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滢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4205
人物姓名: 林景滢
人物异名: 字:剑华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733.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01
卒年: 1966
籍贯: 城厢凤山街下务巷

传略

林景滢,宇剑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今城厢凤山街下务巷。 民国5年(1916年),景滢在福建省立第十中学(今莆田一中)读书时。担任校学生会《蓓蕾文艺刊》主编。毕业后就读于上海大学文学系。民国16年,在江西南昌任《国民日报》总编辑。 民国31年,景滢任国民党莆田县党部书记长,与郑仲武、林一鹤、蔡友兰等筹办莆田中山中学。次年,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密令莆田县党部逮捕中山中学教师林汝楠(中共党员)。他接到密电后,立即交代办事人通知林汝楠离开。随后他下令抓人。省党部书记李雄对此十分不满,景滢因此被党内记过及撤销县党部书记长职务处分。 民国34年,景滢应聘担任国立海疆学校中国文学课程。民国37年秋,离泉返莆,任中山中学校长。 民国38年1月,中共莆田地方党组织在景滢家中设立地下联络站,当时莆田游击队负贲人经常在他家隐蔽。4月,景滢出任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主任。5月,他从国民党县党部取出一幅全县地图送交共产党闽中游击队司令部,并提供国民党部队在城、涵的兵力分布情况。6月,他辞去中山中学校长职务。8月,人民解放军迫近莆田,国民党军政人员逃散,在闽中支队司令部的授意下,莆田成立防护团,景滢任副主任。8月22日,解放军第29军进驻莆城,景滢带头出借粮食100担,不出4天就提前超额完成城区1000担的供粮任务。 1956年,景滢应中国科学院之聘,在北京中央文史馆协助廖华、顾颉刚校点《二十四史》。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景滢被迫离京回莆,在途中因故逝世,终年65岁。 景滢工书法,行、楷“隽逸超脱”,为世所称。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专题

主编
职位
书记长
职位
主任
职位
校长
职位
副主任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