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兴化军公署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唯一号: 130631020220000001
机构名称: 宋兴化军公署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24/001
起始页: 0073.pdf
地址: 文献街子城谯楼前

机构描述

正厅,知军段鹏以都巡检廨(宋代巡警地方之机构)之址改建。邑人员外郎陈仁璧作记。宣和二年(1120),知军廖刚重修。“中崇御书,御制《戒石铭》《座右铭》石刻;架阁库、甲仗库、印书库、客位、吏舍列于东西两庑”。淳熙三年(1176),知军潘畤建阁其上。小厅,在正厅东,天圣六年(1028),知军李余庆以军资库后隙地建。后匾为 “儒雅堂”,隆兴二年(1164),知军刘韫改名 “平理”,乾道五年(1169),知军何偁复旧名。通判厅,职掌倅贰郡政,在戟门外之西偏。弘治志称:兴化军初不置通判,徽宗崇宁元年(1102),部使者报请,始置通判,以斥判官旧廨为通判厅。淳熙二年(1175),通判周必达重修吏舍,列于厅之南庑。通判厅左偏为 “强为善斋”,又东有 “流化堂”。签厅,在谯门内东侧,原为回车院,郡守秩满之寓。绍兴十七年(1147),知军王辟章改为签厅。 子城公署内,小厅左建有 “清心堂”,有知军徐师闵《荔枝谱》刻于壁。绍兴二十年(1150),有五色雀集于大厅榕木之上,芝草产于后圃,麦秀两岐,故知军陆涣更名为 “三瑞堂”。小厅后有 “靖恭亭”,天圣六年(1028),知军李余庆始命名。儒雅堂西庑为 “正己斋”,知军潘畴自隶额。正己斋后是 “和简堂”,绍熙元年(1190),知军赵彦励建。堂之后曰 “思无邪斋”。大厅东,接正己斋有 “桂籍堂”,而后徙于小厅之北面靖恭亭,崇宁四年(1105),知军郭重建。追考至道以降郡进士题名刻石置于堂上,军学教授胡份作序。宣和七年(1125),知军廖刚立石续记,“每当郡宴新进士,率以次题名,特奏名亦预焉”。郡志载有:兴化军知军李余庆《题名记》、兴化军通判游醳《科名记》。式宴亭,淳熙元年(1174),知军潘畤更曰 “北窗”;十三年(1186),知军朱端学改称 “式宴亭”。在宅堂后有 “扶春馆”,原以种酴名 “翠香亭”,乾道元年(1165),知军张允蹈更上名。后敞一轩,曰 “山人方丈”。扶春馆东有 “望壶楼”,绍兴二十八年(1158),知军韩彬创,以 “壶山”名。在郡圃内有 “五芝亭”,自儒雅堂西由修北迤,原有 “望山亭”,亭后作流觞台。绍兴二十年(1150),台东南生有灵芝,知军陆涣改望山亭为 “五芝亭”,后知军张允蹈又改为 “壶山堂”,堂壁有知军傅自得诗。堂东有 “见远台”,乾道元年(1165)知军张允蹈建,淳熙元年(1174),知军潘畤更名 “和风”,西槛有潘太守留题。 大厅西北隅建有 “使院”。子城西壁是 “作院”,“为急速造作军器,再下营司根刷贴作”,绍熙二年(1191)知军赵彦励重修。小厅南庑有 “公使库” “银器库” “账设库”附之。小厅东庑有 “酒库”,绍熙元年(1190)知军赵彦励重修。谯门内有 “军资库”,天圣七年(1029)知军李余庆重建,元丰二年(1079)知军谢仲规增修。军资库西偏有 “常平库”。通判厅西庑为 “经总制库”。 弘治志载: “宋乾道中,郡守张允蹈以本郡犹剩米之害言于朝,颙在政府,请悉蠲免,郡人德之。”以故,淳熙十八年(1191),郡守张渊在郡治儒雅堂东庑建 “两台霁色”祠,与陈俊卿并祀。淳祐中(1241—1252),郡守林希逸在郡治之西建有 “叶颙丞相祠堂”,此为叶颙专祠。宋太平兴国中,子城西北隅建有城隍庙。明洪武三年(1370),知府盖天麟移建于陈宅巷,即后称庙前巷。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兴化古城寻踪》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作者以史志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翔实的资料,从历史、地理、人文等角度,记录兴化自宋置郡建城以来一千多年历史,努力寻找古城逝去的往事,拣回渐被人们遗忘的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