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唯一号: 130630020220003949
人物姓名: 陈俊
人物异名: 字:时英;号:愚菴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191.pdf
出生年: 1419年
卒年: 1488年
籍贯: 莆田县
亲属: 陈珪

传略

陈俊(1419-1488),字时英,号愚菴,莆田县人。明英宗正统朝进士,历官户、兵、吏三部尚书,为著名六卿重臣。 东厢四贤 户部异才 明永乐十七年(1419),陈俊生于莆田城关。父陈珪,宣德初中举,官琼州府文昌县(今属海南)教谕。陈俊自幼聪警不凡,负才励志,为名辈知府方鲤所识拔。与黄深、林时深、黄誉四人少共笔砚,庠序齐驱,并有重望,时称“东厢四贤”。[1][后黄深为南都云南道监察御史,时深为行人(掌传旨、册封事务),黄誉为浙江布政司参政,改湖广参政]。正统十二年(1447),陈俊举福建乡试中第一人。明年,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 不久,父陈珪病卒,陈俊解官蹈海赴文昌迎丧。海南土特产品丰富,上岛官员无不猎奇为常。陈俊不挟一物归,人叹其异。陈俊居莆守制三载,服阙,仍除旧职。 明景泰五年(1454),户部差遣陈俊往天津卫等处,督征官兵旧欠青草束。陈俊发现所征数额过多,奏曰:“官兵原采收定额,已难征办,不可以渴泽而渔。”乞令只按原先定额征收。朝议同意减征岁增数额三十五万束。 时苏州、松江诸郡上供折粮银,因当地豪绅侵用,所欠数额达七十五万余两。户部再次委派陈俊前往督征。不数月便全额收回入库。尚书金濂惊叹不已,视为异才,令陈俊掌管户部所有的章奏。 自景泰至天顺间,陈俊对所任职事,皆认真办理,贤能之声,日益有闻,职务亦得晋升。天顺三年(1459),升员外郎。明年,出任会试同考官,仙游籍举子郑纪,就是此科登进士第,后成为一品尚书。不久,陈俊转郎中。 明天顺五年(1461),朝廷出兵讨伐两广叛乱,命陈俊前往督征军饷饷,授予便宜处分权力。时郡邑残破,公私匮乏,陈俊千方百计筹画物资,以应军需。他放宽原有盐商跨境经营的禁令,使可随处贸易,但须输送二斗粮食至南雄(今属广东)、梧州(今属广西)。陈俊利用商人之力,筹集军粮,由此兵不乏食,而民不出赋,做到兵、民、商三利,为时论所称许。 这年冬季,陈俊适逢母丧,乞请守制。因军事紧急不许,至明年回师后方归莆奔丧,总兵、监军聚集百金助丧,陈俊谢绝不受。 改笔镶金 督饷告捷 明天顺八年(1465),陈俊服满,复任旧职。成化元年(1466),明宪宗诏升太常寺少卿。当时,六部郎官久无升南京少卿者。太常寺少卿一职缺员,纷纷请托求之。陈俊则以人所公认的贤誉得之。太常少卿职掌较为单纯,陈俊任之,可谓“不劳余力”,故有识者认为,并非其久处之地。 明成化四年(1468),陈俊召为户部侍郎。陈俊早先在户部,以处事朴实干练有名。在侍郎任上,更为户部尚书杨鼎所器重。杨鼎素以刚扞自任,处事不借助僚佐,唯独倚重陈俊。当时四方奏报灾异、三边报告转运的文稿密集,咨议繁杂。陈俊佐助杨尚书裁处如流,及时不拖,悉合事宜,部属相告:“文稿、奏稿,得陈公改笔,如同嵌金。”无不佩服其才。 明成化七年(1471),京师发生饥荒。陈俊奉旨从京城太仓调出粟米八十万石,以每石六钱平粜,以利饥民。豪猾乘机套购谋利。陈俊奏请朝廷同意后,规定限额籴粮,凡超一石者不售与,迅速制止权贵套购救荒粮的投机行为,使饥民得到救济。 明成化八年(1472),北方蒙古族军队集结于河套一带,企图内侵。明宪宗诏命将要北征,特命陈俊总督军饷供给陕西。