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方良永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唯一号:
130630020220003959
人物姓名:
方良永
人物异名:
字:寿卿;号:松厓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277.pdf
出生年:
1461年
卒年:
1527年
籍贯:
莆田县荔城
亲属:
方良节
传略
方良永(1461-1527),字寿卿,号松厓,莆田县荔城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是明代莆阳又一以直节劲气闻名的重臣。 谨于职守 不阿权贵 方良永出身莆阳望族之家,簪缨相踵,盛久不衰。他生于明天顺五年(1461),聪颖好学,立志功业。补郡邑庠生,后与弟方良节同科擢进士第。莆阳有“龙虎榜头孙嗣祖,凤凰池上弟连兄”之谚,前句指唐状元徐寅、宋状元徐铎,后句指方良永弟兄连袂登第。 方良永登第后,先在户部观政(见习政务),派往两广督收欠税。当地所司依例有馈赠,良永严肃阻止。时邑人陈茂烈正奉使广东,拜会名儒陈献章为师后将归,遂与良永联舟北还。夜泊时流寇猝至,众客惊慌失态,良永意气安闲如平时。茂烈敬服良永胆量,遂定交为友。 这年冬季,方良永授刑部广东司主事。任上,审讯详明,断决平恕;权贵涉案,一点亦不挠屈。为时任刑部尚书的彭韶、白昂所赏识。三载考绩,升员外郎。 明弘治十三年(1500),方良永擢广东按察司佥事。御史知良永名声,檄令代理学政。数月后,海南琼州巨寇符南蛇作乱,聚众达四万人,攻劫杀掠,守吏多弃城走避。时刘大夏总督两广军务,方良永慨然请行,被委任代理海南兵备。 良永到海南后,宣布朝廷恩信,欲予招降。不听,便调防海兵剿捕之。因有将贪功轻进,致使挫创。于是,刘大夏令良永统率诸路兵力,纪律严明,出奇制胜,遂擒获元凶及其余党,完全平定了大乱。 良永在这次战役中,出入军中,三易寒暑。陈夫人担惊受怕,思夫成疾,卒于官所。幼儿呱呱,良永无睱顾及,一心一意平定大乱,为民谋福。琼州人建祠五座奉祀他。 不意有御史嫉忌良永,欲追究所谓失利之罪。时刘大夏已升任兵部尚书。叹曰:“海南之功,当以方佥事为第一,反而坐之以罪邪!”在皇上前为良永辩白,皇上赐银币犒劳良永。 这年,海南北道兵备缺员,吏部以方良永有风力,推补其职。良永巡历两道防务,每到一处,所有行李皆令官员登记,离去时令开箱验证,杜绝玷污清廉的名节。 良永任上,执法必严。琼州富豪海某人,与嫂成奸被发觉,因从中疏通,以致该案久拖不决。海某知良永为人严肃,不可接受。遂谋划派人先行笼络良永的子侄,再行疏通。良永了解案情后,立刻判决。海康(今属广东)知县王某,凭借太监刘瑾权势,虐用下官。刘瑾事败后,仍冒充时才自荐,方良永疏劾之。指挥张某坐赃有罪,行贿自救,良永将其法办。从此,吏民惴惴奉法,巨贼望风解散,境内肃然。巡按御史华公琏率先向朝廷举用方良永。正在这时,讣闻父丧,良永即日奔归。常例有水手银与僚属馈赠,良永一无所受。 明正德三年(1508),方良永父丧服除,来京等候朝廷授职。时武宗荒政不上朝,官员朝见,至左顺门行顿首礼。太监刘瑾用事,权倾一朝,以皇帝自居。外官来朝礼毕,必须再拜刘瑾。司礼的鸿胪官员引导良永至左顺门行叩头礼后,又令东向揖拜刘瑾。良永不拜,径自出门返回旅舍。有人劝良永另到刘瑾府上拜谒,以免生事。良永怒曰:“身可死,官可弃,礼不可屈也!”