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区除夕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1217
专题名称: 城厢区除夕习俗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672.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除夕晚上人家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向天地辞年。把八仙桌摆在厅堂前天井檐下(或对大门外的天空),摆上礼物香烛,把准备的一切食品如红〓、年糕、鸡、肉等应有尽有,祝告天地,感谢过去的一年中过平安日子,祈求明年的好运降临。烧了贡银、金箔和火盆柴,燃放鞭炮,撤了筵席,再于灶公和祖先位前摆上碗菜和礼物辞年。 辞年之后,合家男女老幼聚集一堂围坐在一起会餐,叫做“围炉”。把准备好的所有各样食物逐一上桌。生海蛎和生豆腐两碟食品是必备的,但不一定吃,据传这是古代越俗的遗风。必备的还有在桌下地上摆个储水木盆,放几条活鲫鱼让它“悠哉游哉”。莆田方言叫鲫鱼为鲫母,与“积宝”同音,“积宝缠脚”是再好不过的好彩兆。 围炉之后,长辈分给孩子们红包,叫做“压岁钱”,一般16岁以下的都有份。正月初五里可以用它去跑马,大孩子游春跑马自梅峰寺到广化寺,小孩子就在龙门下一带绕一圈,乐一乐。 除夕之夜,兴化府城隍庙的戏台上照例要由戏班通宵义务演戏,俗称“〓戏”,这原是一种道教宗教戏,演出莆田地方特有的戏文,但后来演出的只是一般戏文。由于除夕晚上讨债的人可以提灯上门坐索,有些穷人无法应付,便跑到城隍庙去避债。债主即使发现他在城隍庙里,也无法催讨。到了正月,就不用到处避债了。 许多人在除夕一起玩闹,通宵不睡觉,叫做“守岁”。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