百日,要请僧人诵经或做“道场”,超度亡灵,之后拆除灵堂,家属换素服为吉服。清代以前旧制:官员父母死亡,要辞职回家守孝,在墓旁筑庐守墓,三年后才能起服复职,称为“丁优”,民国以后,这种制度废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号召改革传统丧葬习俗,用追悼会代替吊丧,用花圈、挽联代替香烛、银纸,用戴黑纱、白花代替披麻戴孝,用遗像代替木立碑,改土葬为火葬,札仪从简,深受群众欢迎。此俗正在城乡民间逐步扩大、沿袭。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