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涵坝排洪闸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0789
专题名称: 陈桥涵坝排洪闸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0396.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该工程位于涵江白塘陈桥村。明初,原址筑有石砌滚水坝,名曰“三步泄”。汇集木兰、延寿两溪洪排注入海。明末,境内梧郊村有位吴云贵巡抚,嫌其母往返娘家,涉水过坝不便,把滚水坝拆除,改建为堤。此后三四百年间,每逢台风暴雨,涵江平原就泛滥成灾。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于1956年1~6月。在原滚水坝旧址,建成北洋平原最大的排洪闸工程——陈桥涵坝排洪闸。闸长78米,高8.5米,共15孔,每孔宽3米,装备手摇启闭机15台,最大排水量每秒330立方米。工程全部用石料及钢筋混凝土砌成,闸身结构除闸底及启闭台的工作桥以混凝土浇筑外,其余全部用石条浆砌。闸上游浆砌条石护堤,宽8米,闸下游浆砌条石长12米,斜度1∶1.5,垂直高度3.5米,承受木兰、华两陂水流冲击。工程挖填土方18万立方米,砌筑石方1.17万立方米,投劳28万工日,工程费用30万元。1956年秋,木兰溪发生60多年来罕见的大洪水,刚落成的涵坝排洪闸,首当其冲,发挥抗灾作用,在12小时内,把洪水全部排泄入海,使田地和村庄安全渡汛。1957年冬,政府拨款在闸上游浆砌护河岸和干砌护岸的接头处,打下松木椿一道,长82米,高2.5米,宽17~25厘米;下游浆石护坝延长铺砌60米,使涵坝排洪闸更为牢固壮观,成为全省较大的排水工程之一。1958~1994年,有效保障境内外20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7万多亩农田的灌溉。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