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区端午节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1191
专题名称: 城厢区端午节习俗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667.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五月初一日至初五日称“端午节”,亦称“端阳节”。莆人叫做“五日节”,称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初三为端三、初四为端四、初五为端五。亦称“女儿节”,莆俗谚有“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划龙船”的说法。 初一日早上人家门扉旁插挂菖蒲和艾草,象征“艾旗蒲剑,逐邪斩妖”。是日早上吃米糕,初二日吃粽子。莆田的粽子是用糯米加硷水(用草木灰淋以清水滤过即得的淡黄液体)包以粽叶煮熟。城市人家米糕皆是日从街上购得,粽子旧时皆自制,现在多从街上购买。初三日购买麦螺,不作菜肴,供全家人随便吃。 初五日早上乡村妇女采摘各类香草和树木嫩芽捆成束,俗称“午时草”,城内人家买几束摊于露天曝晒,到午时,放入大锅煎汤,用为全家人沐浴全身。小孩子以雄黄醮酒点上一些穴道,全身新衣服,佩带香囊,系五色丝线编的“长命缕”簪小纸虎,最显眼的是女孩子缚个大红花线绣“五毒”(虎、蛇、娱蚣、蜘蛛、壁虎)的“兜肚”(民国以前,人们皆带兜肚,男的白色布制,女的红色绣花绿线缘边,会刺绣的妇女竞相显示工夫,争奇斗巧。失偶妇女用兰色兜肚)。还佩带一条网袋,内装午时草蛋、粽子、桃子等一长串。 是日午前,家家户户大搞室内卫生,把床铺拆洗,汲午时水储备满缸,曝晒衣物。用苍术、雄黄等香料室内熏烟。午后城外乡村有“划龙船”(龙舟竞渡),然莆田此项活动在五月初五日举行的很少,一般都在夏收后农闲时举行联村比赛。城内北河里社如寿康社等到50年代还保存有宋代圆木雕刻的龙船头,可知在明初扩城之前,今北河区域都有“划龙船”活动。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