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4197
人物姓名: 黄玉树
人物异名: 字:益三;亦珊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727.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893
卒年: 1973
籍贯: 莆田城厢东里巷(今英龙街)

传略

黄玉树,字益三(亦珊),莆田城厢东里巷(今英龙街)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 玉树在小学阶段,读书勤奋,成绩优异,得到教师的称可。第十中学毕业后,他当过培元小学教员,也担任过小学校长,旋考入私立厦门大学教育系。时因厦大无理开除他的同班同学陈国柱(后化名廖毕,中共莆仙两县组织的创建人),并将同情国柱的教授欧元怀等解聘,引起一些教授忿然辞职,全校2/3学生签名离校(其中包括黄玉树等6名莆仙籍学生)。为使数百名青年不致中途辍学,欧元怀和诸教授乃在上海筹建大夏大学。玉树成了这所大学教育学院教育行政系的首届毕业生。 民国16年(1927年),玉树在福建省立第二高级中学任“五委”委员兼教务主任,后来转任莆田县教育局局长。民国18年,省二高改名省立莆田高级中学,玉树被省教育厅委派为校长。民国22年,因秘密掩护进步学生脱险,遭到国民党旅长林寿国的一连串追查。玉树乃即离家北上,考进北平师范大学研究院硕士班深造。 玉树学成回闽,就聘于私立协和大学,担任教育学教授。民国26年,抗日兴,协大迁址邵武。 在协大,玉树结合教学,写了不少教育论文,先后出版《小学教师》、《中学校长》、《中学教育行政》等书。 民国33年,教育部在福建创建国立海疆学校(大专),玉树受聘为该校教务长。这所学校于解放前夕停办,玉树改任厦门大学教授。期间,玉树曾与族人讨论扩大老家英龙保国民学校的规模、设备间题,于民国37年发动黄姓族人捐献祠宇11座、租谷1.5万公斤为该校产业,受到南京教育部的立匾褒奖。自后,这所学校逐步发展为完全小学,学生数达400余人。 民国38年秋,莆田解放。原美教会创办的哲理中学由宋庆嵩任临时校长。1950年,宋辞职,经莆田人民政府遴选,改由玉树接任校长。1951年,玉树进福建省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哲理中学由人民政府接办。1952年改为莆田第二中学。玉树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在整顿学校秩序的同时,狠抓教学,取得不少成绩,使该校成为省重点中学。 十年动乱期间,他被诬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遭受迫害。病危之际,他还念念不忘教育事业。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他的冤案得到彻底昭雪。 玉树担任过福建省人大代表,莆田县第一、二届人大常委会常委,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1973年,玉树病逝,终年80岁。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专题

委员
职位
校长
职位
教授
职位
校长
职位
代表
职位
常委
职位
常委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