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陈茂烈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唯一号:
130630020220003958
人物姓名:
陈茂烈
人物异名:
字:时周;号;如宾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271.pdf
出生年:
1549年
卒年:
?
籍贯:
莆田县
亲属:
陈伯洪
传略
陈茂烈(1459—?),字时周,号如宾,莆田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历官吉安府推官、监察御史等职,以孝廉闻名于世。莆人称孝廉先生。 励志苦学 静思克己 陈茂烈生于明天顺三年(1459),先世为浙江瑞安人,曾祖陈伯洪,以军功升兴化卫所总旗护印管军(基层军官),遂居住兴化府郡城梅峰。 明成化八年(1472),陈茂烈丧父,时年十三,补兴化卫总旗,继父役事。茂烈励志迈俗,不与群儿为伍。他昼进公署协书文案,夜归家读书,祖母黄氏怜其身体孱弱,一再劝止。于是遮灯默诵,漏夜不息,遂通晓举子学业,并对为学途径亦有所觉悟。十八岁时,慨然叹曰:“善学圣人者,莫如颜(回)、曾(参)。颜之‘克己’,曾之‘自省’,岂非学之法欤?”体会到孔子高弟颜回的“克己”与曾参的“日省”,就是学习圣人立身行道的好方法。于是,作《省克录》,每日进行自我考察。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陈茂烈因家庭穷困,遂于臬司(司法衙门)授徒。提刑副使胡荣,精通古文字学。一日与茂烈交谈,视其为奇人,曰:“吾昔提学广东,见白沙陈公甫[1],始闻道学(理学、心学)精切。又问及莆田著名孝子刘闵的为人。”自此,茂烈远慕陈献章,并与刘闵结为知友。 这年,陈茂烈乡试中举,名列十三,不意礼部会试却连年黜落。有人婉劝他,家庭贫困,应当求职食禄。茂烈曰:“士各有志也!”于是,进太学攻读,考试第一名。很多外地士子慕名登门从学。 明弘治九年(1496),陈茂烈历三度黜落后,终登进士第,时年已三十五岁。 不久,观政奉使广东,事毕临行,所司循例赠礼物送行。茂烈谢绝曰:“吾穷时,尝授徒两臬司,若想谄媚巴结,立可致富,岂待今日乎?”显示清廉自守精神。 陈茂烈借道赴新会(今属广东)白沙,拜访仰慕已久的学者陈献章。茂烈行弟子之礼,以诚敬之心,请教关于“理”、“气”的疑词奥义。两人谈论多日,献章倾尽所得,并恳切勉励茂烈“为学须主静一”,即精神贯注专一,乃治学经验之谈。陈师的教导,令茂烈钦佩不已,对他一生的学养和安贫乐志的情操,影响甚大。 茂烈归来后,体验陈师“静一”的教诲,作《静思录》。其自序以水动静之性,喻静思之理,指出,观水可以见心,是以贵静思也。又云,静则虚,虚则明,明则通。士欲达到圣贤思想境界,须从静字下功夫。[2] 执法无冤 两劾权佞 陈茂烈自广东归来后,授吉安府(治今江西吉安)推官。吉安民间好讼,往往一纸状词,致使数百人涉案,甚至牵累而死。针对这种恶习,茂烈出令曰:“告者不出(面),则词不行(不判状词);违者有(牵涉)干则至(到堂),无则免。不得株连,妨害生业。”从而避免了民间随意投状伤人与官府轻率传讯的做法。 陈茂烈审理案件,不妄滥刑,不久拘在槛。亲自将当事人召至面前,以理辩折。因其待人至诚恳恻,故当事者不忍欺瞒实情,有的遣散后又如期到堂,有的则输情服罪而去。由于茂烈司法谨慎细密,故民间有歌谣曰:“要无冤,对陈言。”[3]有个叫戴佩的,迫于债负,先以田数亩委托寺僧养母,又以谎言骗得别人一匹马,然后逃去。债主、马主诉状,要求各分其田。茂烈判曰:“戴佩既有存田养母之心,必无窜身弃母之事。且其母年高,不可夺其所养。”债主、马主感服而止。 有姓方者,娶妾方孕。妻性强悍不能容,而逼其出嫁。后妾生一子,于生父死后继承家业,族人群争不决,茂烈取其家姐对验,相貌与姐无异,确认承业合法,族人服判。又有寡妇家甚富有,族人欲侵吞其财,诬告其许婚。茂烈判令寡妇守节,并庇护其家财。茂烈好友、史家郑岳称赞他,“辨冤诬、敦伦纪,有出于法比之外者”。