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庭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4216
人物姓名: 张伯庭
人物异名: 又名:张廉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741.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910
卒年: 1945
籍贯: 莆田城郊乡濠浦村四亭

传略

张伯庭,又名张廉,莆田城郊乡濠浦村四亭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 因为穷,上不了学堂,伯庭只读两年私塾,就跟父亲在家种田。16岁离开家庭,到涵江中学(今莆田六中)当工友。这时,中共组织在城涵各中学学生中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他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民国16年(1927年),他配合中共组织的干部在家乡郊下一带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并以郊下为中心,把革命活动逐步向周围村庄扩展。在其后的20多年中,这里一直是莆田县中共组织的重要据点之一。这一带属于甘蔗栽培区,便于隐蔽。每当甘蔗成林季节,游击队员经常寄宿在蔗田里构筑的简陋茅屋中。伯庭的母亲和弟弟成了义务联络员,这里也从来没有发生过意外事故。 民国18年,张伯庭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4年,任中共莆田县委委员。抗战期间,他与县委诸同志利用国民党农会组织,坚持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执行既联合又斗争、既统一又独立的政策,“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各项斗争。当时的郊下、溪口、长丰一带,群众发动得好,逼使地主接受“二五”减租。反“买青苗”、反“高利贷”的斗争也开展得较顺利。他还组织宣传队,编演戏剧,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民国29年,沿海一带因灾歉收,粮荒严重。伯庭发动忠门农民游行请愿,迫使国民党当局发放一批救济粮,减轻群众的痛苦,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受到中共福建省委的表彰。 民国30年初,伯庭担任中共莆田县委书记,到莆田沿海组织武装。他积极发动群众,先后在黄瓜、南日、湄洲诸岛建起抗日据点。从此,以莆田沿海岛屿为中心,北通黄瓜岛,可与福清、平潭、长乐等县联系;向南通过湄洲岛,可与惠安、晋江等县联系。这条海上通道,使闽中地区的地下交通能从大陆与海上两路巡回机动起来。 同年9月,伯庭随中共闽中特委机关来到长乐南阳,担任机关警卫工作。民国31年4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江田事变”,派兵进攻南阳,伯庭掩护特委领导安全转移后,率领机关教导队100多人辗转到莆田沿海,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接着,他根据中央及华中局“实行隐蔽精干政策”,遵照特委指示,率队打入伪“和平救国军”内部,进行策反工作。他和康国强、杨杞松等领导这支海上抗日武装长期隐蔽在伪军张天真大队,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同日、伪、顽展开斗争,得到中共华中局的充分肯定。 民国34年5月,日军从福建沿海撤退,伪军头子张逸舟、黄玉树秘密投向国民党当局。同年6月,伪军副司令黄玉树勾结国民党保安团策划“东吴事变”,突然包围抗日武装队伍的驻地,杀害负责人康国强,逮捕特委委员张伯庭和邱子国。6月下旬,张、邱在莆田城外英勇就义,张伯庭时年35岁。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专题

委员
职位
书记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