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增矩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4192
人物姓名: 宋增矩
人物异名: 字:湖民;晚自:署南禅;湜老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723.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886
卒年: 1967
籍贯: 城罗巷里(今城厢区长寿街)

传略

宋增矩,字湖民,晚自署南禅、湜老,城罗巷里(今城厢区长寿街)人,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 增矩出身书香之家,祖父琢堂、父石壶都是清代著名举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增矩补博士弟子员,为清代最后一科秀才。次年,进兴郡中学堂深造,系该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后考进北京大学英文系,兼修法语和世界语,是莆田得学士学位的第一人。 大学毕业后,增矩任过交通部科员。民国15年(1926年),北伐刚胜利,福建省教育厅遴选新人材,电邀他返闽接办省立第十中学(莆田一中的前身),任事务主任。 增矩对社会文化艺术事业十分热心。他曾邀集学校教师、社会名流和青年学生在小西湖畔创办“兴化青年艺术社”(后改名“莆田民众艺术社”),自己出钱出力,修建社址,开展文化、艺术的研究活动。多次举办书画、文物、碑帖展览,出版刊物;组织音乐会,整理莆仙戏曲,编印简谱。这些活动,从来不受政府机关的津贴。 艺术社还举行中学生征文比赛,创办《心之窗》,发表青年学生的创作,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曲、漫画等。这些作品不免刺及时弊,触及社会黑暗面,因此刊行数期,便被勒令停刊。后来又倡办《莆田三日刊》,更因涉及莆田县政黑幕,而被封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矩先后担任人民政协莆田县第一至四届常委、县人民委员会委员、莆田县志局主要编委等。 1962年夏,增矩与几位老友倡起组织“壶碟会”,取明代人“一壶酒、一碟菜”之义,藉以切磋诗艺,歌颂现实,丰富社会生活内容。 1967年,增矩病逝,终年82岁。 增矩著述甚丰。所编《莆田金石木刻拓本志》,保存地方文献的不少资料。文史学家郑振铎认为“很有价值”,应予送省收藏。他的《郑樵先生年谱》和《郑樵史实杂志》,于1962年发表在厦门大学举行的“郑樵诞生1850年纪念”学术讨论会会刊上,备受历史学家顾领刚的推崇,称之为“实地调查,实事求是之作”。此外,尚有《刘后村先生年谱》、《跋二胜和尚塔志铭》、《千年古荔宋家香》、《诗歌用韵作法举例》等传世。其生平诗作,无虑数千首。1985年,其哲嗣元模多方收集,求得74篇、160余首,辑为《宋湖民先生诗稿》一书,由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福建诗词学会会长黄寿祺教授作序。黄氏给以“或则词藻典雅,或则气势沉雄”、“亦多警句可诵”,“内容与形式实多可取”的高度评价。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专题

事务主任
职位
常委
职位
委员
职位
主要编委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