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0203
专题名称: 水稻病虫害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411.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为害严重的有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等。此外,还有大螟、蓟马、稻瘿蚊、稻象虫、稻蝗虫、稻蝽类、负泥虫、稻弄蝶类、稻粉虱、稻螟蛉、粘虫、叶蝉类(白翅叶蝉、黑尾叶蝉、电光叶蝉、二点黑尾叶蝉)、福寿螺、白叶枯病、稻曲病、云形病、恶苗病、普通矮缩病、胡麻叶斑病、赤枯病、稻菌核杆腐病、绵腐病、立枯病等。 螟虫:一年发生四代(个别年份也有五代),以三化螟为主,三化螟1993年、1994年、1999年和2005年为中等偏重发生;1995年、1997年、1998年、2000—2004年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1992年中等发生;1996年轻发生。二化螟发生为害也较为普遍,1992—1996年为轻发生至偏轻发生;1997—1998年为中等发生;2003—2005年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2004年早稻受害严重,白穗率1%以上112公顷,5%以上43.3公顷,10%以上17.3公顷,多的达85%以上,败稻塌圈1.3公顷(绝收);1996—2005年二化螟与三化螟混合为害;大螟发生年份较少且为害相对较轻。螟虫为害水稻造成枯鞘、枯心、死孕穗、白穗和虫伤株等螟害状。全市常年发生3.33万公顷—4.53万公顷,螟害率平均在0.1%—0.869%之间。 稻飞虱: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为害,加重危害程度。1992年、1994年、1997年、2001年早季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1993年、1995年、1998年、1999年、2005年早季均为中等偏重发生;1996年、2000年、2003年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2002年、2004年早季均为中等偏轻发生。晚季除1993年中等发生之外,均为局部偏重发生至中等偏重发生,1996年枫亭七代稻飞虱局部大发生,百丛虫量达38000只。1992年推广应用扑虱灵,1997年推广应用大功臣等高效农药,以及测报准确,及时采用“压前控后”技术,把稻飞虱控制在初发阶段,无造成较大面积塌圈。一般年发生面积1.67万公顷—2万公顷,实塌圈面积在1.3公顷以下。 稻纵卷叶螟:1991年发生程度较轻;1998年、2000—2003年为中等发生;1992年、1994—1997年、2004年、2005年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1995年、1996年晚稻发生严重,发生面积0.8万公顷—1万公顷,产量损失220—250吨。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以穗颈瘟危害损失最大,发病程度因地区和品种而异,山区、半山区重于平原、沿海地区,常年发生0.4万公顷—0.53万公顷次。1992年、1994年、1995年、1998年、1999年、2003年、2004年偏重发生;1996年、1997年、2005年为局部偏重发生;2000—2002年为偏轻发生。1995年早季大洋乡“台农67”组合叶瘟严重发生,实塌0.33公顷。2003年在山区新县等乡(镇)早稻“新香优80”穗颈瘟局部流行发生,发生面积2.2公顷,一般病穗率6.5%—16.2%,多的24.3%—37.5%;2004年涵江区三江口镇等平原老病区局部流行发生,发生面积4.56公顷,一般病穗率8.5%—16.3%,损失率4.8%—12.9%,重的病穗率37.5%—59.3%,损失率29.8%—42.6%。 纹枯病:为常发性病害。一般早稻重于晚稻。除1995年、1996年、2003年、2004年为中等发生外,其他年份为局部偏重发生至中等偏重发生,常年发生1.2万公顷—2.2万公顷次。 细菌性条斑病:1991年以来,每年都有发生,一般早季发生较轻,中稻、晚稻发生较重,杂优组合如特优63等较感病,发生严重,2000年晚稻杂优组合一般叶病率16.3%—30.77%,病情指数4.08—9.18,重的叶病率45.71%—72.72%,病情指数19.05—30.30,而常规品种叶病率7.14%—25%,病情指数1.79—8.04。早季仅1999年中等发生和2003年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其他年份为中等偏轻发生。晚季1994年、1997年中等偏重发生,其他年份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该病扩展蔓延慢,为害减轻,常年发生0.67万公顷—0.87万公顷次。 稻瘿蚊:1999年7月在涵江区庄边镇发现稻瘿蚊,中稻丛出葱率50%—70%,以后扩展到大洋、白沙、新县、萩芦、常太、书峰(仅2001年兰石村)、梧塘、西天尾和江口九乡(镇),2000年发生面积为233.3公顷,经控制扑杀和防治,发生范围逐年减少,为害程度逐年减轻,到2005年仅常太镇零星发生,发生近6.7公顷,晚稻丛出葱率5%—10%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上册》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