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俚歌和梆鼓唱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0805
专题名称:
俚歌和梆鼓唱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0693.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俚歌是民歌的一种,广泛流行于涵江境内。新中国成立前,当夕阳西坠时或月明之夜,每见盲翁或盲妇在街头巷尾唱俚歌讨饭吃,俗称乞食诗。俚歌主题有《四季歌》、《十二支白扇》、《十月景》、《二十四景》等,歌词简练,富有韵味,每段七字一句,四句合辙。段数较多,最短的《十二支白扇》只有12节48句。内容以历史演义、古今传奇、民间故事和神话为多。伴奏乐器,只用梆鼓(也叫筒鼓)和竹板。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革、创新,俚歌改名为梆鼓唱,内容以歌颂社会主义为主。1956年,涵江职工自编自唱的新俚歌《条条道路通北京》,参加全国职工文艺调演。1975年,涵江曲艺工作者创作的梆鼓唱《七箩荔枝》,三上省城演出。并作为建国30周年献礼节目,省电台录音,电视录像,《福建日报》专题报道,引起中国文联关注。1980年,莆仙戏《状元与乞丐》中的梆鼓唱,被选晋京表演,轰动国内曲坛。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