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柯潜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唯一号:
130630020220003950
人物姓名:
柯潜
人物异名:
字:孟时;号;竹岩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195.pdf
出生年:
1423年
卒年:
1473年
籍贯:
明兴化府莆田县安乐里柯山
传略
柯潜(1423-1473),字孟时,号竹岩,明兴化府莆田县安乐里柯山(今莆田灵川镇)人。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生,景泰二年(1451)状元,官至翰林学士,国子祭酒。以“高材远韵、清标粹学”[1]闻名于史。 抡魁起步 德业益进 柯潜先祖居晋江(今属福建泉州),五代时迁莆田武盛里(今莆田东峤镇),至宋代再迁柯山,仕宦连绵,但至父辈以上九世皆不仕。 柯潜自幼警敏嗜学,十岁喜赋诗,师从乡贤林廷芳、方澥学诗,尽得其奥旨。十五岁能为举子业,明正统八年(1443)征补县学庠生,明年,领先福建乡试,时年二十一岁。本当赴京应礼部试,因初出家门,不忍离别之苦而未成行。正统十三年,首试春闱,不第。遂入太学为国子生。 从柯潜所作《四时叹学歌》[2],可知其苦学情形与追求功名之志。诗云:“书,吾为汝受尽艰辛,吾为汝费尽精神。何时得吾愿,却使我壮大家声(家族名望)”。他一唱三叹,为读书而历尽棘场,用尽思量,坐尽短檠(灯芯),闻尽漏钟,挑尽灯残,减尽三餐,“何时得吾愿,却使我附凤攀龙”。 明景泰二年(1451),柯潜再赴礼部会试,旗开得胜,为廷对第一。出席琼林盛宴后,上《及第谢恩表》谢恩示志,云:“臣等一饭不忘,岂独报以国士寸心,自誓庶无忝于贤科,再期圣德之益崇,永保天休之滋至。臣无任忻忻踊跃之至。”[3] 柯潜以状元授官翰林修撰。入院之时,柯潜与同僚相戒勉,不附势,不鬻私,亲故友,厚交往,或去或取,一以直道裁之,未尝有一点置疑。更加刻苦修养、磨炼,学问品行日进。 柯潜外表丰神秀颖,资性持重,不苟言笑。与人交游,必是斯文一类,雅谊深厚,以至倾倒无间。若非其类,虽是达官贵人、气熖薰灼,相遇而不交一语,因而,得到翰林院诸老的称誉推荐。凡朝廷有选任、有制作(指编纂典籍),柯潜均参与其中。 明景泰三年(1452)四月,柯潜升右春坊中允[4]兼修撰。五月,预修《历代君鉴》。五年五月,预修《天下郡志》。三年秩满,进阶承德郎(正六品),父母、夫人亦因柯潜均受荣封。七年五月,再升东宫司经局洗马,仍兼翰林修撰,日益受到重用。 这年七月,柯潜奉命出任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主考官。乘舟赴任,舟泊淮扬(今江苏扬州)码头时,一举子漏夜赶来求情谋私,柯潜叱之,曰:“尔急去,毋自速罪戾(自取罪过)!”举子以为柯潜不过是表面做作而已,坚请不息,将贿物置于柯潜面前。柯潜怒不可遏,命随从将举子执送有关衙门法办。这场科试,因柯潜主考公正无私,科场秩序严肃井然。完成录取后,柯潜自谓“得人为天下先。”意为治理天下,必须先得人才。 明天顺元年(1457),明英宗复位,依例罢去宫僚。柯潜改任尚宝司少卿,兼职照旧。三年二月,奉旨编修《玉牒》(帝王族谱)。