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彭韶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唯一号:
130630020220003951
人物姓名:
彭韶
人物异名:
字:凤仪;自号:从吾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202.pdf
出生年:
1430年
籍贯:
明兴化府莆田县涵口
亲属:
彭思孝
传略
彭韶,字凤仪,自号从吾,明兴化府莆田县涵口(今黄石镇)人。明天顺元年(1457)进士。仕途以司法为主业,官至刑部尚书,有“彭青天”之誉。 怀忠奏事 两下诏狱 明宣德五年(1430),彭韶生于儒士之家,自幼庄重警敏,读书不倦。父思孝为耆儒,因助门生陈某举债,后代偿五百金,几至破产。父殁后,家计困难,彭韶从容开导寡母,允许其授徒,以补助口食。[1]景泰六年(1456),彭韶乡试中举,明年,再登进士第,以会试第七人拜刑部山西司主事。[2]在任三年,后因母丧归莆守制。 明成化元年(1465),彭韶起复,改任刑部广东司。不久,署(代)员外郎。时朝廷破格将张岐自州郡官,直接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协管院事。彭韶疏言其人非才,不当任此职,宜用王纮等有才望者,以伸公论。不意忤旨,下锦衣狱。给事中毛宏等上疏谏言:“(彭)韶持论虽过,心实怀忠。”宪宗不从,而以罚款赎罪(古称“输赎”)得以复职。[3]不久,进升本司郎中。 刑部职事素称繁重。所按察事件大多涉及权贵近臣,往往予以宽贷。彭韶却一身正气,不为少屈;对被冤枉受气的平民,则及时梳理辨析,为其平反伸冤,而不问自己是否得咎罹罪。 明成化五年(1469),锦衣卫指挥、外戚(皇太后之弟)周彧,奏乞将真定(今河北省正定)武强、武邑两地,未列入地籍纳租的民田,籍为“闲田”,划归己有。宪宗命刑部派遣处事公正的官员前往复勘。同僚一致推举彭韶应命,遂与御史季琮一同前去。 彭韶到真定勘察时,百姓“扶老携幼,遮道哀告”。彭韶倾听百姓诉求后,访知来胧去脉,又实地察看。原来此处田地,自祖宗时便许民垦种,成为恒产,并免除租赋,藉以劝农。由于田地有高下之分,岁有旱涝之遇,旱时靠下田收成弥补高地欠收,涝时则以高地弥补低田。沿河之田,因水流变动,收成不定;盐田脊地,亦往往多年无收。百姓多截长补短,取彼益此。依靠这些地业,尽力耕种,亦只能补给生计而已。若按现有地籍丈量计亩,其余皆夺为“闲地”,其结果,百姓因失地无依,非死亡即逃亡。 彭韶既搞清问题焦点,是皇帝近臣与民争利。出于对百姓疾苦的同情,未遵旨按亩丈量田地并取具结,便归朝还奏。 彭韶奏报曰:“臣以不欺为本,虑事以大体(大局)为先。”并例举战国冯驩故典[4]说明之。他详尽奏报真定土地的历史与现状,认为若以一亩论一亩,其余皆视为闲地,必然夺取百姓赖以生计的地业,必致民于死地。曰:“自古立国,皆重根本。今真定近在畿内,理宜加厚。戚里近臣之家,锦衣美食,富贵两全,何待与民争艰食之利哉!伏望陛下特悯其祖宗开种艰难,念其子孙衣食所托,量加宽恤,庶几民间知有生生(繁衍不息)之乐,则本固邦宁。臣等所向者,祖宗万世之仁,事关大体而已。”