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宋端仪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唯一号:
130630020220003956
人物姓名:
宋端仪
人物异名:
字:孔时;别号:立斋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254.pdf
出生年:
1447年
籍贯:
莆田县
亲属:
宋劝;宋汝勤
传略
宋端仪,字孔时,别号立斋。莆田县人。明宪宗成化进士,历官礼部主事、员外郎,广东提学佥事。为官清勤明敏,扬功中外。一生博览群籍,勤于著述,成果丰硕,堪称莆阳一代饱学儒臣。 三黜科场 器识远大 明正统十二年(1447),宋端仪生于荔城一个师儒之家[1]。祖父宋劝,为沐阳(今属江苏)县学训导。为人温厚沉默,训教诸生,条约不烦,而真意勤恳。父宋汝勤,举乡贡授安州(今四川安县)学正。敬业守职,任上整饬学政,扭转士风,作兴人才。尝出任江西乡试考官,适莆令为江西籍,欲重金贿赂,为其子应举谋私,汝勤严肃拒绝。父丧服阕,改任濮州(今河南濮阳),终国子助教。 宋端仪自幼庄重老成,不妄言笑。稍长,攻举子业。读书必求通贯,为文必本义理。年十六七,侍父随学,每逢考校诸生学业,父必令其参加考试,学业优异,在学诸生以为不可及。后又尝侍父江西乡试,主考官陈选私下测试端仪作文,甚为器许。 不久,端仪回莆入籍郡学,益自奋励学业。端仪雅志慕古,举业有暇,便从史志摘录乡郡先辈事迹,考论其身世与贤否邪正,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与警戒的典型。适逢莆郡太守潘琴认为郡学所奉祀的乡贤选择不够精当,因而策询诸生,使陈得失,以定去取。宋端仪因素有考论,故所对策的先贤人选,品藻详明,大为潘侯所叹赏。 明成化四年(1468)[2],宋端仪应试,偶然失利,众人无不认为委屈。祖舅林文,是闻名于朝的资深翰林学士,欲致书告白当道。端仪曰:“此吾学未至,纵求而得之,亦可耻也。”人们由此识其远大器识。端仪于是闭门讲习,一时不再应举。 明成化十年(1474),宋端仪再试科场,登乡试第七人。明年会试,却又失利。主持乡试的福建按察使唐彬先,识其才学,延请端仪于家塾训子,一时同僚亦多遗子弟从学。历时两年,端仪专门教习,一无所请,为唐彬先和按察佥事章懋所雅重。 明成化十四年(1478),宋端仪再赴礼部会试,又一次不得志。时父汝勤已迁官国子助教,遂到太学修习,养志之暇,与四方贤士交游,取其长补自己不足;后进之士慕其学行,亦多执经受业,后名登高第、跻身高官者接踵而来。不久,宋端仪试事太学内库,库主闻其贤,延请教育其弟,而免去公事。端仪曰:“为自己安逸,而使同事疲劳,吾岂可为之哉?况且,吾隔日视库事,值日尽吾职事,暇日承意教习,不亦自感安心吗?” 三任礼部 精练清慎 明成化十七年(1481),宋端仪屡经科场失利后,终以第六人的优异成绩登进士第。拜礼部精膳司主事(掌宴飨、牲豆、酒膳之事),委司本部及光禄寺诸署俸粮。任上,严谨出纳,即便部堂大卿支给,亦一视同仁,一升一合不得多取,往昔的弊病全部革除。 不久,丁父母忧。服阕,改任祠祭司主事,甚为本部尚书耿裕、侍郎周经[3]所礼敬。 适逢云南提学佥事一职缺员,吏部拟议宋端仪出任,事未奏请而为乡吏所知,出以语人。端仪曰:“进秩之疏未上,而已宣传于众口。有人以为是我请托得来的。”遂力辞不受。 明弘治五年(1492),宋端仪升本部主客司员外郎。主客司掌与外国往来事务。外国使臣来华朝贡时,总要礼赠海外奇物。宋端仪在职二年,对所赠礼品一毫不苟取。对来使所求请事项,总是列举典故辨析开谕,让使者心诚悦服而去。 端仪在主客司时,尝受命敬奉先儒杨龟山(北宋理学家杨时)从祀神位;遴选诸亲王妃子;赴山东及南北京畿选择公主人选。这些事务皆非主客司职事,而是看重端仪才能之故。 明弘治六年(1493),又逢广东提学缺员。