天顺四年,偕同内阁大学士[5]吕原主考礼部试。揭榜后,有落第举人奏报主考官评卷作弊,名次颠倒。英宗问宰相李贤,对曰:“此乃私忿,考官实无作弊。如臣弟李让亦不中举,可见其公。”英宗乃命九卿会同翰林院复考上奏者,果然多不能答题意,因疏其狂妄,命枷号部前示众,浇薄之风顿时平息。[6]不久,命柯潜充任东宫讲读官,进阶奉直大夫(从五品),尚宝少卿兼翰林修撰。 明天顺七年(1463)二月,柯潜再次奉命偕同陈文学士主考会试。考试中因,考棚发生火灾而罢考。 侍读经筵 主考国试 明天顺八年(1464)正月,英宗病死,十八岁的太子朱见深奉诏即位,是为明宪宗。柯潜以东宫侍从,恩升翰林院学士。三月,宪宗令择优选调李东阳等十八名新进士,进入翰林为庶吉士[7]邑人吴希贤亦在内。命柯潜专任古文词学的教习。八月,又命兼经筵官。[8]不久,奉旨纂修《英庙实录》。 柯潜不辱君命,苦心选题进讲。一次进讲《尚书》[9],特以虞舜同臣子大禹、伯益谋划政事为题,讲解伯益吁请舜帝力戒八事,即罔失法度(不可失去制度)、罔游于逸(不可优游安逸),罔淫于乐(不可放纵取乐),任贤勿贰(任用贤人不可三心二意)、去邪勿疑(罢去邪不可迟疑不决),罔违道以干百姓(不可违背正道,去谋取百姓赞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不可强迫百姓意愿,顺从自己欲望)。指出,伯益爱君愿治之心,可谓到了极点。唐虞是盛世,君臣之间仍不忘儆戒,况且后世之君更应如此。告诫宪宗“诵伯益之言,法虞舜之治,则天下幸甚!” 又一次,进讲《孟子》。柯潜选讲宋国大臣戴不胜,推荐善士薛居州辅导宋王故事。指出:《孟子》本意认为,大臣欲端正其君,不可取办于一个好人便可成事。必须兼收并蓄,旁求广取,使忠贤之人毕集于朝,在国君的左右前后,无不是端人正士,然后才可以改变国君的气质,造就其德性,如此,太平盛世就不难也。[10] 柯潜讲题,针对治国大政、君德帝心与朝廷用人问题,委婉规谏宪宗,显示其对治国政略的深刻见解,及爱君报国之心。不幸的是,宪宗不是个励精图治、欲有作为的大帝,而是迷惑方术、听任太监的昏君。柯潜作为当年东宫太子朱见深之师,即位后又为帝师,对宪宗其德才可谓了如指掌,仍精心讲解经籍,启沃圣心,用心良苦。 明成化元年(1465)八月,柯潜奉命主考顺天府(今北京市)乡试。明年,又出任殿试读卷宫。至此,柯潜历任明代宗、英宗、宪宗三朝,省、会试主考官及殿试读卷官。因其精于文字,清廉公正,而素负重望,在莆阳名臣中所不多见。 殿试后,柯潜再次受命执教庶吉士林瀚等二十四人。宪宗赐赠新刊《贞观政要》一帙,以示嘉奖。 明成化二年(1466)十二月,宪宗任命柯潜掌翰林院。柯潜坦然处之。修饰公宇,整治环境。又于后圃建亭,凿池栽莲,决渠引泉。将亭命名“清风亭”,寓翰林院清水衙门、翰林官两袖清风,人称“柯亭”。亲手种植两株柏,人称“学士柏”,百年传为古迹。政暇,闲坐亭中,悠然如真登瀛州仙境。[11]柯潜执掌翰林院,“维持公正,人心帖服”。供职之余,常同二三知己游览名胜,雅歌投壶[12],分韵赋诗,自得其乐。 明成化三年(1467),柯潜编修《英庙实录》。八月,书成。升东宫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学士。宪宗赐《大明一统志》示奖。明年二月,又命柯潜日侍经筵讲读。