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城厢区服饰生活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1219
专题名称:
城厢区服饰生活习俗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673.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服饰随着时代和各人成份的不同而差异。清代,官吏、举人、秀才平时穿长袍,外套马褂,科举不第的读书人及其他市民不能穿马褂,至民国时则不受此种限制。民国前,一般人穿“汉装”,俗称“本地衫”、“本地裤”。公务人员穿中山装和制服,教师、中医及商界人士多穿长衫、制服。衣料则多以中山布、白制布、斜纹、府绸之类;农民穿“麻线衫”及“土家布”织制的布料,而丝绸、毛织品之类的衣料,只有富豪人家才穿得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了穿本地装(多为郊区农民)外,中山装、列宁装开始流行。工作人员还穿工作服、军便装。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流行穿绿色军装。到了80年代,服饰变化大,样式新颖,开始流行西装、茄克衣等,女的穿连衣裙、套裙、皱褶裙等。裤式也起了较大的变化,有喇叭裤、直筒裤、健美裤、牛仔裤等。到了90年代,许多港台服饰流进境内,服饰样式更多。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衣服,衣料也更加高档起来。城乡均有人穿起皮衣、毛料衣等上等品。服饰的色泽也趋向多样化,一些过去只有女人穿的花布、红布等衣料做的衣服,少数男青年也穿起来了;一些女青年却穿起男式的拉裆裤,且习以为常。 鞋袜也随时代不断变化,旧时劳动人民除冬天外,其他季节大多打赤脚,出外走路穿草鞋,冬天也只有手工制作的布鞋,只有官商界人士才能一年四季穿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鞋的品种不断增多,穿鞋的人越来越多。到80年代,城乡人一年四季穿不断,冬穿各类布鞋、胶鞋、皮鞋,夏穿凉鞋。且鞋的款式不断更新,档次也不断提高。袜子以往只穿短袜。到了90年代,女人穿起长袜,代替长裤,并且流行冬天穿长袜、穿裙子。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