[5] “民为国本,民以食为天;食足则民安,民安则国安。夺民田以厚贵戚,实为重伤国本之举。”彭韶正是从“国本”的大局考虑问题,衡量利弊得失,毅然疏请制止贵戚侵夺民田行径,同时自劾未能遵旨,“不曾依亩丈量,合当有罪”。 疏入,宪宗甚怒,批曰:“这地复勘明白,朝廷自有处置。这厮每既承差委,却称不曾丈量,妄引战国时事自比,但知邀名,不顾方命(抗命),好生不知大体,锦衣卫拿来问!” 宪宗最终虽亦诏令“以田归民”,彭韶却因不忍坐视小民田产被夺,为民请命,却再次下锦衣狱。御史季琮亦以同事被收监。三次审讯,彭韶总是包揽过失,声称御史并无参与其事,为其开脱,令办案者大为感动,而为其辨白,经谏官交章论救,终于获释。 不久,又有亲臣奏乞恩赐荒田,宪宗环顾左右曰:“彼不见周彧之事,奈何又乞田耶?”可见彭韶谏止赐田的影响之深,连宪宗亦不得不引以为戒。当时,彭韶与刑部郎中何乔新,同以执法不挠而享有盛名,一时称“何彭”。 按察蜀滇 力除民瘼 明成化六年(1470),彭韶升四川按察副使。任上,巡察各地,查处积案,缉凶摘伏,为民平冤,除恶务尽。开县(今属重庆)刘氏,先前将户籍一分为二,一徙一留。后徙者复业,与留者争担里役不得,遂暗地唆使安岳县扈氏兄弟,焚灭其家,烧死男女共二十一人。邻人诉于知府衙门,却以“事不关己,且无证佐”为由,压下二年不理。彭韶巡行至县,闻之大骇,立予理案,捕得扈氏及其徒十余人,一经审讯,诚心服罪,遂置之以法。明年,巡至合州府(今重庆合川市)属邑定远,有曾氏从兄弟数家群居邑中。一日忽闻盗至,争先逃难。其弟乘机潜入兄家,掠其家财,而推诿于他盗所为。兄探知所由,遂诉于官。弟气急败坏,纠集群小尽杀兄家一十二人,却伪装不知,持状诉于官。彭韶慧眼识奸,立予审讯,供得凶党七人,处以死罪。于是,每逢彭韶出巡,郡民争挽肩舆,争取先到本境按察。 明成化十一年(1475),彭韶升任按察使,镇守云南。太监钱能差遣千户崔昇等人,进贡六只大象,通知沿途各驿站、衙门接待,一行十八人。一到驿站,不问草料有无,先行责打三十大棍,又怪不行远接,无故将役夫脖颈锁于象脚,非法拷打,勒要相送银两,有贿送方予脱放,无送者昼夜拷责,只好借银贿送以脱身。 崔昇一行到当地衙门后,大摆京官威风,不问品级大小,公然高坐堂上,要各官跪拜,称号大小老爷;跪拜迟慢则大棍受刑,并吩咐要银打发。若不办,就将大象赶入衙门,日支象粮三石。衙府因惧怕住滞日久,无法负担,只得借银打发。 值宪宗诏令求言,“凡天下军民利病,许诸人直言无隐”。彭韶于是上疏,揭发钱能遣人进象,沿途索贿酷害军民行径,乞加禁约。彭韶疏曰:“臣闻自古帝王,不患娱心之不足,惟忧德业之未隆;不患备物之未能,惟患盈成之难保。是以勤俭守己,抚绥远人,诚不敢恃太平而自暇逸也。勤则刚断于事,俭则不贵异物,柔远人则体息物力。窃见镇守云南太监钱能,屡贡宝石、象马、禽鸟等物,近又进金灯,号为绝异。上无以助圣德,下无以慰军民,未见其为淳实忠爱也。伏闻禽畜之类,内苑已备;宝石等物,非所急用。有之无益,无之无损。万里传送,势必劳扰。承遣之人,孤假妄为,亦或有之。伏乞陛下广德业、主盛美,念守成之艰难,断自圣心,将前项物件撙节罢去。严勅内外臣下,敦素守法,抚安夷民。”[6]彭韶疏言,直斥太监钱能之恶行,侧击宪宗之侈心,再次显示其忠直之性。