柯潜深知宪宗其人其政,不欲每日奉陪,上章请辞[13],反映他当时一种复杂的心情。年底,宪宗赐经筵儒官七人各一套官服。正值柯潜父亲病故,宪宗念其侍讲经筵之劳,破格予以厚葬,以示优礼。[14] 这年冬,明宪宗命翰林院官员拟进诗赋,为即将举办的元宵灯节助兴。翰林编修黄仲昭与同官章懋、庄昶三人,认为不合时宜,联名上疏谏罢。宪宗见疏大怒,将三人廷杖并外贬,京都人士号为“翰林三君子”。命下之日,柯潜连夜草疏乞请予以宽免。疏曰:“章懋等所言,亦欲少劾臣子尊爱(尊爱君父)之心,实非有他也。天下四海之远,闻其贬斥,将谓陛下过(过分)为戏玩之乐,忌人之言,故重为摧折之威,钳人之口,相与惊疑骇叹,以为不复得见太平之治矣。而凡怀忠爱之心,有所见而欲言者,皆畏避天威,卷舌自保。陛下复欲有所闻,以资圣德,其可得耶?伏乞陛下宏天地之量,追寝前命,俾懋等循省自新,以图服称(受惠与报恩相称)。且以开释天下之疑,劝激忠鲠之士,使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助长君子之道,消除小人之道),则宗社(国家)臣民不胜庆幸。”[15]此疏既体现对属官的关爱,又从国家开放言论以求治的高度,为被黜三官乞贷,意高而理直,不能不触动君心而改前命。 声望隆重 英年辞世 柯潜以其德才为人,职位日益通显,声望日益隆重。“虽官庶僚,已系天下之望”。早在英宗复位时,内阁大学士吕原病故。英宗问内阁大臣李贤曰:“吕原卒,内阁乃密命之地。今翰林院文学之臣,谁可嗣其任者?”李贤首荐柯潜,曰:“具官柯潜,清德粹文(德行清廉,精于文学),于今罕俪(无人匹配)。”英宗赞同李贤看法,后来却未予任用。[16] 明成化二年(1466)十二月,宪宗诏吏部从文学之臣中,优选能够进入内阁,掌握密命者数人奏上。吏部尚书王翔首荐柯潜,又未得到重用,时人无不惜之,后仅命掌翰林院。[17] 明成化四年(1468),礼部左侍郎虚位。时柯潜以东宫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侍讲经筵。吏部大臣疏请以阁老万安与柯潜充任之,二人皆极翰林一时之选。且用意可由此位进而获得大用。名单奏上后,仍未获任用。[18] 明成化七年(1471)四月,国子监祭酒缺员,久难其选。宪宗知柯潜博学刚方,而将任用之。时柯潜归莆葬父后又服母丧,诏起复。柯潜乞请终制,曰:“忠君者必自孝始。未有不能尽孝于家,而能尽忠于国者也。”[19]宪宗览疏许之。 柯潜因服丧,久寝苫块(睡草垫、枕土块)左足风痺,寒疾继作而不起,于成化九年(1473)八月逝世,终年才五十一岁。 为人质直 文章雄世 柯潜一生仕途,青年以抡魁起步,人仕后益自淬砺,学行日进。修典籍,主考试,掌玉堂,师东宫,侍经筵,清德粹文,声望日隆,终未获大用,不幸英年辞世。士大夫多伤之,惜其才华潜力未及施展于天下。后世史家多谓柯潜为“儒臣”,其实,不若称之为教育家,更符合其一生经历和功业。 柯潜门生、邑人吴希贤作《行状》曰:“(柯)公平生负直气,操行介特。遇事感发,言论侃侃,扬榷古今,毅然自负。噫!如公者,可谓动静不违,守之以正者矣。故虽官庶僚,已系天下之望,位日通显,望日隆重;虽尝以圣贤之学、经济(治国)之谋启沃圣心,而未见柄用(信任掌权)。夫用不用,非所以论公也。”[20]认为,不能以重用或不用,评论其一生功德。 史志称柯潜“接人外若乐易,而内实狷介”。并列举中贵人石享,宠冠一时,士大夫欲求速化者争趋其门,柯潜独不往。