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端仪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唯一号: 130630020220003956
人物姓名: 宋端仪
人物异名: 字:孔时;别号:立斋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254.pdf
出生年: 1447年
籍贯: 莆田县
亲属: 宋劝;宋汝勤

传略

宋端仪,字孔时,别号立斋。莆田县人。明宪宗成化进士,历官礼部主事、员外郎,广东提学佥事。为官清勤明敏,扬功中外。一生博览群籍,勤于著述,成果丰硕,堪称莆阳一代饱学儒臣。 三黜科场 器识远大 明正统十二年(1447),宋端仪生于荔城一个师儒之家[1]。祖父宋劝,为沐阳(今属江苏)县学训导。为人温厚沉默,训教诸生,条约不烦,而真意勤恳。父宋汝勤,举乡贡授安州(今四川安县)学正。敬业守职,任上整饬学政,扭转士风,作兴人才。尝出任江西乡试考官,适莆令为江西籍,欲重金贿赂,为其子应举谋私,汝勤严肃拒绝。父丧服阕,改任濮州(今河南濮阳),终国子助教。 宋端仪自幼庄重老成,不妄言笑。稍长,攻举子业。读书必求通贯,为文必本义理。年十六七,侍父随学,每逢考校诸生学业,父必令其参加考试,学业优异,在学诸生以为不可及。后又尝侍父江西乡试,主考官陈选私下测试端仪作文,甚为器许。 不久,端仪回莆入籍郡学,益自奋励学业。端仪雅志慕古,举业有暇,便从史志摘录乡郡先辈事迹,考论其身世与贤否邪正,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与警戒的典型。适逢莆郡太守潘琴认为郡学所奉祀的乡贤选择不够精当,因而策询诸生,使陈得失,以定去取。宋端仪因素有考论,故所对策的先贤人选,品藻详明,大为潘侯所叹赏。 明成化四年(1468)[2],宋端仪应试,偶然失利,众人无不认为委屈。祖舅林文,是闻名于朝的资深翰林学士,欲致书告白当道。端仪曰:“此吾学未至,纵求而得之,亦可耻也。”人们由此识其远大器识。端仪于是闭门讲习,一时不再应举。 明成化十年(1474),宋端仪再试科场,登乡试第七人。明年会试,却又失利。主持乡试的福建按察使唐彬先,识其才学,延请端仪于家塾训子,一时同僚亦多遗子弟从学。历时两年,端仪专门教习,一无所请,为唐彬先和按察佥事章懋所雅重。 明成化十四年(1478),宋端仪再赴礼部会试,又一次不得志。时父汝勤已迁官国子助教,遂到太学修习,养志之暇,与四方贤士交游,取其长补自己不足;后进之士慕其学行,亦多执经受业,后名登高第、跻身高官者接踵而来。不久,宋端仪试事太学内库,库主闻其贤,延请教育其弟,而免去公事。端仪曰:“为自己安逸,而使同事疲劳,吾岂可为之哉?况且,吾隔日视库事,值日尽吾职事,暇日承意教习,不亦自感安心吗?” 三任礼部 精练清慎 明成化十七年(1481),宋端仪屡经科场失利后,终以第六人的优异成绩登进士第。拜礼部精膳司主事(掌宴飨、牲豆、酒膳之事),委司本部及光禄寺诸署俸粮。任上,严谨出纳,即便部堂大卿支给,亦一视同仁,一升一合不得多取,往昔的弊病全部革除。 不久,丁父母忧。服阕,改任祠祭司主事,甚为本部尚书耿裕、侍郎周经[3]所礼敬。 适逢云南提学佥事一职缺员,吏部拟议宋端仪出任,事未奏请而为乡吏所知,出以语人。端仪曰:“进秩之疏未上,而已宣传于众口。有人以为是我请托得来的。”遂力辞不受。 明弘治五年(1492),宋端仪升本部主客司员外郎。主客司掌与外国往来事务。外国使臣来华朝贡时,总要礼赠海外奇物。宋端仪在职二年,对所赠礼品一毫不苟取。对来使所求请事项,总是列举典故辨析开谕,让使者心诚悦服而去。 端仪在主客司时,尝受命敬奉先儒杨龟山(北宋理学家杨时)从祀神位;遴选诸亲王妃子;赴山东及南北京畿选择公主人选。这些事务皆非主客司职事,而是看重端仪才能之故。 明弘治六年(1493),又逢广东提学缺员。时耿裕已迁吏部尚书,遂拟端仪上请,却为内阁丘浚、徐溥二人所阻。