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开榘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4187
人物姓名: 涂开榘
人物异名: 号:季方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719.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880
卒年: 1931
籍贯: 城内花园巷(今城厢区太平街)

传略

涂开集,号季方,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系前清翰林涂庆澜第六少爷,人称“涂六”。祖籍莆田常太营溪村,后定居城内花园巷(今城厢区太平街)。 开榘幼读《四书》、《五经》,后学新科学、新知识,接受新思潮。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同陈乃元、陈樵、蔡瑄等人,在城内马巷(今城厢区卫生院左侧小巷)创办“醒社”,附设阅报所。他带头捐资700元,派人赴沪购订《浙江潮》、《民报》、《孙逸仙》、陈天华的《猛回头》、郑权的《瓜分惨祸预言记》、《福建之存亡》、梁启超创办的《时务报》以及《东方杂志》等新书报,面向社会,供人借阅。此外,还向各界密赠许多仇满册子。 同年十月,他又与林翰、陈乃元、陈樵、蔡殖等,在城内顶务巷创办莆田第一所私立小学——兴化砺青小学堂。他出资最多,却只在该堂担任义务教员。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留学东瀛。回国后,接任砺青小学堂的第三任堂长。 宣统二年(1910年),他又同涵江人黄湘、黄纪星于城内府学明伦当开办“兴郡师范简易科”。同年,加入同盟会在福州设立的总机关部“桥南公益社”。 宣统三年(1911年),他在参加莆田的光复活动后,即与杨持平、邹去病、林一士赴沪,参加北伐队伍。旋因南北和议,未遂其志。接着,加入奉孙中山为总理的中国自由党,并于次年春回莆,在城内四贤祠(今莆田五中校内)成立自由党兴化支部。4个月里,莆仙两县党员达5万人以上。3个月后,这个支部就被袁世凯政府所封禁。 民国3年,他再度赴沪,参加中华革命党。时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他立即回莆,与杨持平、邹去病等人组织民军,从事讨袁活动。 民国8年,福建靖国军总司令方声涛编莆田所有民军为一个旅,推开榘为旅长。次年,因杨持平被北洋军阀拘捕下狱,开榘四出营救不成,乃即匿居鼓浪屿、香港等地。 民国11年,开榘作为砺小创办人,被该校元老们由北平请回莆田,出任第8任校长。 开榘以宣传革命、倡导文明为己任,曾出资由上海买回舞台布景、戏剧服装和道具,召集林一士、邹去病等数人,在城四贤祠成立文艺组织—“通俗教育团”。他们自编自演许多话剧,诸如痛斥袁世凯复辟的《奸雄惊梦》和反对封建婚姻的《结婚鉴》等,开了当年被莆田人称为“文明戏”(话剧)的先声。又与马绳武等人结为“票友”,合演《捉放曹》、《空城计》等戏,为家乡引进号称“国粹”的京剧唱腔。 民国20年,开榘因病逝世,终年51岁。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专题

教员
职位
校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