宪宗仅对奏议批示“礼部知道”而已,而未将钱能处理。 彭韶于四川按察使任上,还大力破除迷信鬼神陋俗,“尽撤境内淫祠”(土神庙),将五里庙神像打碎,而主祀北宋“铁面御史”赵抃。时王府祭葬旧遣内官,公私烦费,彭韶亦奏罢之。 出守广贵 兴学罢贡 明成化十四年(1478)春,彭韶迁广东左布政使。下车伊始,召集父老百十人,询问民间疾苦,与利弊所应当兴革之事,付诸实施。任上,废除虐民之政,任劳任怨,必欲事事不损害人民利益。当时衙门从民间补充吏员,往往视其家族背景和贫富,区别纳银获职。彭韶叹曰:“取其财而责以不贪,可乎?”于是,选拔俊秀善书者充当吏员,以才补吏,革除以财补吏的公堂宿弊。每月逢初一、十五,亲自接受民众状词,一日多至千百份。彭韶剖决如流,像对待自己子弟一样谆谆告诫,感化人民。以至原先愤然不平者,耻于进见而自行离去。新会县监生陈献章,心术正大,识见高明,涵养有素,德性坚定,立志愿学,荣辱不惊。彭韶特上疏奏请,“以礼征召,处以在京儒职事,必有补助圣德,风动士类”。[7]吏部奉旨以礼起用之。 广东地处岭南,盛产山海奇珍。朝廷屡遣中官采办贡物,诸如蜜煎果品、禽鸟海珍、藤漆银镶器皿、布匹药材等物。镇守两广太监顾恒,采办土特产物八十余种进贡。彭韶上疏指出,臣子贡献珍异物品,陷于谄渎而导侈(谄媚亵渎,诱导侈靡),并非诚敬之心,谏乞逐年罢止进贡广东土物。曰:“自古圣王之御天下,所履者俭约之德,不惟无求于异物,纵有异物亦不用。诚以宴安溺志为可耀,盛德大业为难保也。伏愿陛下勿恃太平,勿贵异物,躬厉勤俭,以化天下。”[8] 明成化十五年(1479)八月,太监韦眷为广东市舶司监,奏请再拨六十名役户,供其采办贡物之用,宪宗钦旨从依。彭韶鉴于时俗大变,百废侈丽,进献多门,以至危害财用,上疏指出:“今十分爱惜,加意撙节,犹恐无以为继,况又更启他端,而以杂用,其何以善后哉?”认为:“自古帝王,保民致治,皆由于勤俭。内外臣子,守官驰誉,亦非纵意取欲可能得也。”[9]宪宗诏减其半。 明成化十八年(1482)六月,彭韶再次疏劾违法采办贡物之事。时广东及至自浙江镇守等官,俱各差人到广东收买稀异禽鸟进贡。广东珠池监丞黄福,遣侄男黄显宗等,押送九船贡物上进。御用太监梁芳,亦遣其弟锦衣卫镇抚梁德,采办贡物。彭韶认为,高、廉二府,近界安南(今越南),南海紧靠番洋。“外夷传闻,必以为中国所好,非所以增光圣德。”有损国家声誉,对番船走私亦更难禁止。梁芳、黄福遣弟侄自备进贡,“不惟朝廷尊严不可亵渎,亦恐彼此夤缘,别生利害,不可不谨”,于国家大局,不安、不便。故奏请令各处勿进禽鸟,停罢自备进贡。[10] 彭韶疏入,宪宗下旨责备镇守两广太监顾恒,对其供办虚塞,不行尽职,感到不快。又因有司官员“累次奏扰,烦渎朝廷”而不悦。梁芳乘机在旁谗曰:“彭韶事事邀名方命(沽名违旨),徒以左班相左右,得大官,乃益无忌。”宪宗瞠目止之,梁芳伏地叩首谢罪。 彭韶于四川、广东任上,缉奸追凶、为民平冤事迹传遍郡县,人称“彭青天”。以至每次出巡,郡邑人民争挽肩舆,热切希望先至其境巡察。在广东,每月朔望日受民投状,日至千百纸,剖决如流,告诫谆谆,如告子弟,民卒感之,以致有不平辄耻见彭韶而自去者。因其多次疏奏罢止贡物,触犯内臣近侍,并语侵“圣德”,终以“忤旨”调贵州布政使。“启行之日,广东父老涕泣河下,如志慈父母,至有追送数百里外者。”