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教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唯一号: 130631020230001066
机构名称: 三一教
英文全称: 夏教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1003.pdf
起始时间: 1551年

机构描述

亦名夏教,明嘉靖三十年(1551)邑人哲学家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所创立。至17世纪中叶渐致完备。最初流行于莆仙方言区,全盛时流行于福建、浙江、湖北、安徽、河南、陕西、山东、南京、北京等地,至清康熙末年和乾隆年间,两次遭清廷的禁止而衰落。近代三一教随海外移民的足迹,从台湾、东南亚传入欧美。 三一教以儒家纲常伦理为“立本”,以道家的修身炼性为“入门”,以释家的虚空本体为“极则”,主张用儒术治世,道术治身,释术治心,融三教于一体。 信徒入教,称为“入门”,必须履行入教仪式。由老教徒3人介绍,入教者须是“伦纪无亏品行端正”而有恒业(士、农、工、商)者,经掌教师认可后,呈“誓戒启章”,检讨自己“心病”,然后斋戒沐浴,在教主像前焚化“入门启章”和“誓戒启章”。掌教师宣读“入门规则”,并授以“艮背心法”。入门者履行上述仪式,并交纳少量“贽仪”(教费),即为教徒。 入门教徒必须严守教规“明训”:(1)以三纲五常为日用;(2)以入孝出悌为实履;(3)以士农工商为常业;(4)明义利之辨;(5)戒饮过量之酒;(6)戒斗气之勇;(7)戒淫邪之行;(8)日搜己过,痛自忏悔;(9)每日素食一餐。女教徒诫条同,惟其(2)为“以三从四德为实履”;其(3)为“以勤治纺织为常业”。 由于三一教反对道、释二教的出世观和修行法,提出简单易行的在家修行法,宣传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劝人勤业行善,要求教徒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明代倭祸中,三一教为被害群众收尸二万多具就是一例),所以,当时广为群众所信仰。 1949年,县境内有三一教堂祠523所,教徒11820人。 建国后,教徒多在家修身。“文化大革命”中堂祠被毁,一切停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恢复。近年来台湾省和海外的三一教徒很多来莆田东山祖祠和“先生墓”(在华亭镇后角村)朝拜。1989年4月24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市政协、东山祖祠联合主办“林龙江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福州、厦门、泉州和美国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共同讨论并交流了中国、美国、西德、日本、马来西亚和台湾学者研究三一教的成果,同时成立了“林龙江研究会”。1990年全县有堂祠490所,教徒148488人。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