刘瑾闻之益怒。 数日后,吏部授方良永河南信阳兵备抚民佥事之职。刘瑾矫旨曰:“此缺不系额设,方良永这廝如何营补选,著致仕去。”良永自料触犯刘瑾,其祸叵测,故以得准致仕为喜,谢恩即行。其实,此缺实为祖宗额设,孝宗尝申诏必推补有风力者任之,完全是刘瑾矫诬伎俩。 良永既去,刘瑾仍恨不罢手。适逢海南有人上诉一桩命案,因良永尝代理海南兵备职事,欲嫁罪良永,遂奏遣锦衣千户、刑部郎中前往勘问。刑部郎中周时敏主持正义,竭力辨明良永无罪,得以幸免。方良永自此杜门不出,绝口时事。后来,良永的一位同年,系刘瑾党羽,来函告知,刘瑾对其事有后悔之意,并催促良永前来拜见。良永怒焚书信,不屑答复。 明正德五年(1510)八月,刘瑾因密谋叛反被诛。方良永才被起用为湖广按察副使。之后,先后升任广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 在湖广时,邑人林俊适为巡抚,正奉命围剿兰、鄢之乱,催促方良永速赴军门谋议军事。良永居蜀数月,对平乱赞画甚多,直到平定后方回署司事。良永禁止欺压商贾的官衙私买,查处马头朱壁等人牟利害民之罪,多年宿弊迅速革除。在广西,任职半年,审理冤案滞狱,法办贪吏,打击富豪,风裁凛然。巡按御史朱志荣,一向挟势妄为,违法乱纪,见良永居官清严,密令同官以重礼笼络,暗示将有厚意。良永毅然揭发其奸,致朱御史被罢官而去。 明正德八年(1513)年,方良永弟良节升任山东右布政使。开创闽人兄弟同登进士,又同掌一省的先例。翌年,吏部获准依照英宗正统间的做法,考察全国才行兼优、政绩显著的官员十六人,由朝廷表彰,方良永名列其中,奉旨以彩币羊酒犒劳。 舍命为民 痛斥奸宠 明正德九年(1514),方良永由广东按察使转任浙江右布政使。到任伊始,问民疾苦,清除多名奸吏,又取府库羡余代民常供,抑制监督织造内臣的蛮横霸道行径,所省不赀。 良永初到任,便闻近侍朱宁鬻钞攫财,坑害民众之事,心甚恶之。不久,前镇守太监刘[2]告知:朱宁钞价意欲倍增。经了解,原先将钞分发浙江十一府,以每钞一元易银二两。朱宁嫌其太轻,欲增至四两。次日,重提此事,良永坚持不可。刘璟离席立誓曰:“我受朝廷厚恩,岂不知此事贻害百姓?只是形势如此,不得不为耳!我即不为,他人必为,百姓依然受害,而我之祸立至矣!”声泪俱下,不能自禁。过两日,再次向良永提出,竟然要求增至三两(即以两万元纸钞兑银三万两)。 面对权贵咄咄逼人之势,方良永退而思之,认为身有官职而不行使职权,必须去职;心虽愤激,但无力挽救,亦是失职,于是请求辞官致仕,不允。不久,闻朝廷新有禁例:势豪鬻钞害人者必罪。良永窃喜此事徐当中止,故棲棲不去,以待其变。不意历经数月,例禁依然不能执行。有司反征询兑钞价急于星火,甚至狼狈为奸,倍而又倍,椎肤剥髓,民不堪命。新任镇守太监王堂提出折衷办法,可将已完兑的二万四千两银截解,以稍微满足朱宁之心。并声称:“前头太监既为朱宁敛财,我不得不为之发送。” 方良永对朱宁鬻钞害民行径,深恶痛绝,同时对宪宗心腹之臣刘璟、玉堂,本可轻而易举地加以阻止,却一脸愁态,无可奈何,一曰:“不得不为”,一曰“不得不解”,助纣为虐,横敛害民行径,不忍缄默。他亦深知,事涉权贵,言出祸随,但念“一身之患害,轻于百姓之荼毒”,故昧死上疏参劾朱宁。[3] 方良永这篇以“为还民财,以消民怨”为主题的《劾朱宁疏》,以高屋建瓴之势,从”民为邦本”破题,揭露朱宁攫取民财、戕贼邦本罪行,及其负恩欺君嘴脸。疏曰:“陛下亦知:民者邦之本、财者民之心乎;又知国家财赋尽出东南,浙江居其半乎?