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卓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4195
人物姓名: 林卓立
人物异名: 号:侨鹤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725.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892
卒年: 1970
籍贯: 莆田城厢文献街

传略

林卓立,号侨鹤,莆田城厢文献街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5岁的林卓立东渡日本,进千叶医学校深造。他在该校用8年时间完成学业和实习任务,继在帝国大学研习文科。卓立是个遗腹子,离家久了,其母思念殷切,结果他在帝大只读1年书,于民国8年(1919年)返家。 民国9年,卓立应莆田《醒报》之聘,担任主笔,以其博学与能干,受到该报负责人的赏识。时有北洋军阀旅长董胜标的内弟侮辱民女,遭到老百姓的追逐、喊打一事,被卓立揭诸报端,董胜标要求更正这则新闻,受到卓立的严词拒绝。董乃勒令报社克日关门,且有暗算卓立的迹象。为安全计,卓立通过关系,求助于“水关”守卫人员,连夜乘船出关,赶到涵江,次晚在三江口搭轮赴沪,转到广东,避难一时。 民国15年夏,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卓立应十一军之请,充任该军军医处处长,随军北上。北伐军攻克武昌,卓立在武昌兼任卫戍病院院长。 民国17年,应学友之邀,卓立在甘肃省政府充任参议咨议。次年南下广东,任该省参议咨议。他深感“天下乌鸦一般黑”,决心脱离国民党政界,献身于家乡的医疗事业。 民国19年以后,卓立任涵江私立平民医院院长,为家乡培育一批医护人员,如陈文斗、江宗泰等。 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莆田展如医院负责人陈瑞骥(号展如)以其毕业于保定军医学校,首先被调入伍,参加抗日。瑞骥乃将医院和自己的眷属托付与卓立,就离家而去。不久,军中传来瑞骥遭人暗害的噩耗,卓立为医院前途和维持好友一家十余口的生活,不得不在医院当了7年的义务坐堂医生,直到瑞骥子女基本成才以后,才离开该院。 民国33年8月,卓立以校董身份,接任私立砺青初级中学第三任校长。民国36年,他辞去校职后,在城内济民诊所传授医术,协助戴恒谟医师开展业务,并整顿自己祖上遗下的珍源医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卓立连任人民政协莆田县第一至五届常务委员,受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7年,卓立被吸收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进入古稀之后,卓立热衷于莆仙戏的研究与编写,他的力作多幕莆仙戏《王宝剑》由当时的“和平剧团”演出,颇受好评。 1970年,卓立病故,终年78岁。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专题

处长
职位
院长
职位
参议咨议
职位
参议咨议
职位
院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