陈俊衔命,倍道疾驰至陕筹办。 时边境仓储空竭,又逢年岁无收,粮草价格飞涨。加之榆林至延绥的运粮通道,既险又远,令运粮者望而生畏。陈俊不为困难所屈,当机立断,奏请朝廷拨银二十万两,于内地购粮。同时修建西安、韩城至同官(今陕西铜川)的小道,以便快速推挽运送,确保军需无乏。明军取得榆林大捷,陈俊偕同诸将凯旋归来,因功加俸一阶(二品)。 明成化九年(1473),陈俊改任吏部右侍郎。“铨综人物,号为清允”。人们称赞其任人清正公允。[2]十年,转吏部左侍郎。[3]“每劝尚书尹旻抑奔竞、奖恬退、宥正直。摧折者,阴扶默救,不使人知”。[4]意思是常劝告尚书抑制竞相跑官者,奖掖安然退让者,宽免居官正直者。对被奸佞摧残挫折者,暗地无声予以扶救,极力保护端直之臣。 励志奋斗 端坐庙堂 明成化十三年(1477),陈俊在侍郎职上满九载,拜南京户部尚书。十六年,改任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铲除宿弊,盖不动声色,而事皆就绪;不假威严,而人自慑服(畏而服之)。”[5]翌年,邑人、刑部员外郎林俊,上疏切谏尊佛建寺之大害,请斩妖僧继晓,将太监梁芳论罪,以扶植国本。触怒龙颜,被明宪宗投入锦衣狱,经司礼太监怀恩,吏部尚书王恕和陈俊论救,林俊终以贬官云南了事。这正是其任吏部侍郎时,所提“宥正直,摧折者阴扶默救”的主张。其后,林俊亦成为“历事四朝,完名全节”的一代名卿。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宪宗星变求言。陈俊率九卿陈述时弊二十事,皆极痛切,多为宪法宗所采纳,因对权幸不利,而被阻挠不得行。[6]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陈俊在户、兵、吏三部尚书职上又满九载。虽以名德老成,为宪宗所信赖,陈俊却激流勇退,赴阙请老。宪宗不允,赐羊酒宝钞慰留。陈俊回南都后,再次托病决意乞休,遂加太子太保致仕,赐玺书,驰传还乡,有司月给米二石,岁夫四名。 明弘治元年(1488)二月,陈俊病逝,终年七十岁。赐谥康懿懿,遣官谕祭营葬。 陈俊居官四十年,励志自持,以综练之才,所至有为有声,位登八座。仕途较为顺畅而显达,历官户、兵、吏部三部侍郎、尚书达二十年之久,在莆阳名臣中尚属少见。其为人沉毅简重,清廉从政,官为六卿,如同寒士。其同僚江苏泰州人储巏(亦作储瓘,尝任户部、吏部侍郎)称,在六卿大臣中,论“请修慎重,端立庙堂,足以镇雅俗、表后进、负德望之大体者,必首反(归于)焉”[7],末句意为必首推陈俊。 注 [1]黄海《续莆阳比事》卷六,《笔砚齐驱,诗文合梓》。 [2][5]王舆《陈俊墓志铭》(《国朝献征录》卷二十七)。 [3]《闽书》本传为“十二年,转左”。 [4][6]《闽书》卷一百十,陈俊传。 [7]《明史》卷一百五十七,陈俊传。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莆阳名人传》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50人,包括高官大臣、御史、师儒、布衣儒士、状元大魁、名士等各类名人,介绍了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专题

进士
职位
尚书
职位
尚书
职位
尚书
职位
六卿重臣
职位
主事
职位
侍郎
职位
右侍郎
职位
左侍郎
职位
尚书
职位
尚书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