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池养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4175
人物姓名: 陈池养
人物异名: 字:子龙;号:春溟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710.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788
籍贯: 莆田城内后塘巷(今城厢区梅峰街)

传略

陈池养,字子龙,号春溟,莆田城内后塘巷(今城厢区梅峰街)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池养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举,嘉庆十四年(1809年)登进士第,分发直隶,历署武邑、隆平、平乡、枣强、元氏、河间等县知县和冀、景、深三州知州。 嘉庆十六年(1811年),池养赴直隶候补,被委派复审武清县毒案。查无实据,知县孙某却受诬遣戍,他知孙系良吏,自己虽受累削职,也不以为怨。孙赴戍,他赠以百金,驰百里相送。后来,朝廷知他蒙冤,复以原职。 池养在东明赈灾,察知当地百姓迫于饥荒,农田多被外地富户贱价收买,乃报请上司,准许卖主三年内照价赎回。 池养知平乡,凶岁刚过,丰年初来,新旧钱粮并征,百姓仍难一饱。他为民请求征新停旧。当他离任时,人们空城出送。 署元氏时,又逢饥岁,他办赈济,一改前任查赈按门牌,贫民寄于富户牌中,富得赈而贫者却不得赈的弊端,百姓无不感戴。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池养丁父忧,次年归里后不再出仕。 他家居近40载,致力于莆田水利的重修与复修事业。道光二年(1822年)、三年(1823年),池养主持重修太平、南安2陂,一溉兴教里,一溉九里洋,辅木兰、泗华二陂之不及。道光五年(1925年),修木兰陂,开南洋三段沟渠,建洋城、林墩、东山三个斗门。道光七年(1827年),开通南洋水道的咽喉——荷色濑,复就宝胜溪中逐层伐石锁筑,以阻流沙,而让木兰之水直灌南洋。道光七年(1827年)、八年(1828年),筑东角、遮浪石堤1114丈,高1.1丈;设东西二石涵,以洩埭水;石堤外堆以乱石,以护堤根,而御潮挈。闽浙总督孙尔准感慨地说:“此莆百世利也,吾无憾矣!”道光九年(1829年),开木兰陂分流大沟,延寿陂径流大沟,环城濠沟和涵江沟。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三年(1833年),增筑延寿石堤,又建新浦海涵和下江头、余埭、西利、桥兜等新堤。道光十九年(1839年),挖宝胜溪沙石,以防冲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建东门、辰门濠桥,渔沧兴文桥和头亭、二亭、三亭各桥。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修木兰陂石龟,挖宝胜溪沙石,修东角、遮浪附石土堤。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砌瞻斋埭石涵、东角第三洋石涵和延寿桥下直堤与横堤。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修整东角石堤,增筑土堤。 池养又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拆修郡城。咸丰三年(1853年)修四城门。是年九月,永春人林俊率农民起义军攻城,池养派人砍去环城荔枝数千株,以巩固城防,并亲自带领团勇杀害起义军200余人,以“功”加五品同知衔。 池养历主厦门玉屏、仙游金石、莆田兴安各书院教席。虚心笃学,至老不倦,凡有述作,必就正于名宿,虽后辈,也殷勤下问。 咸丰九年(1859年),池养病逝,享年71岁。 池养除与修《福建通志》外,著有《慎余书屋文集》、《慎余书屋诗集》、《毛诗择从》及《莆阳水利志》等。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专题

知县
职位
知县
职位
知县
职位
知县
职位
知县
职位
知县
职位
知州
职位
知州
职位
知州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