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4149
人物姓名: 蔡襄
人物异名: 字:君谟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689.pdf
性别:
时代: 南宋
出生年: 1011
卒年: 1067
籍贯: 莆城以南的蔡诧(今城厢区城南乡棠坡村蔡诧)

传略

蔡襄,字君谟,生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原籍仙游枫亭,后襄迁居莆城以南的蔡诧(今城厢区城南乡棠坡村蔡诧)。 天圣八年(1030年),襄年18岁,登进士甲科。次年,授漳州军曹判官,历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1036年),范仲淹以言事被贬,余靖上书营救,也被贬谪,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贵司谏高若讷不敢仗义执言,也落了职。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以讽,明示褒贬。诗出,京都人士竞相传抄,契丹使者买回去,挂于幽州别馆,以供殷鉴。 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更用辅相,擢余靖、欧阳修、王素为谏官,命襄知谏院。襄上疏说:“朝廷增用谏臣”,“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疏中坦率指出:“号令不信于人,恩泽不及于下,此陛下之失也。”疏出,闻者皆毛骨悚然。吕夷简既罢相职,而犹以司徒预议军国大事。襄上疏:“吕为相二十余年,功业无闻,今以疾归,尚贪权势,请罢其商量军国大事。”三天后,帝从之,赐五品服,谓襄“数论事,无所避,故有是赐”。襄在京年余,进忠直谏,声震朝野。 庆历五年(1045年),襄出知福州,改福建转运使,奏复莆中五个水塘,灌溉农田千余顷;又奏请免征漳、泉、兴化等地五代时丁口税的一半,减轻百姓的负担。 皇佑三年(1051年),襄奉诏入朝,修起居注。次年,迁起居舍人,进知制诰。 至和元年(1054年),襄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至和二年(1055年),襄以枢密院直学士知泉州,又知福州。为栽培后进,襄聘名儒周希孟等,以经术课士,且亲临学舍,循循善诱。闽民重居丧,甚有毁家荡产以侈办丧事为孝的习俗,襄严禁之,风俗为之一变。 嘉佑三年(1058年),襄再知泉州。鉴于离泉20里的洛阳江万安渡,系福、兴、泉、漳诸州的交通要道,海水茫茫,行人、军旅、运输诸多不便,乃筹措巨资,一手擘划,排除万难,立石为梁,于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建成长360丈、宽1.5丈的洛阳大桥,功垂千古。襄撰文并书《万安桥记》,碑石立于桥左。又从大义到泉、漳沿途植松700里,以掩风日,而荫行人。 嘉佑六年(1061年),襄入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治平二年(1065年),襄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次年,丁母优返里。治平四年(1067年),病逝于家,终年56岁。赠吏部侍郎,谥忠惠。 襄工书法,诸体皆精,欧阳文忠称他“独步当世”。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大家”。他是散文大家,又是诗赋能手。他称“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提倡“先道后文,重道重文”,著文从明道、致用出发。他的《四贤一不肖》诗,陈词慷慨,正气凛然,影响一代诗风。生平著有《莆阳居士文集)30卷,《诗集》、《别记》各4卷。其所著并书的《荔枝谱》7卷、《茶录》2卷,俱为世界上最早的植物栽培学专著。两者被译成外文数十种,流传世界各地。他一生历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宋史列传有很高的评价。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专题

军曹判官
职位
馆阁校勘
职位
知州
职位
转运使
职位
知州
职位
知州
职位
翰林学士
职位
知州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