原来,徐溥是当年礼部试的主考官,端仪是他录取之士;后徐出任礼部侍郎,端仪是他的属僚。丘浚任国子祭酒时,端仪是他的门生。端仪均受丘徐二人知人之遇。后丘、徐二人进入内阁为相,位高权重。端仪以为今昔异地,除上朝时随众官行礼之外,足迹未尝一至其门。二人由此猜疑端仪忘记恩德,因而阻挠广东提学任职之请。殊不知,反而显扬宋端仪正身自持、不攀援依附的人格,而闻名于朝。 宋端仪在礼部前后三职,历时三年,持身清慎,谙练国典,为部堂诸公所器重。端仪职暇,惟以校雠著述为事,对家人生计亦略不加意。利用礼部衙门清静、事务简约的环境,潜心著述,并结合职事,篡修《祠部典故》若干卷。 提学广东 勤勉创法 明弘治九年(1496),广东提学一职再次缺员。时丘浚已卒,吏部尚书耿裕再次疏请宋端仪出任,遂拜广东按察司提学佥事,奉玺书赴任。 宋端仪到广东提学任上,不辞劳苦,亲历列郡,巡察教学,考核勤怠,虽瘴乡海岛,无所不至。严立教法,力主崇本求实,黜除浮华奇险士风。坚决抑制追逐名利之习,革除营私诈伪之弊,从根本上整治破坏教法之源。订立的教法,纤悉具备,凿凿可行。所辖诸郡县刚实行,就为民众所快意。富家大族为逃避兵役,争送子弟入学;各地学校生徒短缺学粮,亦争先请求补给,纷纷拜托,甚至有进行贿赂的。端仪认为是所实行的新政尚未完全取信于民,于是,凡录进一士,补给一廩,皆秉公办事,即使背犯权贵意志,亦在所不惜。 时广州府分出番禺、南海、增城三县的部分地域,新设龙门县,并建立县学。补收弟子员时,请托之风仍然不绝。端仪经过核查,凡属来自三县所分出地域的士子,且又通过考试,成绩优异而符合供给学粮的,于次日列队站立庭中,按可增加学粮的数额制分配,做到公开公平。从此为广东人士所信服,其后,新宁亦设县,遂不复有人请托了。 宋端仪在广东提学佥事任上,身为学官,未尝以赫赫之威压人,务求以身为诸生表率。考试命题,不先立己意,而一切以经传为主。考试之日,自晨至暮,端坐终日,让诸生从容思索,展尽底蕴,然后随文去取。遇有违背经传者,文虽精美,亦不得置于前列,学子们很快由此知道学习的正确指向。琼崖(今属海南省)诸州,远在海岛中。此前九年中,仅有一位提学佥事去过一次。而端仪来任未及五年,已二度顶风踏浪跨海上岛。巡抚拨给隶卒四名,端仪不用,以隶卒薪俸修建先贤祠。 鉴于宋端仪勤于职守,业绩显著,广东巡抚朱英上疏奏请朝廷予以表彰、擢升。明弘治十四年(1501)夏,乡试考期将至。为了预选应试之士,宋端仪冲冒炎瘴巡察选拔,而染疾不起,不幸卒于任上,终年五十六岁。士大夫、僚友惊闻噩耗,哀伤不已。远近诸生前来奔吊,有的因哀痛跌地。琼州之士把宋端仪奉祀于仰止祠,广东士人相继请祀于仰高祠,可见其感人之深。灵柩归莆时,姻亲暨友人黄仲昭抚官哭祭,为其“寿不满其德,用未究其才”,与乡士大夫同心相应,痛惜不已。 宋端仪是莆阳一位吏才与文学兼具的贤臣。无论在礼部执典,在广东督学,总是以其渊博的学识,干练的吏才,清正的操行,勤勉守职,革弊立新,博得声名。因其德性温纯,耿介特立,人未尽寿,而未得大用,才不尽用,以至“局于位而未见于行,蕴于中而未著于外”。[4] 端仪为人仁柔和易,气温性和,笃于伦谊。与人交游,忠信不欺。居乡谦慎恬淡。邑人林俊盛赞端仪善于“处静”之性,故而身处易怒善谤的礼部出纳之职,面对番使的朝贡干请,广东富家谋求学籍、争取学廪等复杂情况下,均能从容应对妥处。[5] 宋端仪的同寅王云凤,登第后同授礼部主事,后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作为故交知友,对端仪的为人、言行及治学,有个全面评价,曰:“孔时之为人:与之论古人贤否,讲求经史微义,则若探囊之豫、建瓴之捷。而通殷勤、述功能于达官大吏之前,争是非、辨曲直于稠人广坐之中,则讷然不能一出诸口。此孔时之言也;事上惟恐有过,使人若或伤之,黑白在胸中,而视其貌浑然若无。宁受不知己之屈,而未尝一启喙以辨。不为皎皎之行,而未尝外于君子之矩度中。此孔时之行也;讨故典、阐幽微,贯穿上下数千百年,若本朝始建国,及洪武庚辰(1400)、正统己巳(1449)三大事(指改朝换代大事),其间计谋攻战,忠良邪佞,中外大小臣工,举事成败得失之故,穷搜极访,理讹订疑,是非轻重,析于秋毫。