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恩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4167
人物姓名: 林兆恩
人物异名: 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703.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517
卒年: 1598
籍贯: 莆城赤柱巷(今城厢区英龙街)

传略

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晚年自称混虚氏、无始氏,门人尊称林子、三一教主、三教度世大宗师,莆城赤柱巷(今城厢区英龙街)人。 兆恩生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嘉靖十三年(1534年),补邑弟子员。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乡试不第,乃弃举子业,锐志于身心性命之学。数年间穷研历代经典,遍访四方名师,创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学说。 兆恩认为,儒、道、释三教,务以儒家的纲常人伦为立本,以道教的修身炼性为入门,以佛教虚空本体为极则。三纲四业,为教之始;见性入门,为教之中;虚空本体,乃教之终。三者循序渐进,既缺一不可,也不能超越阶段。他又认为:“其教虽三,其道则一”,须引道、释以归儒。此教因称“三一教”。 “三一教”劝人为善,反对邪恶;教人以纲常伦理为常道,士农工商为常业,酒色财货为常戒;主张僧、尼、道士均可婚娶,可以在家修行,俱应从事生产劳动;提倡门人之间人人平等,互助互爱,患难相周恤,疾病相扶持。 “九序心法”是“三一教”门人修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三教修持理论和方法于一炉,是立本、人门、极则的内心修持功夫的具体化和步骤化。它在实际应用中收到祛病健身的显著功效。其第1序的“艮背心法”,简单易行,更被门人所普遍接受。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兆恩35岁,开始布道。道坛设在他的先祖、两广总制省吾公别墅——东山樵舍。此舍后来改为宗孔堂,继而扩大规模,成为三教祠。当时,前来人门皈依的数以千计。那些由于关山阻隔,无法登门受教的人,多邀兆恩的门下弟子前去传道。不少外籍人士致力身心性命之学的,大多通过书信,向他质疑问难。此后,“三一教”逐步形成,并广为流传。直至近代,南、北二京和闽、台等省,以及华人侨居的东南亚等地,纷纷建起三教祠,而称兆恩布道的东山三教祠为“祖祠”。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二月,倭寇犯兴化城。天寒,又多夜雨,兆恩每于中宵令人携酒粥去犒劳守城的军民。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倭寇再度进逼莆城,情况危急,过境粤兵视若无睹。兆恩捐巨资(合官府库银2000两),多方求贿,粤兵才肯出动驱寇。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寇卷土重来,城外百姓携儿带女进城,找寺观、庙宇避难的,不计其数。他们踞地而寝,饥无所食,病无所医,苦不堪言。兆恩每具钱米,药物,极力周济。此后数年,倭祸频仍,府城一度失陷,加上瘟疫流行,莆仙一带死者相枕,白骨遍地。新郡守易道谭“闻积尸盈野”,竟“驻本福清,不敢莅任”。兆恩却以一名布衣,毁家纾难。组织门徒百余人,6次收埋、火化积尸约3万余具。 万历十八年(1590年)和二十二年(1594年),县境先后两次饥荒,兆思又捐银2万余两,谷数百石赈济灾民。 兆恩晚年,辛勤布道足迹遍及浙江、江西、江苏、湖北等省。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兆恩病逝,终年81岁,葬于莆文赋里石门山(今华亭镇后角村)。 兆恩生平著述凡数十万言。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令门人卢文辉将手著《圣学统宗》等书编成《林子三教正宗统论》,计36册,分元、亨、利、贞4函。兆恩于次年为此书写了《自序》。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