[11]可见其得民心。 明成化十九年(1483),彭韶莅任贵州左布政使。任上,鉴于贵州地方避远,民俗落后,铨选学官少有到任。儒学二十一处,共缺教授一十余员,以致士无专师,人不乐学,儒风不振,民俗如旧。彭韶在四川时,知成都、重庆府举人徐䙗、何光荣、牟伟等人,博学明经,均因会试不中,居家二三十年。认为“此等之人,时所难得。若加录用,士必知劝。且川贵两地,相去不远,各人学行老成,实堪师范”。于是,上疏力荐,乞请由吏部将徐䙗、何光荣等人,礼请到部,量才授予儒官职事,安置于贵州儒学,不但贵州士风民俗之急需,亦不至于有用人才被遗弃。宪宗降旨吏部实施。彭韶在贵州任职仅九个月时间。史志称其“因俗为政,贵人安之,(做法)亦如广(东)焉。”[12] 巡抚两畿 疏论时政 明成化二十年(1484),吏部尚书尹旻,屡次推荐彭韶“可大用”,遂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苏、松(今南京、苏州、松江)等处。任上,“惟镇以简静,而吏民不敢犯科。”[13]翌年正月,宪宗星变求言。彭韶不因在外而自诿缄默,以“政治终始”为主旨,直言朝政之失。 彭韶提出:“更新曰始,成功曰终。使政治常新而不失,事功常勤而有成,虽尧舜之盛,不能外矣。”认为:“今日之治,不在他求,惟守成之初足矣!”他概括指出宪宗慎始而未能善终之处。其一,成化初,废立中宫,家礼严矣。近年镇守内臣,或加中宫,又褒升其家。此陛下正家之礼,有未终者也;其二,成化初,内侍稀简,防微深矣。近年,大小名数增以万计,利源、兵柄多付其手,违禁犯科少有加罪。此陛下虑防之意,有未终者也;其三,成化初,禁止天下贡献,俭德著矣。数年来,镇守公差,争求珍异充贡,名充贡奉,实剥民财,水陆劳扰,私望披恩,公家归怨。以陛下持俭之德,有未终者也;其四、成化初,保傅六卿,未尝轻授。近年,公卿辅臣,无故辄加保傅;孰不阿顺从欲,图后宠哉?此陛下用人之道,有未终者也。” 彭韶曰:“臣闻因事为功,古人所贵即其已往,而慎于方来,斯所谓谨始而勿失,则德泽加诸当时,声明昭诸后世,所谓善终。《书》曰:‘终始惟一,时乃日新。’此真陛下大圣人事也。”[14]直指宪宗近年主政之失。时彭韶本已召为大理寺卿,因其疏论过于切直而犯颜,上任途中改任原职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兼整饬蓟北军务。任上,彭韶不改其志,仍就改进粮运以便利军民,上疏建言,并再次应诏星变求言,疏论时政得失。 治理浙盐 建言政事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宪宗病死。翌月,皇太子朱祐樘奉诏即位,是为明孝宗。孝宗乃有为之君,主政后起用一批忠直才干大臣,修明朝政,造就中兴局面。时臣僚交相荐举彭韶等,为人望所属,当予显用。召为刑部右侍郎。 明弘治元年(1488),浙江嘉兴百户(卫所军官)陈辅犯私盐罪事发叛乱,攻掠府城,遁入太湖。彭韶以风力之臣受命前往平叛,追捕陈辅部众,劾罢守臣,治安遂定。适户部奏言两浙盐法久坏,遂命彭韶以本官兼左佥都御史留浙治理盐政。彭韶早夜讲究利病所在,认为浙西因通舟楫,盐利多于浙东,而浙东则对盐户强行摊征税物,以致税负过重。