此孔时之学也。”黄仲昭认为是对端仪的深知之论。 宋端仪资禀清粹,自少时便立志博览群籍,一生好学不倦,擅于校雠,潜心著述,成果丰硕。平生不作韵语,间有议论,皆据义理,关涉世教,不拘泥词藻工丽。 早在兴化郡学诸生时,宋端仪对乡邦先辈事迹,其邪正是非曲直否,作《乡贤考证》,考论精审,郡守潘琴大加叹赏。其后,一直倾心于莆阳史志的篡修,著有《莆阳科名志》、《宋氏族谱》、《莆阳遗(逸)事》、《莆阳旧事偶录》、《高科考(录)》等,均已成书。直至晚年,复著《莆阳人物备志》,凡人物善恶皆录,用以私备法戒,将示后人,惜未脱稿。[6] 在礼部时,尝修《祠部典故》若干卷,以供部事借鉴。尤其留意于程朱理学,尝考证《宋史》道学传,增加程氏门人吕大临,认为其学深潜缜密,当不在刘绚、李吁、尹焞、谢良佐、游酢、杨时之下。又作《考亭渊源录》二十八卷,排定黄幹以下朱熹门人哲士二百九十三人,见解独到。又尝编《朱子事类》、《道南三先生遗书》若干卷,均是后人研究朱子理学的珍贵资料。故端仪有“理学名臣”之号。 宋端仪又尝修《广东通志略》、《宋行朝录》,皆未脱稿。又著《立斋闲录》四卷、《立斋稿》藏于家。《立斋闲录》杂录自明太祖吴元年,至英宗天顺间的明代史事,皆采自明人碑志、说部而成,是一部反映明朝前期、尤其是明惠帝建文朝的历史的史料辑录,因其多采自私家之手,故具有正史所没有的史料价值,某些方面更接近于历史真相。《宋史》称“端仪慨建文朝忠臣湮没,乃搜辑遗事,为《革除录》。建文忠臣之有录,自端仪始也”。[7] 宋端仪一生著述达十五六种之多[8],在莆阳名臣中实属凤毛麟角,号为史家亦名副其实。当年邑人名臣彭韶修《莆阳志》,“凡有疑,多资君(端仪)以质正”。黄仲昭篡修《八闽通志》,“于诸郡人物,悉资君以去取。君皆为极力考究,裨益长多”。[9]由此亦可见端仪之史德、史识、史才之高。弘治间,黄仲昭编次《兴化府志》人物志,刻版时方闻端仪尝篡修《莆阳人物备志》,特从其子宋元瀚求得其稿观之,虽未成书,然汇集类萃亦既详密,较旧志所载增加三十余人,皆足以范世励俗,不忍遗之。遂于未刻版卷帙中类从增入,已刻卷帙不可复增,作《补遗》一卷附于人物志后,即今《兴化府志》卷四十七《人物列传·补遗》,由此可见其价值。 注 [1]黄仲昭《广东按察司提学佥事宋端仪墓志铭》。按,有传记称宋端仪“生卒年均不详”。《墓志铭》确载“君生于正统丁卯,讵其卒得年五十有五”。 [2]郑岳《莆阳文献》列传六十九,宋端仪传。黄仲昭的《墓志铭》曰:“成化辛卯,乡举小式,君偶失利,众为称屈。”存疑待考。 [3]有传记称,为时任吏部尚书耿裕、侍讲中允周经所爱重。考宋端仪改任祠祭司主事,当在成化末、弘治初前后,而耿裕于成化二十二年由吏部左侍郎转任礼部尚书,弘治六年复任吏部尚;周经则是太常少卿兼侍读,于弘治二年擢礼部右侍郎。 [4][6][9]黄仲昭《广东按察司提学佥事宋端仪墓志铭》。 [5]林俊《广东按察司提学佥事宋君立斋墓表》(《见素集》卷二十)。 [7]《宋史》卷一百六十一,宋端仪传。 [8]新版史志因句读讹脱,致某些书目混乱,如《闽书》的《高科考备遗录》,应是《高科考》、《备遗录》(按,《备遗录》书目,郑岳《莆阳文献》宋端仪传见载,待考);《乡贤考订》应为《乡贤考证》;《兴化府志》所载的《莆阳旧事》、《偶录》,当为《莆阳旧事偶录》。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莆阳名人传》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50人,包括高官大臣、御史、师儒、布衣儒士、状元大魁、名士等各类名人,介绍了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专题

进士
职位
主事
职位
员外郎
职位
提学佥事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