石享素慕柯潜文词,屡次欲柯潜屈致一见,将有所求,而柯潜至终不往。为此,“天下学士大夫仰之,以为异人,期以大用”。[21]或许从柯潜为人直气介特,守正不阿的性格中,能找出未获大用的一些原因来。 柯潜一生著述丰瞻,以文章雄世,负词林宿望,自成一体,有“柯家文章”之号。[22]除上文提及预修的《历代君鉴》、《英庙实录》、《天下郡志》及《玉牒》等国家典籍外,本人亦有诗文集《竹岩集》传世。明嘉靖翰林掌院、礼部侍郎,兼侍讲学士,邑人康大和序云:“其为诗冲淡清婉,不落畦径,庶几登陶(潜)、谢(灵运)、王(维)、孟(浩然)之堂;其为文平妥整洁,不事浮葩艳藻、佶屈聱牙之习,而风神气格迥出凡近。中如陈情疏、复郡侯书等作,尤见其主持伦常、翊扶世道、挽正风俗,视媕阿脂书(曲意阿谀),以哗世取宠者不同。览者不必生同其时,已可想见其人矣。”[23] 吴希贤曰:“柯先生以文章雄一世。先生为人,风度凝远,胸次洒落。故发之诗篇,率清新俊迈,如登千仞之岗,天风飒至,爽气袭人。”[24]又曰:“为文峻整有法,类其为人,尤长呤咏,兴至举笔立就,清新微婉,绰有风致。”[25]道出柯潜诗文的艺术特色与表现力。 注 [1]彭韶《柯潜像赞》(《竹岩集》附录)。 [2][3]柯潜《竹岩集》卷上。 [4]东宫设詹事府,统领东宫庶务,长官为詹事,副官少詹事。下设左、右春坊,左春坊掌侍从赞相,驳正奏议,副官称中允。下辖一馆(崇文馆)六局,司经局即太子图书馆,设洗马掌之。柯潜历任春坊中允、司经局洗马、詹事府少詹事及讲官等职。 [5]明初为加强皇帝专制,废除丞相,设诸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参预机务,实际掌握宰相权力。非翰林出身,不得进入内阁。 [6]焦竑《玉堂丛语》卷六。 [7]明代创立庶吉士制度,即选新进士中优于文学、书法者任之,主要职务是草拟文字、书写物件(宫中匾额、对联等),但非正式官员,属见习政务性质。每月考试学业,三年大考,后放出任官,称“散官”。 [8]专为帝王讲解经史的职官。 [9]柯潜《进讲尚书》(《竹岩集》卷上,《经筵讲章》)。 [10]柯潜《进讲孟子》(同上书)。 [11]州为传说中仙人居住的仙山。唐太宗尝于宫城西作文学馆,选置十八学士顾问政事,讨论典籍,时称选中者为“登瀛州”。 [12]古时宴会游戏,宾主依次投矢壶中,多者为胜。 [13]柯潜《辞日侍经筵疏》。(《竹岩集》卷上,《疏》)。 [14][16][17][18][19][20][25]吴希贤《柯岩行状》(《竹岩集》附录)。 [15]柯潜《乞贷翰林编修章懋等疏》(同上书)。 [21]周瑛《兴化府志》卷三九,柯潜传。 [22]董士宏《竹岩集序》(《竹岩集》序)。 [23]康大和《竹岩集序》(同上书)。 [24]吴希贤《游文峰岩诗稿跋》(《竹岩集》附录)。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50人,包括高官大臣、御史、师儒、布衣儒士、状元大魁、名士等各类名人,介绍了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专题
翰林学士
职位
国子祭酒
职位
主考官
职位
殿试读卷宫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