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陈谟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4181
人物姓名: 关陈谟
人物异名: 字:勋甫;号:佛心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715.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872
卒年: 1932
籍贯: 莆田城内书仓巷(今城厢区凤山街)

传略

关陈谟,字勋甫,号佛心,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于莆田城内书仓巷(今城厢区凤山街)。 陈谟少时,与学友读书于城内东山华源洞。他涉猎面广,诗文之外,研习算数、勾股之法,独有心得;绝无师承,而心通其意,所立定义,皆与西哲暗合;自舆地、天文、东西洋历史及理化博物之学,无不贯通。当年,他与林翰、张琴被称莆田“三才子”。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陈谟中举人;二十九年(1903年),登进士第,签分刑部主事;时因亲老,乞假回莆后,便不复出仕,而以从事桑梓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终其一生。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受聘在莆田最早由私人开办的涵江兴郡崇实中学堂任教。 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廷废科举,县设劝学所,陈谟任所长。同年,城内开设私立砺青小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月至次年四月,堂长林翰赴日,聘请陈谟接任。 同年,待御江春霖自京来电,促立中学,兴化知府赖辉煌会同兴安书院山长涂庆澜、同科进士张琴、关陈谟商议,在城创设官立兴郡中学堂(今莆田一中的前身),该堂于次年四月初五日成立,张任监督,陈谟任总教习兼授地理课。他自绘暗射地图,考问采用测验法,都为当时教育家著述中所未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张琴赴京受职,陈谟继任监督。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准备立宪,各省俱设谘议局,陈谟被推为莆田县议员。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福州光复。民国元年(1912年),陈谟与林翰等被选为福建省临时议会议员。 民国元年至民国6年,兴郡中学堂易名兴化中学校,陈谟任校长。民国6年以后,校名又改为福建省立第十中学校,校长仍由陈谟继任。 民国7年,莆田民军向驻扎城涵的北军开战,他襄助圣路加医院院长、英籍医生华实,发起设立莆田红十字会,致力于救死扶伤的组织工作。之后,各地军阀混战,北军凡从莆田过境,俱来勒索巨额军饷。陈谟每被士绅商民公举,不顾自身安危,前去交涉,并与城涵商会长筹款“买治安”,使无辜百姓免受洗劫。 民国8年(1919年),陈谟与蔡瑄等人,在江口创办石庭小学。 民国11年,他被公推为修治木兰陂水利枢纽董事会的董事长,与莆田士绅、各界人士筹款10余万元,顺利完成木兰陂整治工程,并以余款加固黄石东甲海堤。 民国13年,他任莆田《衡报》社长兼总编辑。 民国15年,北洋军阀驻莆旅长董胜标在常太昭灵宫收编民军,陈谟作为士绅代表,应遨前去“观礼”,并充“见证人”。点编时,董下令开枪,弹如雨下,数百名民军倒于血泊之中。陈谟右臂中弹,骨碎血流,险送性命,嗣行截肢手术,锯断手臂。是年,他被举为莆田《群言》报社社长。 民国16年,省立第十中学改为福建省第十初级中学,学校实行委员制,蓝锵任主委,陈谟留校任教。民国17年,他和林侪鹤等人在城内创办第一所私立中等职校——莆田东山职业学校(今福建省水利电力学校的前身,校址今在永安市)。 民国21年7月,陈谟因病身故,享年60岁。 陈谟精书法,晚年以左手执笔,犹写出遒劲、潇洒的行楷。他是莆田壶社的老诗人,吟咏风雅。其遗著有《诗文集》若干卷、《莆中倭祸记》、《莆闻录要》、《理学勃兴》、《莆田地理的演进》、《中原民族迁莆的探索》各1卷。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专题

刑部主事
职位
总教习
职位
议员
职位
校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董事长
职位
社长
职位
总编辑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