时耿裕已迁吏部尚书,遂拟端仪上请,却为内阁丘浚、徐溥二人所阻。原来,徐溥是当年礼部试的主考官,端仪是他录取之士;后徐出任礼部侍郎,端仪是他的属僚。丘浚任国子祭酒时,端仪是他的门生。端仪均受丘徐二人知人之遇。后丘、徐二人进入内阁为相,位高权重。端仪以为今昔异地,除上朝时随众官行礼之外,足迹未尝一至其门。二人由此猜疑端仪忘记恩德,因而阻挠广东提学任职之请。殊不知,反而显扬宋端仪正身自持、不攀援依附的人格,而闻名于朝。 宋端仪在礼部前后三职,历时三年,持身清慎,谙练国典,为部堂诸公所器重。端仪职暇,惟以校雠著述为事,对家人生计亦略不加意。利用礼部衙门清静、事务简约的环境,潜心著述,并结合职事,篡修《祠部典故》若干卷。 提学广东 勤勉创法 明弘治九年(1496),广东提学一职再次缺员。时丘浚已卒,吏部尚书耿裕再次疏请宋端仪出任,遂拜广东按察司提学佥事,奉玺书赴任。 宋端仪到广东提学任上,不辞劳苦,亲历列郡,巡察教学,考核勤怠,虽瘴乡海岛,无所不至。严立教法,力主崇本求实,黜除浮华奇险士风。坚决抑制追逐名利之习,革除营私诈伪之弊,从根本上整治破坏教法之源。订立的教法,纤悉具备,凿凿可行。所辖诸郡县刚实行,就为民众所快意。富家大族为逃避兵役,争送子弟入学;各地学校生徒短缺学粮,亦争先请求补给,纷纷拜托,甚至有进行贿赂的。端仪认为是所实行的新政尚未完全取信于民,于是,凡录进一士,补给一廩,皆秉公办事,即使背犯权贵意志,亦在所不惜。 时广州府分出番禺、南海、增城三县的部分地域,新设龙门县,并建立县学。补收弟子员时,请托之风仍然不绝。端仪经过核查,凡属来自三县所分出地域的士子,且又通过考试,成绩优异而符合供给学粮的,于次日列队站立庭中,按可增加学粮的数额制分配,做到公开公平。从此为广东人士所信服,其后,新宁亦设县,遂不复有人请托了。 宋端仪在广东提学佥事任上,身为学官,未尝以赫赫之威压人,务求以身为诸生表率。考试命题,不先立己意,而一切以经传为主。考试之日,自晨至暮,端坐终日,让诸生从容思索,展尽底蕴,然后随文去取。遇有违背经传者,文虽精美,亦不得置于前列,学子们很快由此知道学习的正确指向。琼崖(今属海南省)诸州,远在海岛中。此前九年中,仅有一位提学佥事去过一次。而端仪来任未及五年,已二度顶风踏浪跨海上岛。巡抚拨给隶卒四名,端仪不用,以隶卒薪俸修建先贤祠。 鉴于宋端仪勤于职守,业绩显著,广东巡抚朱英上疏奏请朝廷予以表彰、擢升。明弘治十四年(1501)夏,乡试考期将至。为了预选应试之士,宋端仪冲冒炎瘴巡察选拔,而染疾不起,不幸卒于任上,终年五十六岁。士大夫、僚友惊闻噩耗,哀伤不已。远近诸生前来奔吊,有的因哀痛跌地。琼州之士把宋端仪奉祀于仰止祠,广东士人相继请祀于仰高祠,可见其感人之深。灵柩归莆时,姻亲暨友人黄仲昭抚官哭祭,为其“寿不满其德,用未究其才”,与乡士大夫同心相应,痛惜不已。 宋端仪是莆阳一位吏才与文学兼具的贤臣。无论在礼部执典,在广东督学,总是以其渊博的学识,干练的吏才,清正的操行,勤勉守职,革弊立新,博得声名。因其德性温纯,耿介特立,人未尽寿,而未得大用,才不尽用,以至“局于位而未见于行,蕴于中而未著于外”。[4] 端仪为人仁柔和易,气温性和,笃于伦谊。与人交游,忠信不欺。居乡谦慎恬淡。邑人林俊盛赞端仪善于“处静”之性,故而身处易怒善谤的礼部出纳之职,面对番使的朝贡干请,广东富家谋求学籍、争取学廪等复杂情况下,均能从容应对妥处。[5] 宋端仪的同寅王云凤,登第后同授礼部主事,后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作为故交知友,对端仪的为人、言行及治学,有个全面评价,曰:“孔时之为人:与之论古人贤否,讲求经史微义,则若探囊之豫、建瓴之捷。而通殷勤、述功能于达官大吏之前,争是非、辨曲直于稠人广坐之中,则讷然不能一出诸口。此孔时之言也;事上惟恐有过,使人若或伤之,黑白在胸中,而视其貌浑然若无。宁受不知己之屈,而未尝一启喙以辨。不为皎皎之行,而未尝外于君子之矩度中。