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迈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唯一号: 130630020220003944
人物姓名: 王迈
人物异名: 字:实之;号:耀轩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157.pdf
出生年: 1184年
籍贯: 宋兴化军仙游县
亲属: 王鉴

传略

王迈,字实之,号耀轩,宋兴化军仙游县人。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历官潭州观察推官、秘书省正字、通判漳州、吉州(今江西吉安)等职,以刚正敢谏、策论直切政弊闻名于史。 廷试高论 初政有声 宋淳熙十一年(1184),王迈生于仙游县慈孝里(今园庄镇),为北宋名御史王回后裔。父王鉴,宋宁宗绍熙初以特奏名擢第,官终古田县(今属福建)主簿,卒赠朝奉郎。故王迈自称“我出寒素门”。[1] 王迈幼年颖悟强记,少有才名,慷慨有志,博通经史,学识大进。年十一二已下笔惊人,乡贤傅诚谓其“他日必以文名世”。嘉定十年(1217),王迈以甲科第四人登进士第,时年二十三岁。其廷对策论,宏论“圣学”与“圣治”的关系,强调帝王不仅应终身求治于学,以获知治道之本,更应见之于设施(政治),做到“其学日进于一日,而其治日新于一日”,愿陛下以“日新求学之心而施之,治者亦必日日新又日新。”针对“圣策”,从十个方面引经据典,直指政弊,深入论述治国策略,词锋凌历,说理深刻,洋洋八千言,充满批判革新精神,显示其高明的政治见解,擅于论辨的才华,与直言不讳的个性。[2]刘克庄作诗赞曰:“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 王迈登第后,初授潭州观察推官。居官诚信廉谨,抚民以仁,执法公正,锄强扶弱。时任礼部尚书的易袚,警告潭州人士曰:“此君不可犯。”王迈一贯主张以仁爱抚民,他尝于天基节献箴言,规谏宋宁宗谨修“六德”,而以《爱民以仁之箴》居首[3],反映其居官爱民的理念。 王迈莅任潭州不久,因丁内艰离去。三年服除,调浙西安抚司干官。安抚使邹应龙、转运使赵汝珰、临安府尹袁韶,皆是尊贵直傲之辈,王迈与其相待以礼,不随意附和屈从,而为其所敬畏。 不久,借调为廷试官。详定官[4]王元春,在试卷复评后,利用职使,欲将所亲者置于高等名次。王迈公开在殿上揭发其谋私行径。元春恼怒,唆使谏官李知孝,诬告王迈在殿堂出语声高,以至被免官,调任设在泉州的南外睦宗院教授,从事在外的宗族子弟教育。时真德秀以徽猷阁待制再守泉州,王迈与其相处甚欢,对郡政每有忠告,多有裨益,深得真守赏识。 召试玉堂 阔论楮币 宋绍定末年,宋理宗开始主政,重用夺嗣政变、策立自己登基[5]的王府教授郑清之为右丞相,并吸收真德秀等一批名士任要职,改元端平,以示更化,试图改善形象。王迈就是在这个政治背景下,自南外睦院教授召赴都堂审察。适逢真德秀奉命主持贡举,王迈任初考官,真德秀因其读卷快,出意见亦快,故对名次的予夺升降,多向他咨询,所录取者皆为文词老手。 王迈到都堂审察时,丞相郑清之曰:“学官(教授)掌故,不足凂吾实之。”