故爱国必爱民,爱民必惜财,而浙之民、之财,尤当爱以惜也。陛下环视左右,最亲且信、与同休戚者谁耶?臣以为莫如朱宁。(朱)宁也,出自贱氓,甘为民养。陛下一旦假以‘义子’之宠,跻诸公侯之列,势倾中外,富以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其亲之也至矣!为宁者,粉身碎骨,以图报称,尚不能万分之一,乃而有之,其攫取陛下之民财,戕贼陛下之邦本,以自速其不臣之罪,无是理也。无而有之,其愚耶?病狂耶?不然,欺也!陛下俯听臣言,即甚爱宁,必大怒也。”“臣独怪朱宁之忍于负陛下也。今人有一饭之恩必报,陛下之待朱宁,岂一饭比哉?不图报恩,反取陛下之邦本而动摇之,略不顾惜。故迹其所为,在事为不孝,在臣为忠,在法所必诛而无赦者也。” 方良永尖锐指出,在朱宁横敛民财过程中,一些宠臣不加阻止,因此朝廷已陷入“陛下有大臣而不能用,有亲臣而不肯用”的严重政治危机之中了。 方良永进而指出:“今四方群盗甫息,疮痍未濯,边事多虞,馈饷不继。浙东、西诸郡,雨雹为灾,待哺之民,嗷嗷千里。事势若此,苟犹隐忍不为陛下言,则已敛之财,必入朱宁之手,而民心伤矣!民心伤则国本伤,本伤则枝干凋瘁,根柢蹶拔,陛下其能晏然于上乎?”良永毫不忌讳责问:“是孰使之哉?陛下之‘义子’,亦陛下之亲臣也!陛下反思及此,能不寒心?”疏请明武宗“割偏私之爱,奋独断之勇”,廷诘朱宁以鬻钞害民之故,如其饰非护短,不肯服辜,敢于欺罔,即将其下之诏狱,明正典刑,以昭示天下,为臣子悖逆之戒。惟陛下明察而果行之。同时,请求急敕都察院,行巡按浙江监察御史,会同镇守等官,将已敛钞价尽还给民,未敛之数随即停止,并查究奸吏借机多科侵克之弊,悉置诸法。“则民怨未甚,犹可慰解;邦本未摇,犹可培植”。最后,直言警告曰:“陛下如以臣言不然,置之不问,日复一日,尾大不掉,将必蚕蚀天下,肆无厌之求,出于寻常所不料者。陛下于是时也,悔之晚矣!” 方良永《劾朱宁疏》,无情揭发内侍朱宁鬻钞害民欺君恶行,直指明武宗之失,不胜激切痛愤之至,尽现其忠君爱民之心。疏入,通政司私下向朱宁出示,朱宁甚为恐惧。一面留疏不报,一面采取紧急措施,力加掩饰。派遣校尉拘捕一些倚势鬻钞者,以钞值还于民,故作姿态。又假意乞请朝廷下令散还前价。暗地召回前派执行鬻钞太监,再行欺君之事。朱宁原计划于全国鬻钞攫财,浙江、山东为先行之省。不意在山东为巡抚赵璜所阻,浙江方良永亦揭发其奸,于是不得不罢手以自保。 是时,朱宁正为武宗所幸,怙宠藉威,势倾中外,朝廷大小政事,多由朱宁决定,自公卿以下大多谄媚巴结他。举朝屏息,公卿、台谏无敢出一语。方良永却以外朝之臣,讼言诛之,其直言敢谏,震惊中外。 方良永开始草疏时,连妻子亦不知道。进疏十日后,才向镇守太监们透露其事,太监闻之无不大惊失色。其后,反而愧谢良永,并暂缓征价。朝野僚友纷纷赞扬良永之疏。浙江士绅奔走贺曰:“近五十年无此疏也!”时为大理寺卿的莆臣黄巩,致书赞曰:“官钞一疏,足以落权幸之胆而束其手,拔浙东、西数百万生灵垂死中而生之。宇宙间数百年,不可无此一举;朝内外数千大小执事,不可无此一人;丈夫生世如朝露,官爵如雨泡,不可无此一着。”高度评价良永之疏的重大意义及其非凡风节。 至孝孤忠 不苟进退 方良永自知朱宁对其恨之入骨,必加陷害,思念老母,遂连上二疏乞请致仕。朱宁从中径批不允,又私下授意,以示“无憾”,良永曰:“是欲牢笼我耳!”再疏求去。吏部复允。 方良永居家六年,与林俊、郑岳、陈茂烈常游从,惇行礼让,为里俗先。部使者与郡县官司长,亦常向他咨询时政,良永悉心开陈,而不及私事。