即不拘成法,而合乎情理。 陈茂烈在吉安任职十多年,“持大体,开至诚,通以民彝之懿(民间伦理美德),上下信服”。[4]因其执法有声,台谏屡次荐用。吏部考核政绩,为天下理官(法官)第一名,遂召入朝,擢云南道监察御史。考绩归途至淮海,因无寒衣被冻僵,幸亏朋友用敝裘披盖,得以不死。[5] 御史之职,总察群司,指佞触邪,举直错枉,被视为帝王耳目之官。明法直绳,察举无所回避,本是屡行职责的基本要求。当时御史因其居法,多矜饰显威,惟独陈茂烈冠服朴素,借人一匹雌马乘坐出行,人望而敬之。茂烈严慎恪守其职,以维持朝廷纪纲为己任。 时户部尚书似钟,纵子受贿,谏官交章参劾,因其攀附权势而不去职。茂烈申劾其“谀佞取宠,宜罢”。[6]遂勒令致仕。礼部尚书崔志端,本为道士,因明宪宗崇拜道教,崔氏推荐李广为教主,而起为传奉官,历官至太常少卿,进礼部尚书。京师有“礼部六尚书,一为黄老;翰林十学士,三是白丁”之谣,朝绅一时盛传。后李广因罪自杀,崔志端作为李广同党,却安然无事。茂烈上《正大纲以存国体疏》,曰:“为政必先于正名。太常寺卿崔志端考满,偎被尚书之擢,被固非文非武,特一羽衣(道士)之流,谀佞之辈尔!不阶尺寸,滥叨金紫几二十年,荣华检矣。典礼失仪,赃私讦发,陛下秉精明之德,何取于异端邪行之人哉?乃复昌此高爵,是以道士为天子之喉舌股肱,辱国之甚,何以加此!伏愿陛下,以社稷为重,以祖宗为法,仰承天意,俯顺人情,追回新命,则名分以正,体统自严,朝廷自尊,人心咸服。”[7]孝宗以先朝擢用崔氏为由而不听。[8] 辞官养母 安贫乐志 时茂烈老母张氏,年已七十七岁,只身无靠,思子情切。茂烈既自感无补于朝廷风纪,决意乞归奉养。遂上疏陈情,曰:“臣待罪于兹,将二年矣。顾以匪才,无补风纪,又蒙圣恩,举家幽明,咸被天宠,即擬捐糜(献出生命),莫能报答。奈慈闱衰迈,夕照如飞,君恩尚可以再酧(酬),母年不可以多得。况臣未有男嗣,又无弟兄,一母一子,各天一涯,千思万思,无时不思。疾病独自呻吟,药饵谁为调节?臣既思母,则报主之心乱;母复思子,则保身之心微。臣心可怜,母心尤可虞(忧虑)也。伏望皇上,怜臣母子至情,放臣终养,使得蚤慰倚门之望,少伸寸草之忱,臣虽只奉颜,仰瞻天日,尚祈涓埃之报于将来,再效犬马之劳于未死矣。”[9]忠孝之心,母子至情,令人酸咽兴感,孝宗诏从其请。 茂烈上疏时,有人因其贫困劝阻之。茂烈曰:“老母余龄,甘旨(美味)自给。所不足者吾身耳,吾何恤(忧虑顾惜)!”遂归。 茂烈归家后,因居所简陋,不得已增建堂屋,门巷萧然。田租岁入微薄,生活清苦。居所短床敝席,不办蚊帐,家具粗陋。平时除老母佳味美食外,自己同家人一起淡饭蔬食。雇请伙夫供给柴水外,自己亦动手汲水舂米,运谷入室,操持家务。又亲自灌园治畦,自给瓜菜。有事外出,则挟一伞自随卧榻,不备布帷。 茂烈日子清贫,安贫乐志,刚正狷介。有人说他“身处膏泽,不能自润”,不懂享用。茂烈曰:“视吾往日如何,吾足矣,吾足矣!”妹夫林某当官归来,财囊颇厚。一日过其门,林曰:“君见吾室宇,得无笑之耶?”茂烈曰:“吾贫公富,皆命也。吾安吾命而已,何笑为?[10] 郡守闻其治家之劳,特派二名府卒帮助汲水。过三日,茂烈因嫌添事又增口食,面请太守撤回府卒。 茂烈居家,深居简出。交际馈遗,一毫不苟受授。未尝干人,人亦无敢干之者。 茂烈居家归养,并非退隐。他谨记陈献章教诲,常常终日危坐斗室,以静观天地万物的运行,考察古今圣贤的言行气象,以及古今治乱成败的轨迹。有契合于心,便记于《静思录》,多为格言语录,皆是体验身心的独特见解。[11]又与学者张诩(南京通政司参议)折柬往来论辩学问。他谢绝应酬诗文,间不得已,则必据理立论,不为漫语。他认为,“儒者有向上功夫。诗文,土苴(泥土、枯草,喻微贱之物)耳!” 时太监擅权乱政,时事大异,茂烈每得邸报(朝廷政报),忧愤难于自制。当时挚友林俊致仕家居,闻太监刘瑾擅权乱政,密草《急除大逆,以禦大乱疏》,指斥刘瑾为危人主、败人国的大恶,乞诛刘瑾以谢天下,以平大乱。草疏时,独与茂烈私议。草毕,欲求人书疏上进,竟无一人可托带进,无一人可托写本,两人相对泣叹不已。[12] 端亮清甘 孝廉有声 武宗正德中,吏部以陈茂烈养母清苦,奏改为晋江县学教谕,以便就近享用资禄养亲,藉以推扬儒士德行。