于是奏请调整盐课政策,对历年旧欠,视其年限久近酌情减免,复减处州(今浙江丽水)等地课额。事毕还朝后,又画盐户晒淋、煎熬、折阅(低价出售)、倍征(加倍征税)之状八图并配诗解读进呈,加深朝廷对煮海盐民贫苦生活的了解与同情,户部复议通过,并作为定例,为孝宗所采纳。彭韶正是通过减免盐民税负,增加收入,力图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安定。 彭韶还朝后,见孝宗求言诏,遂单就刑部若干事务建言,揭露派发囚犯佐工运灰,以备紧急修缮工役,如近闻修竣河堤,以待终丧吉日游观;扮饰馆宇,以俟不时行幸。刑部追回各种赃罚款,皆军民膏血,近闻取用以供佛奉道。彭召韶曰:“臣诚恐行幸游观,侈心萌而或入于声色玩好;供佛奉道,怠心起而不究于修齐治平。”孝宗嘉纳之。 明弘治二年(1489),彭韶转任吏部左侍郎。 明弘治三年(1490)冬,孝宗因星象异变,诏大臣陈言军民利病,时政得失。彭韶疏言四事,“军民利病有二,曰厚根本,曰减役钱;时政得失亦有二,曰正近侍,慎官爵”。 早在宪宗求言时,彭韶曾疏言内臣近侍干预朝政之弊,时下帝王左右侵权者依然众多。彭韶指出内臣近侍干政的诸多表现及其危害,曰:“内臣出入左右,言语轻重,能为祸福。今兵马、钱粮、人匠、柴炭,利源尽付其手,巧取豪夺,谁能诘之?凡有章奏,先允而后下部承行,不复审处,有失政体;对罪犯多从宽免,殴人致死亦不按问,按问成狱(已定罪之案),旋复宽宥,有失刑威。对耗财妄费,不但不禁,反而助长。第宅逾制,服食求奇,声势移人,望风震慑。”疏谏孝宗“大公至正,以服其心;克明克勤,以折其气。上法祖宗,乾坤独断,褒善良而亲忠良,远佞媚而斥奢纵;事务归于所司,威福必由己出。”并建议改革午朝制度,专议“经邦急务”重大国事,帝王既可熟悉世事,亦从中见识群臣之高下,率领群臣兴事。彭韶疏言得到孝宗嘉纳。 执掌刑宪 守法不挠 明弘治五年(1492),彭韶升任刑部尚书,命侍经筵。时安远侯柳景总镇两广,赃银八千两之巨,为都御史秦弦所举发。事闻有司,彭韶欲将柳景绳之以法,并奏夺其爵位。柳景挟外戚亲贵势力,企图攻破彭韶法网,排挤御史秦弦于险地。彭韶竭力保护秦弦,坚持法办柳景,并追回赃银八百两,不及赃数十分之一。柳母奏乞宽免,孝宗有旨免其余欠。 彭韶守法不挠,再次抗旨疏论,曰:“陛下优待贵近之臣如此,臣固知陛下有所不得已也。但臣等忝列守法之官,不宜阿顺,以图自便。(柳)景应追赃数十未及一,乃尽行蠲宥(宽免),此非直祖宗未有,虽前代亦未之见。唐宣宗时,元舅郑光官租不入,京兆尹韦澳械其庄吏,将置于法。宣宗欲宽之,(韦)澳谓‘如此是法独行于贫户。宜侯征足乃释之。’彼唐宣宗时尚能如此,岂以圣明顾反不及耶?况(柳)景既无元舅之亲,赃银又非官租之比,监追未久,遂得宽释,是臣等守法有愧于(韦)澳也。海内闻知,贪饕之徒窥此举措,一旦释之,其物论(公论)何?且(柳)景赃既可免,他日爵位亦可营求而复矣。爵位既复,又可营求出镇矣。奸回藉口,良善解体,诚非国家之利也!伏望仰念成宪(法),听依旧监追(赃),庶法度明而事体正。”终不为孝宗所采纳。孝宗对彭韶忤旨并未过多计较,然其身边一些不乐彭韶所为者,处心积虑,摘其属官细过恐吓之。彭韶坦然由之,始终不为此辈恶行而沮丧失意。正是因其守法持正不阿,贵戚中官往往不得不为之敛手。 