有时阅邸报,见时事日非,忧形于色。时宁王朱宸濠与朱宁密谋叛反,良永料其必犯安庆(今属安徽),进而攻占留都南京。适逢门生林有禄同知安庆,良永教其秘密防备。不久,朱宸濠果然反叛。人多服良永有先见之明。 明正德十六年(1521),明宪宗病死,世宗登基,朱宁伏法后,方有转机。御史朱节、沈灼皆奏请起用良永,左都御史胡世宗再加荐用[4],称良永“为人仗义,而不随流俗;舍己为民,而不避权势。有体国为民之志,修政立事之才,与他龌龊自守、惟保名位者不同。”[5]遂擢都御史,抚治郧阳(今属湖北)等处。 良永为人至孝,念老母年已八旬,身婴痼疾,连疏乞请终养。世宗见奏情词迫切,暂令在家侍养,俟母病痊之日起用,又降旨“待有相应员缺用他”。都御史姚镆奏请,予以破格褒宠。吏部尚书乔宇、户部尚书孙交建议:“良永居官素谨,家无赢余。宜依廉官侍郎潘礼孝养、御史陈茂烈例,月赐食米。”世宗圣旨曰:“方良永既居官素谨,著有司月给米三石养赡。钦此。”良永上疏,以家虽贫犹能自给,供奉未缺,处境亦与潘、陈二臣稍异为由,辞免月米。因已有成命,不准辞却。多年后,老母谢世,世宗遣官谕祭,命有司营葬,又以廉孝赐月米,皆是特例优礼待遇。 明嘉靖六年(1527)七月底,方良永母丧服除后,诏命总理粮储,兼巡抚应天府等地。良永念朝廷之恩,国事之重,闻命即行。于八月初随带家人二名,兼程就道,炎热不避,至浙江衢州府发病。郡府延医诊视,良永自度病势非药力能降,孤身客死无益,不得已连疏乞归。因病情危重,未报急返,九月逝世,年六十七。此前,朝廷推用良永任南京刑部尚书,卒后诏命方到,令人不胜悲叹。朝廷赐祭葬,谥简肃。邑人于荔城故里为其建祠立坊。 方良永入仕三十余年,在官不及其半,居官素谨,以廉洁著称。为人外和内刚,不倚权势,不苟进退;忧国悯民,凛然请命。至孝孤忠,始终一致。清操雅望,上下交誉。 方良永著述有《方简肃文集》十卷传世。《四库全书提要》称:“其文信笔挥洒,虽不刻意求工,而和平坦易,不事钩棘,视后来摹拟涂饰之习,转为本色。其论劾朱宁一疏,慷慨壮烈,犹有牵裾折槛之风。”《宋史》称,方良永同理学家王阳明素善,但学术观点不同。针对王氏心学,尝言:“近世专言心学,自谓超悟独到,推其说以附于象山(陆九渊),而上达于孔子。目贤圣教人次第,为小子无用之学,程(颐)朱(熹)而下,无不受摈(摈弃,排斥),而不知其入于妄。”认为王氏心学,已经坠入“妄说”的境地。看来,他还是坚信孔子的教人学说。 方良永既与弟良节同年登第,良节官至广东左布政使,亦有治行。故荔城立“名世上卿,同朝岳伯”坊,为吾莆科第之盛事。 注 [1]涂庆澜《莆阳文辑》于英丽点校本(福建人民出版社)《劾钱宁疏》为“正德元年”,乃属字讹。《方简肃文集》为“九年”,从之。 [2]同上书,同疏作“太监刘瑾”。刘瑾已于正德五年伏诛,不可回生,生亦不可任此外职。《方简肃文集》为“刘璟”,是也。 [3]《方简肃文集》题为《劾朱宁疏》,卷一。 [4]《明史》卷二百一考证。 [5]胡世宁《举用贤才以安地方疏》(《胡端敏奏议》卷三十七)。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50人,包括高官大臣、御史、师儒、布衣儒士、状元大魁、名士等各类名人,介绍了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专题
进士
职位
尚书
职位
主事
职位
佥事
职位
右布政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