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巷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唯一号: 130634020220000047
专题名称: 黄巷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24/001
起始页: 0283.pdf
专题类型: 其他
分布: 本节指“后街黄巷里”,位于后街中部南侧。黄巷,俗称“黄巷里”。黄巷里以黄姓聚族居此而得名,始迁祖为明湖广布政司参政黄誉。郡志称:黄氏“其先自仁德里徙居拱辰门内,至誉又徙方巷”。(《重刊兴化府志》卷42《人物列传·宦业》)黄巷里正门出方巷,故族号“刺桐黄”,分东、西二房。东房居后街黄巷里,西房居大路黄巷里。明清时期,郡志多云其族居地为坊巷,实际上日常生活起居分别多从后街、大路出入。 “文革”时期,黄巷里更名为“双井巷”,因大路黄巷里西巷口有双目水并,得名。1980年恢复旧名“后街黄巷里”。巷口旧建有木牌坊,后圮。自后街入巷百步西向可通 “大路黄巷里”;南向可通坊巷。(详见大路街 “坊巷”条) 从后街进巷迤南五六十米有“方岳家庙”,即黄誉祠堂。黄誉,明正统九年(1444)解元,十三年(1448)戊辰科进士,初授南京监察御史;景泰四年(1453),迁浙江按察司佥事。所至摧奸锄暴,时号“括地黄”(喻除草尽绝)。天顺四年(1460),擢浙江布政司参政。丁内艰归,服阕,成化二年(1466)改除湖广。巷南旧有“桐黄书院”,以刺桐巷(坊巷)、黄巷,取桐、黄二字以命名。门额“桐黄书院”四字为清乾隆年间大学士漳浦蔡新所书。桐黄书院创办于乾隆辛亥(1791),嘉庆、咸丰、光绪间均有重修。书院坐子向午兼癸丁。光绪己亥(1899)重修,“地仍其旧,而规模加阔,列屋三楹,上架以楼,广亦如之,阶前隙地数弓,足种花木,楼之西有古树,大可合抱,绿荫掩映,构亭其旁,名曰宜夏,为游泳之所,虽盛署不知也”。(黄中瓒《重建桐黄书院记》,引自《莆田金石木刻拓本志》)院内有光绪举人知县黄中瓒撰文、立石,吴鸿宾书,廖禧刻《重建桐黄书院记》之碑石。书院今被拆除改建为莆田工艺一厂职工宿舍。 居于后街黄巷里黄氏东房,自黄誉荣登进士第后,科第连登。誉子穆,成化七年(1471)举人第二,二十三年(1487)登进士第,官至翰林院编修。穆孙大经,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户部主事。裔孙黄道晋,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为龙安推官。明清时期除进士外,另有举人6人。其中(含进士):解元一人,第二名举人一人,第六名举人一人,第七名举人一人。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兴化古城寻踪》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作者以史志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翔实的资料,从历史、地理、人文等角度,记录兴化自宋置郡建城以来一千多年历史,努力寻找古城逝去的往事,拣回渐被人们遗忘的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