不久,孝宗因大旱求言。彭韶借本部所掌职事,条陈时政得失。一是群臣左右,安于故常,不敢有所论列;二是执法不公,内臣杀人宽贷不死。刑部先前审理内官王萌、苗通、高永死刑案,三犯本该处以绞罪。各累诉冤枉,孝宗饶死,发充净军(由阉人组成的军队)。彭韶曰:“臣闻自古帝王虽贵近必刑者,所以彰天讨(上天惩戒罪人)之公。若杀人不死,复何所畏惮?伏望陛下畏天勤政,守法图治,事至物来,随即予夺,宫中外庭,视为一体。自今以往,勿复轻纵,庶得法度均平,人心悦服。” 彭韶又以所审理的百户谢原踢入致死案,疏言勋戚特权害政之弊。指出,今修皇亲昌国公张峦坟墓,比诸往年勋戚之家相去悬绝,凡制式各为宏壮。差官领军万数,轮流上工,计年不足,恐非人臣所敢当计。执役军官畏惧鞭打,不得已出钱雇役;中间贫乏者随上随逃,而管军、工官又复请增员,前后辗转,不得休息,满腹怨言。管军何三因脱逃不还工钱,而被谢原脚踢身死。彭韶认为,命案虽与世情艰难、财重命轻有关,实乃营造昌国公张峦之墓所引发。为此,疏谏孝宗以恤民之心,压缩张峦陵墓工程,依式修建,使得早日完工,从根本上避免此类工程命案的发生。 从执法角度而言,由个案推及政制政风,由表及里,寻求发案根源,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正是彭韶执法的深远高明之处。故史志称,彭韶“谨于守法,亦常有法外之意”。[15] 由于彭韶一再论弹内臣近侍弄权干政,故对彭韶既畏惧又厌恶,不断罗集彭韶属官的小过失,恐吓他。彭韶一身正气,不为所动。 明弘治六年(1493),彭韶因病告假。不幸家中连遭变故,两子三孙相继夭亡,哀思过度,力不能支,而生去意,累疏乞休。孝宗勉留再四,命御医视病。适逢长期共事协和的方正大臣王恕(吏部尚书)、何乔新(刑部尚书)相继去职,难免心感孤单,去意更加坚决。弘治七年六月,彭韶再次连上三疏乞退。孝宗见其诚乃允,特命乘驿传归家,优礼致仕。 彭韶居家养病一年多时间,于弘治八年(1495)卒于家中,终年六十六岁。讣闻,孝宗哀悼,赠太子少保,谥惠安。 当朝名卿 文章不朽 彭韶居官三十余年,由刑部主事直至本部尚书,政声远播。郡志称其“莅官忠诚恳至。在外台,则务平冤滞、剔奸蠹、敦风俗、恤民隐(苦);在内台,则谨于守法,不为利疚,不为势回,而亦常有法外之意。”处事善于着眼“大体”(大局),推究根本,显示其深识远见。屡献忠谠,直言朝政之弊。 彭韶作为刑宪之官,遵循儒家法制本义,务求明慎而以忠恕为本。视刑法为教化之辅助手段,使法为善者所恃,恶者所惧,终以导民远罪从善为目的,深得先贤法理之本义。而尤以不避权势,公平执法,为民请命,而为民所拥戴。“人爱若亲父母,巡历愿先入为快,留则乐、去则忧,别则走送泣下,惟不利于貂珰(宦官内臣)”。[16] 彭韶居官,谠言正色,秉节无私,为平民百姓所拥戴。明代莆阳名臣宋瑞仪,在追记彭韶生平事迹时称:“在官守,处事精明,驭吏严整,事无巨细,必身亲视。国事如己事,视民病如在己身,至诚贯彻于上下。所至如春风和气著物,随所遇无不发生。立朝直前,无所畏缩,忠义激愤,不以祸福婴怀。谠言至朴,所以开上心、拯时弊,别白是非邪正,排奸佞而触貂珰,务使为善者有所恃,为恶者有所惧。暮年名德益尊,上则九重知之愈深,下则贤士大夫望之愈重,以至行旅走卒亦皆知其名。”