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蕴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唯一号: 130630020230000003
人物姓名: 林蕴
人物异名: 字:梦复;号:赤松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575.pdf
性别:
出生年: 826
亲属: 林披

传略

林蕴(?—826) 林蕴,字梦复,号赤松,生年不详。先世居于尊贤里北螺村(今荔城区西天尾林峰村福平山南),后移居澄渚乌石(今西天尾镇龙山村)。父林披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明经及第、授临汀曹掾揭。披生有九子,先后均担任过州刺史或别驾,即州牧,故世称“九牧林家”,为后来莆田林姓的最大支派。蕴排行第六。 蕴少年时代就有忧国忧民的济世之心,他曾说:“(蕴)幼读书不求甚解,但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业者,心则慕之。”他与次兄林藻和晋江人欧阳詹皆就读于灵岩精舍(今广化寺)。灵岩精舍的前身,即梁陈间名儒郑露创办的湖山书堂。蕴仰慕郑露兄弟“开莆来学”的遗风,以兴办家乡教育为已任。大历年间(763—779年),蕴与其兄林藻在家乡澄诸村首创“澄诸书堂”(址在今西天尾澄诸庙前村宁昌庙),这是莆田立县后创办的第一家私人学校。贞元四年(788年),蕴明经及第,授集贤校理。 贞元十六年(800年),蕴应西川节度使韦皋之聘,赴成都任节度推官。永贞元年(805年),刘辟继任西川节度使,企图据地称雄,不遵朝廷号令。蕴直言劝谏,据理力争,刘辟大怒,以杀头相威胁。蕴面不改色,大声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得死,幸矣!”刘辟密令行刑者把刀架在蕴的脖子上来回磨锯,逼迫蕴屈服。蕴怒斥刘辟:“死则死,我颈岂顽奴砺石耶!”蕴的凛然正气震慑了刘辟,就把他放了,贬为唐昌县尉。蕴乘机离开四川回到长安,秉性鲠直的林蕴一再向朝廷上书指陈时弊,主要有:指斥朝廷用人不当,主张国家应该选拔天下“岩居谷隐”而“敢露肺肝之人”,并施行“三年考绩,能则优奖,否则孥谬”的制度;更要“开东阁以延天下之士”,量材委用。 他抨击当时把持朝政及胡作非为的官吏,“(这些人)朝受命而夕寝行,日富贵而月骄慢,跨广衢而罗甲第,指长河而固胤嗣。”并愤斥权臣奢侈专横,营谋自己及子孙的福利,国家安能不乱? 他竭力反对节度使兼并土地,压榨农民,指出这样会使“农夫一人给百口,蚕妇一人给百身。竭力手下者,饥不得食,寒不得衣”。他大胆揭发“将帅纵侈,边兵菜色”,及“士卒不足奉一骄将,穷年不离饥寒”的情况。主张“将帅有不用命者,许以军法按之”。对于饥寒之士,则必须“赤子保之”。但当时朝廷政局不稳,蕴的建议一直不被采纳。 元和十三年(818年),蕴应沧景节度使程权之聘,再次入川担任掌书记。时宪宗正努力恢复朝廷威望,削弱藩镇权势。蕴乘机劝程权献出四川辖地,只求入朝为官。程接受蕴的建议,向朝廷上表献地,得到宪宗嘉许。蕴陪同入京见宪宗。宪宗授蕴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任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蕴因事被流放儋州(今海南省),卒于途中。唐.懿宗赠蕴为洪州刺史,谥号“忠烈”。此后,蕴子孙有移居莆田沿海者,遂以“忠”字自诩,称其地为“忠门”。 蕴平生工诗,书法得拨镫法,著有《林邵州集》一卷。

知识出处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莆田市志(1991-2005)下册》

本志客观地记述1991-2005年莆田市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状况。内设政区、环境、国土资源、人口、城乡建设、交通、邮政、电信、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城乡贸易、旅游、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法、教育、科技、文化等28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