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古城后街橄榄巷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唯一号: 130634020220000048
专题名称: 兴化古城后街橄榄巷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24/001
起始页: 0284.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今称庙前路,位于长寿社右,巷南与后街接壤,迤北至铁树里(大宗伯第),折而东抵小西湖中堰,状似曲尺形。橄榄巷,巷名出在宋以前,因地多植橄榄树而得名。宋尚书陈仁璧及其子仆射靖居于此,故橄榄巷又称“陈宅巷”。地属崇业乡清平里。清乾隆《莆田县志》:宋初,游洋人林居裔叛,知县黄禹锡遣其子观偕邑人秘书监陈靖,乞兵于漕使杨克让讨平之。朝廷赐靖之里曰 “清平”。 明初巷东北偏始建有郡城隍庙,是故,明清时期巷称“城隍庙巷”,俗称“庙前”,隶属左厢。民国时仍沿旧称“橄榄巷”,隶属城中镇长寿铺。而后,曾一度称为“光复路”“先农坛路”。1949年后,更名为 “解放路”,亦称 “庙前路”。至 “文革”期间,沿 “解放路”名。1980年以后,复定旧名 “庙前路”。 橄榄巷,为宋时尚书陈仁璧及其子仆射陈靖故居。旧时北巷头忠勋祠前置有为陈靖所立“仆射”坊,其坊横额石匾曰“仆射里居”,行楷。所以,陈宅亦称“仆射里居”。陈氏谱云: “华表新题仆射坊,旧居犹是尚书宅。”乾隆志云,宋仆射陈靖宅西庑有陈靖所题“燕”诗云:秋去春来不倦遥,流莺相伴语交交。儿孙各自飞鸣去,犹拣新泥补旧巢。 陈仁璧、陈靖父子故第之址,今无迹可寻。而郡志记载留下了历史印迹,还有“仆射里居”石刻,今被识者镶嵌于东山报恩寺天王殿外埕左壁,作为文物保存下来。 《莆榄巷文峰陈氏族谱》称:陈氏其先世居(庄边)薸湖。唐清远令陈枢 “咸通间(860—873)由薸湖徙莆榄巷”。其谱陈仁璧《兴化军厅壁记》云:兴化军移治莆田后,知军段鹏 “易都巡检廨署并仁璧旧宅以为军”。依此推军治谯楼内之宅是为陈氏旧宅。枢子沆,梁开平二年(908)进士,为天雄节度巡官。沆子仁璧,授尚书膳部员外郎,外守泉州录事参军、赐绯鱼袋,赠太子洗马。仁璧子靖,字道卿,官秘书监,封开国伯,赠左仆射。这支陈姓人世称“橄榄巷陈”,简称 “榄巷陈”。大宗伯第大门额有阴匾曰 “榄巷世家”。 榄巷陈自陈仁璧之后,其族衍分前宅、后宅、东房、下街、新厝五房,可见当年陈氏已蔚为甲族。居于本巷的二、三房即后宅、东房,又传衍上陈宅巷(即衙后桃巷)、后街、文峰库前、后塘等地。而明清时居住在庙前的是后宅房陈靖后裔,包括明礼部尚书太子少保陈经邦家族。 榄巷陈氏东房十六世广东盐课司提举陈贤祖,明洪武间由橄榄巷迁居文峰库前。而陈氏祖居因历史变革诸多缘故随之变化,甚至部分地产易与他族。至清末,榄巷文峰陈氏族人复购进大宗伯第房屋(除前落右侧螘家外),时隔400多年又回橄榄巷祖居地。其族有宣统朝最后一科拔贡陈敬汤,字佑铭,一作又名、佑民,1910年赴礼部朝考并参加复试,均列一等,授七品小京官,任度支部主事。入民国,回莆执教于兴化中学校,曾兼任过湖山小学校长,为诗社 “壶社”前期主要成员。20世纪80年代从铁树里走出的陈光毅,为中共中央委员,先后任过甘肃省省长、福建省委书记、国家民航总局局长等职。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兴化古城寻踪》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作者以史志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翔实的资料,从历史、地理、人文等角度,记录兴化自宋置郡建城以来一千多年历史,努力寻找古城逝去的往事,拣回渐被人们遗忘的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