[17] 彭韶居官,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时望重朝野,誉为名卿大佬,而自处退然若一寒士。 彭韶居官,好学不倦,重视借鉴历史经验。出任四川按察使时,特录名臣朱熹、真德秀有关修己治人论说,取名《政训》,刻板印行,与僚友共勉。赴任广东布政使途中,于荆江舟上,选先朝三十名臣作赞诗,并附列其志铭、行状、传记于后,以其功业、名节,德行、文章,及其纡国难、济时难精神事业以自勉。任上,又请友人编辑《政垣备览》一书,以备自览,并作序朝夕自警。[18] 彭韶重视地方志的资政作用。尝续修《莆阳志》十卷,在四川任上,篡《成都志》二十五卷。并为黄仲昭《八闽通志》作序,高度评价该书“上可资处分,下可备咨询,其功云劳,而所补不小矣。”誉为“资治之史”。[19]对于莆史亦有精到见识,认为“莆中先进之文章节义、政事功业,无出蔡君谟、陈俊卿、林光朝、陈宓、李富”。[20] 彭韶一生著述宏富,计有《名臣赞》三卷,《续修莆阳志》十卷。在蜀著《成都志》二十五卷;在吏部有《天曹日记》、《北岳代行稿》;在刑部有《秋台录》。平生杂著、诗文有《从吾滞稿》若干卷,及《奏议》一卷。传世文集《彭惠安集》十卷,收入《四库全书》,可能是《从吾滞稿》的一种抄本。《提要》称“其文虽沿台阁之体,而醇深雅正,具有根底,不同于神瘠而貌腴。韶之风节虽不藉文章以传,然文章亦足以不朽。” 明万历五年(1577),福建巡抚庞尚鹏重建彭韶祠,撰联曰:“盛德大功,四世国家元老,孤忠峻节,百年天地一人。” 注 [1][16]林俊《明资善大夫、太子少保、刑部尚书彭惠安公神道碑》(《见素集》卷十九)。 [2][11][12][15]周瑛、黄仲昭《兴化府志》卷三九,名臣传。 [3]张廷玉《明史》卷,彭韶传。今本《二十四史今译》译为“输送粮食至边防”,有悖原意。 [4]战国时,齐国孟尝君命食客冯驩去薛地收债,冯矫命尽焚债券,以收买民心。后孟尝君被废归薛,民皆迎之。终赖冯驩得以复位。 [5]彭韶《乞恩分豁地土等事疏》(《彭惠安集》卷一)。 [6]彭韶《为陈言事疏》(同上书)。 [7]彭韶《为荐举事疏》(同上书)。 [8]彭韶《为陈言进贡事疏》(同上书)。 [9]彭韶《为乞恩事疏》(同上书)。 [10]彭韶《为边方大体事疏》(同上书)。 [13]彭韶《为荐兴趣师儒事疏》(同上书)。 [14]彭韶《为陈言政治终始事疏》(同上书)。 [17]宋端仪《刑部尚书惠安彭公行状》(徐纮《明名臣婉琰续录》卷十九)。 [18]彭韶《名臣录赞序》,《自著政训序》(《彭惠安集》卷二)。 [19]彭韶《八闽通志序》(同上书)。 [20]彭韶《与郡守岳公书》(同上书)。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50人,包括高官大臣、御史、师儒、布衣儒士、状元大魁、名士等各类名人,介绍了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专题
尚书
职位
广东司
职位
员外郎
职位
按察副使
职位
按察使
职位
左布政使
职位
左布政使
职位
左侍郎
职位
刑部尚书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