是说王迈任学官,材不尽用,屈材。 宋端平二年(1235),三月,召试学士院。学士院乃朝廷储才之地,公卿、大臣多由此出。但须经策试方可调进。 策试时,王迈本以为执事大人策问,多半会以当世之务为题,不意只问楮币一事。这是针对当时朝廷财用激增,入不敷出,而滥发楮币(纸币),致使楮币贬值,公私交困。策问题目是:“楮币至是,术穷矣,其将何以救之欤?”即论述治理挽救楮币泛滥、财用困难的对策。 王迈对策时敏锐破题,指出:“非楮币之不便民用也,其法贵少,而今多焉故也。使(假使)黄金满天下多于土,而楮之难得甚于金,则金土易价矣。”他引古据今,考究本末,认为:“国贫楮多,弊始于兵。”“兵端兴而用度广,用度广而楮币轻,理势所必至也”。列举乾淳间,楮币发行数只二千万,因为当时南北方休息。开禧挑战,楮币增至一亿四千万,绍定加山东一阱,增至二亿九千万。今日之数,较嘉定增至二十万八千有奇;是岁中之费,兵居其六五。曰:“论至于此,愚曰:兵之费为重,兵之蠹最深。欲重楮自节费始;欲节费自省兵始,军实核而不滥,边衅窒而不开,谨之重之,皆以高(宗)、孝(宗)两朝为法,此救楮币之第一义也。” [6]王迈又指斥朝廷种种浮费,诸如日兴土木,修建宫殿;宫廷费用,宣索超常;内批应奉,名目繁多;寺观交辉,赐第轮奂;以及嫔御(宫妃、侍女)横恩,缁黄(僧道)厚施,凡此之类,未尝裁撙。提出“节省浮费,自宫掖始”。并要求百官体国减俸,省罢诸色浮费,自举所积之缗(自报“小金库”),以收楮币之溢,定殿最、行赏罚。如此则“令如流水,财若丘山。楮之贵,当如黄金矣”。 王迈进而论及人事对楮币的重大影响。强调人主应正心诚意,修君德、格君心,并肃清吏德官风。曰:“儒术行,则天下富。有德进,则朝廷尊。今君子之类虽进,而其道未行;小人之迹虽屏,而其心难使之屈服。愿大臣以主张公道为正,台谏以维持正论为责,群工百执事,以忧勤清忠为念,同舟而期于共济,推车而主于必行,使朝廷有九鼎之重,有泰山之安。” 王迈所论,全面深刻,直切时政。此次策试,发策人为值学士院赵汝谈,读策文惊异而敬重,改去文中“人主正心诚意”等敏感词句,给予好评。宰执真德秀病中读策,曰:“实之策好,进德未已。”当月,除秘书省正字。 宋端平二年(1235)五月,宋理宗以乔行简为右丞相,传闻原王府辅臣亦将复用。王迈怀忠君忧国之心,密疏谏曰:“天下之相,当与天下共谋之。必用袁韶,圣意已决,继此出命,谁敢有言?于是君子之忧日深,臣虽官小位卑,盖不胜宗社之忧,不得不出位为陛下言也。今使政府有刻薄奸险如袁韶者得厕迹(得到任用),公卿稍知畏义,必耻与之同列;百执稍自爱重,必不屑出于其门。郑清之所用诸君子,势必至一网尽去矣,彼将呼俦援类,杂遝而来,非诛求惨酷,则顷巧柔邪,一(袁)韶得用,群憸辐凑,凶德参会,孰能御之?臣恐天子不独无福,且将有生灵塗炭之祸矣!古今无忠邪两立之理,若得君子小人杂处于朝,而求天下之治,不可得也!伏惟陛下念社稷之重,谨辅弼之任,参国人之公,勿左右谗言是惑;用君子之德,勿小人有才是喜,如此则朝廷有九鼎之重,大下有泰山之安矣。”[7] 王迈言犹未尽,又贴黄[8]曰:“道路之人,皆言有吴知古、陈洵益,纤巧反复,最能挠政。臣愚欲望睿断,将知古、洵益斥逐远方,以绝黄冠(宦官)左道(道士)出入禁闼,毁誉臣下,得行其私之弊。