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港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0778
专题名称: 三江口港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0223.pdf
专题类型: 交通

专题描述

该港位于兴化湾西部湾顶木兰溪与涵江汇合口的新浦村,水路至上海549海里,至福州109海里,至秀屿港54海里,至泉州93海里,至厦门191海里。公路至涵江3公里,至莆田17公里,至福州98公里,至泉州105公里,至厦门207公里。港区水域从三清宫渡口前起至港口东侧码头止,长1500米,宽120米,面积18万平方米,可利用岸线150米。锚地3个:浮码头下游锚地面积0.8万平方米,水深7米,可泊1000吨级船舶1艘;浮码头前锚地面积0.7万平方米,水深6米,可泊500吨级船舶1艘;浮码头上游锚地面积0.7万平方米,水深5米,可泊500吨级船舶1艘。港内避风能力11级。该港有2个附属港区,一个是美尾区,距三江口港1公里;另一个为港口上游1.5公里处的桥兜区,计共水域面积1.6万平方米。港内自木兰溪河口至500吨级浮码头下游100米处有一深槽,长500米,宽120米,水深5~9.2米。5米等深线平均距岸30~40米,适宜锚泊大吨位船舶,水上过驳锚地3处。 清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和福州、厦门、泉州、三都澳列为福建五大港口。光绪十一年(1885年)停泊过乌槽大帆船。光绪二十二年,日本纪摄丸号轮船进港后,外轮接踵而至。宣统初,三江口直接与宁波通航。民国3年,进之与上海通航。民国9年,又远与大连、营口通航。民国27年广东汕头沦陷后,闽粤沿海中外通商只有三江口一港。是时,轮船进出如梭,“货物堆积,殆无余地”。1950年,尚有外国轮船入港。1958年后,只有千吨级国内轮船通航。1979年12月,该港恢复外贸运输业务。1982年,建成500吨级浮码头1座。1985年,被列为湄洲湾港的中转疏运港,其航线通及香港、汕头、厦门、福州、宁波、温州、定海、瑞安、镇江、南通、上海、大连、烟台以及东山、平潭等地。1987年,交通部拨款新建2个500吨级杂货码头,年吞吐能力15万吨,有8吨电吊2部,3吨汽车吊和叉车各1部,仓库800平方米,堆场2000平方米;还建有300吨级油码头1座,输油管线100多米。1993年,涵江区拨款在杂货码头上游增建300吨级客运码头1座,承担涵江至南日岛的客运业务。1994年,该港吞吐量29.89万吨,是涵江区主要的水上运输门户。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新浦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