茂烈具疏辞免。不久,御史舒晟、福建左布政使陈珂连,又以陈茂烈孝廉上荐,明武宗嘉之,特令有司每月给食米三石,以资孝养。茂烈再次辞谢,上书曰:“臣家素贫,食本俭薄,故臣母自安于臣之家,而臣亦得以自逭(避免)其贫,非有及人之廉,尽己之孝也。古人行佣、负米[13],皆以为亲,臣之贫尚未至是。而臣母鞠(养育)臣艰苦,今年八十有六,来日无多,臣欲自尽心力,尚恐不及,上烦官帑,心窃未安。”奏上,不允。制曰:“朝廷以孝治天下,陈茂烈既家贫亲老,特给月米,以资养赡。不准辞。”[14]茂烈尤不自安,欲再辞之。士大夫极力劝止乃接受。 陈茂烈以其孝廉,成为乡国仪范,风声广被,海内缙绅无不想闻其风采。诗歌简札,颂美迭至,而茂烈却为母老无子而忧心忡忡。 明正德十年(1515),老母年耄卧病。茂烈亲调汤药,又自往城西造墓,日夜操劳。因目疾服凉剂而血气益惫,卧床旬月。不幸老母辞世,茂烈强起号哭,寝地守丧,病情益重。一日晨起,忽觉足痺就枕,遽然逝世,终年五十八岁。病重时,挚友郑岳前去探望,勉其就药,私下获知竟无一件新衣,遂暗地嘱人制作备用,刚做好,人已气绝。郑岳与林俊等人为其治丧,并立族弟之子远扬为嗣。 明正德十三年(1518),都御史王应鹏上书曰:“茂烈廉约如石守道,而所养独纯;孝行如徐仲车,而所处尤困。身死无后,乞加恤典,用励士风。”诏赐坊牌(“孝廉”),旌表故里(“孝廉里”),附人乡贤祠春秋致祭,并优恤其家。茂烈官秩仅七品,明世宗殊恩恤典。[15] 陈茂烈一生,克省自励,安贫乐志,以孝廉名世。林俊曰:“(陈)领悟既深,而充养亦熟。隐衷粹行,对天地而质鬼神。”称“天下恐无第二此端亮清苦人”。[16]称赞同茂烈晤言接语,“躁虑消释,宿疾顿愈”[17],敬重有加。陈献章尝致书茂烈赞誉他“真百练金孝子也”。[18]其孝廉品操与自省精神,对于扶正当时的贪风侈俗,有着积极的作用。 纵观陈茂烈仕途,体恤民情、严明执法;不避权势,纠察风纪,所显示的吏才官德,值得肯定。对心学的见解,亦具有学术价值。后人辑著述为《陈茂烈孝廉集》五卷。[19] 注 [1]陈公甫,即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白沙人,故学者又称陈白沙。陈氏倡导“以自然为宗”的为学宗旨,指学者不受任何束缚,绝对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讲求“学贵自得”,“学贵知疑”,独立思考,从“静坐”中直见心体的思想方法,学者称“江门学派”。是明代学术思想,由理学转向心学的转折人物,具有鲜明的唯我主义倾向。 [2][9]李维樾、林增志《忠贞录》附录,《孝廉陈公传》(《四库全书》史部,传记)。 [3][11][14][15]郑岳《陈茂烈行状》(《山斋文集》卷十六)。 [4][5][17]林俊《陈茂烈墓志铭》(《见素集》卷十八)。 [6]《明史》卷二八三,考证。 [7]郑岳《莆阳文献》卷十三。 [8]《忠贞录》,《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卷十七。 [10]《明儒言行录》卷三。 [12]林俊《见素集》卷四,奏议。 [13]古代二十四孝典型事例。东汉人江革,丧父,奉母甚孝。战乱中,背母逃难,遇贼哭告留命以奉母,贼不忍杀,后至下邳充当佣工养母。孔子高弟仲由,家贫,百里负米养母,而自食野菜。 [14]《宋史》卷二八三,陈茂烈传。 [16]林俊《答西涯翁》,《见素集》卷二三。 [18]《忠贞录》附录。 [19]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一。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50人,包括高官大臣、御史、师儒、布衣儒士、状元大魁、名士等各类名人,介绍了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专题
进士
职位
推官
职位
监察御史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