贵妃之兄(陈询益),虽得外祠,往来湖山,交通关节,巧宦多趋其门,不可不谨!”封事未及上进,又贴黄乞请,“于从臣中,选其负天下重望者,以参政府,此诚强本折冲之急务”。 怀忠论相 敕赐狂生 一个月后,王迈轮对上殿。所论焦点仍是宋理宗用人问题。王迈以“人主欺天为过之大者,人臣欺君为罪之尤者”立论,引经据典,指摘时弊,列举大臣侍从、台谏省所,人臣相率欺君行径,进而责问:陛下是否如禹王一样厌恶酒肉?如汤君一样不近声色?能否禁戢游龙流水之奢、朱轮华毂之侈?可否儆戒外戚富贵知足、宦寺清忠奉公而不欺天? 王迈又当面指责宋理宗,故相史弥远贪天之功为己有,陛下含垢藏疾若罔闻知。任其进退人才,作福作威,专权擅政,以至贵为天子,有不得自由之憾。及其病死,天下大势大坏,不可支持,陛下犹未悟其罪当诛。凡遇臣下有言其过,则天颜为之不怡,甚至亲洒宸翰(题辞)。宋理宗宣谕“姑置卫王(史相死后封号)之事不论。”王迈高声曰:“陛下一则卫王,二则卫王,曾不指斥其名。诏诰所属(瞩目,关注),保全其家,且并其淫妾、悍仆而庇之。窃窥圣意,不以四海九州之奉为天所畀,皆归之弥远之功,是谁欺天乎?陛下反厚奸臣之恩,而恝然(无愁)于同气之念,此愚臣以此为欺天之大者也!上好仁则(下臣)莫不好仁,上好义则莫不好义。陛下苟有一念之欺天,安能责臣下之不欺君乎?”[9] 面对王迈如此尖锐强烈的指责,宋理宗龙颜变色,怒而不答,径转身至御屏,曰:“此狂生也!”王迈归乡里后,自称“敕赐狂生”。尝有诗云:“未知死所先期死,自笑狂生老更狂。”又赋《沁园春》曰:“狂如此,更狂狂不已,押赴琼崖。”[10]人们正是从王迈的“狂”中,看到他的大忠大勇。 王迈此次轮对的第二个劄子,专论重视对将、相的任用问题。他针对汉代陆贾“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之论,反其意提出:“(天下)安当注意将,所以为有备无患之图也;危当注意相,所以重扶颠持危之责也。”极具针对性。指出,今天下大势曰已安之说,非愚则谀;而谓天下倾危之至,则实非过论。故此,将相重寄,皆当于此时而加心焉(意为此时应更加留心将相的任用)。并列举德业表现,具体推荐将相之人选。 提醒防止“群小能移相权、夺帅权”的历史教训。又贴黄强调:大臣协和,则贤和朝而物和野,天下之福也。防止执政不和,而有司不和,而万务不治的局面。[11] 由于王迈轮对时,毫不留情,直切政弊,言官托词其“论边事言过其实”,疏弹免职。时理学名臣魏了翁侍经筵,对理宗谏言:“王迈去职可惜。”遂改秩通判漳州。恰如王迈自己所预料的,因尽忠职务,“苦语忤时,自掇罪戾(自取罪责)而去”的结局。[12] 差不多十年后,王迈六十一岁生辰,刘克庄作词《贺新郎》,记其事与王迈其人其性。云:“万字如针缕,忆王郎,丹墀大对,气为文主。贵近旁观俱失色,仰止如天圣度。笑杜牧,成名居五。晚面清光犹苦谏,似封人,恳切言君母。谪尘世,错行路。当时宜和薰风句。又那知、青云一跌,被才名误。输与灵和殿前柳,柔软随风学舞⋯⋯”。 密疏苦谏 直指君失 宋端平三年(1236)九月,明堂祭天礼毕之夕,雷雨大作。宋理宗视为异象,诏令求言,“推究致灾之由,敷陈消变之策。凡朕躬(自身)过失,朝政缺违,悉意以言,靡有所讳。”