此孔时之行也;讨故典、阐幽微,贯穿上下数千百年,若本朝始建国,及洪武庚辰(1400)、正统己巳(1449)三大事(指改朝换代大事),其间计谋攻战,忠良邪佞,中外大小臣工,举事成败得失之故,穷搜极访,理讹订疑,是非轻重,析于秋毫。此孔时之学也。”黄仲昭认为是对端仪的深知之论。 宋端仪资禀清粹,自少时便立志博览群籍,一生好学不倦,擅于校雠,潜心著述,成果丰硕。平生不作韵语,间有议论,皆据义理,关涉世教,不拘泥词藻工丽。 早在兴化郡学诸生时,宋端仪对乡邦先辈事迹,其邪正是非曲直否,作《乡贤考证》,考论精审,郡守潘琴大加叹赏。其后,一直倾心于莆阳史志的篡修,著有《莆阳科名志》、《宋氏族谱》、《莆阳遗(逸)事》、《莆阳旧事偶录》、《高科考(录)》等,均已成书。直至晚年,复著《莆阳人物备志》,凡人物善恶皆录,用以私备法戒,将示后人,惜未脱稿。[6] 在礼部时,尝修《祠部典故》若干卷,以供部事借鉴。尤其留意于程朱理学,尝考证《宋史》道学传,增加程氏门人吕大临,认为其学深潜缜密,当不在刘绚、李吁、尹焞、谢良佐、游酢、杨时之下。又作《考亭渊源录》二十八卷,排定黄幹以下朱熹门人哲士二百九十三人,见解独到。又尝编《朱子事类》、《道南三先生遗书》若干卷,均是后人研究朱子理学的珍贵资料。故端仪有“理学名臣”之号。 宋端仪又尝修《广东通志略》、《宋行朝录》,皆未脱稿。又著《立斋闲录》四卷、《立斋稿》藏于家。《立斋闲录》杂录自明太祖吴元年,至英宗天顺间的明代史事,皆采自明人碑志、说部而成,是一部反映明朝前期、尤其是明惠帝建文朝的历史的史料辑录,因其多采自私家之手,故具有正史所没有的史料价值,某些方面更接近于历史真相。《宋史》称“端仪慨建文朝忠臣湮没,乃搜辑遗事,为《革除录》。建文忠臣之有录,自端仪始也”。[7] 宋端仪一生著述达十五六种之多[8],在莆阳名臣中实属凤毛麟角,号为史家亦名副其实。当年邑人名臣彭韶修《莆阳志》,“凡有疑,多资君(端仪)以质正”。黄仲昭篡修《八闽通志》,“于诸郡人物,悉资君以去取。君皆为极力考究,裨益长多”。[9]由此亦可见端仪之史德、史识、史才之高。弘治间,黄仲昭编次《兴化府志》人物志,刻版时方闻端仪尝篡修《莆阳人物备志》,特从其子宋元瀚求得其稿观之,虽未成书,然汇集类萃亦既详密,较旧志所载增加三十余人,皆足以范世励俗,不忍遗之。遂于未刻版卷帙中类从增入,已刻卷帙不可复增,作《补遗》一卷附于人物志后,即今《兴化府志》卷四十七《人物列传·补遗》,由此可见其价值。 注 [1]黄仲昭《广东按察司提学佥事宋端仪墓志铭》。按,有传记称宋端仪“生卒年均不详”。《墓志铭》确载“君生于正统丁卯,讵其卒得年五十有五”。 [2]郑岳《莆阳文献》列传六十九,宋端仪传。黄仲昭的《墓志铭》曰:“成化辛卯,乡举小式,君偶失利,众为称屈。”存疑待考。 [3]有传记称,为时任吏部尚书耿裕、侍讲中允周经所爱重。考宋端仪改任祠祭司主事,当在成化末、弘治初前后,而耿裕于成化二十二年由吏部左侍郎转任礼部尚书,弘治六年复任吏部尚;周经则是太常少卿兼侍读,于弘治二年擢礼部右侍郎。 [4][6][9]黄仲昭《广东按察司提学佥事宋端仪墓志铭》。 [5]林俊《广东按察司提学佥事宋君立斋墓表》(《见素集》卷二十)。 [7]《宋史》卷一百六十一,宋端仪传。 [8]新版史志因句读讹脱,致某些书目混乱,如《闽书》的《高科考备遗录》,应是《高科考》、《备遗录》(按,《备遗录》书目,郑岳《莆阳文献》宋端仪传见载,待考);《乡贤考订》应为《乡贤考证》;《兴化府志》所载的《莆阳旧事》、《偶录》,当为《莆阳旧事偶录》。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50人,包括高官大臣、御史、师儒、布衣儒士、状元大魁、名士等各类名人,介绍了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专题
进士
职位
主事
职位
员外郎
职位
提学佥事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