时任漳州通判的王迈,跪诵感泣,怀爱君忧国之心,苦思多日,直抒草疏密奏。 王迈指出,雷发异时,是皇天宁考积(宋宁宗)怒之后泄。认为陛下获怒之端有六:“陛下一身,十三圣(宋理宗为宋朝第十四帝)责望之所归,千万世之所系,不知持觞席之戒,求所以养寿命之原;故王(济王赵竑)之冤未伸,弥远之罪未正,此皇天宁考之所以怒也;庙堂造命之地,反有剑佩相攻之风,大臣立党相倾,甚于仇敌。天工之旷如此,而陛下方以代天理物望之;兵端一开,民祸罔极。自宝庆来至今,赤子之歼于干戈者,不知其几万亿。天民之死,如此其夥,而陛下一方,垂衣拱手以视之,欲皇天宁考之不怒,得乎(可能)?今宫室服御,竭力奉承,恩礼过隆,毋敢议者。权度不审,以私灭公,以恩夺义,安知皇天宁考之不怒,以外戚有用事之渐乎?巨珰(宦官)辄进淫巧,近习久沾私恩,贵艳妃嫱,辅车相依,能体群小,能阱忠良,能间君臣,能乱嫡媵,无厚德重望可压服之,弱者畏谗,巧者买誉,莫敢熏鼠射隼,为衅叵量(罪不可测)。 安知皇天宁考之怒,不以宦官近习有挠政之萌乎?”[13]对于解怒之道,王迈指出“莫切于陛下之身”,“臣所深惧者,天下之权不在中书,必至溃裂四出,或在外戚,或在宦官,或在近习、女宠。陛下宜为曲突徙薪之计”。 他认为,世道升隆之机,君子小人进退之会,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人为宰辅,“臣愿陛下审于择相,参以人望,母为左右毁誉所惑;谨于用权,要使常在中书,毋为旁蹊曲径所移。一相得人,庶明励翼求所以当天心而合人心者,必以伸故王之冤,正弥远之罪为第一义也”。 王迈提出:“人望所属之诸老,必能陈大义以广上心,必能主纲常以扶世教。执政大臣以大公存心,以中正许国。出一号令、行一赏罚于其命令始出之地,其直知矢,其清如水。又旁招俊义(才德过人者),列于庶位,以备经筵、充扈从顾问。君心正而朝廷正,而百官万民正,以迎续皇天之命,回告宁考在天之灵。” 王迈密疏,洋洋三四千言,直指朝政之失,言在朝公卿之所难言,自认“冒进狂言,干犯天威”,再次显示其忠君救国之心,及其练达世务之才,敢言冒进之性。 王迈应诏疏谏,真正做到诏书所云“悉意以言,靡有所讳”。他提及北宋名臣司马光,于并州通判任上上书宋仁宗,言在朝公卿所难言者而言之,仁宗不以其位卑言高而罪之一事,希翼得到宽容。不意接连遭受御史弹劾,宋理宗亦食言不救。先是御史李大同论劾王迈所谓交结真德秀、魏了翁、洪咨夔以收虚誉,削一秩。继而殿中侍御史蒋岘论劾王迈前疏所谓“妄论伦纪”(言济王事),请坐以非所宜言之罪,再削二秩。这就是朝廷对王迈“愚忠”进言的回答。王迈后作《嘲解十首》自辨,云:“事师如子何为谄?植党旁人笑好名”,“坐此褫官吾不恨,恨他同传是韩非”,“君臣大义等乾坤,兄弟何曾系大伦”,“若教新语宜垂世,可废八章棠棣诗”。 (《诗经·小雅》) 王迈被罢官四五年后,方复官通判赣州,改福州、建康府(今江苏南京)、信州(今江西上饶),皆未就任。淳祐元年(1241),诏通判吉州。左正言江万里上殿,袖疏理宗榻前曰:“王某之才可惜,不即召,将有老不及用之叹。”(王迈时年五十七)理宗曰:“当以为文字官。”因有人从中阻挠而止。 时翰林编修杨栋出知兴化军,与里居莆籍官员聚会。王迈与刘克庄及弟刘希仁应邀赴会。王迈同刘克庄乃“少相亲昵,师门同升,朝路皆黜”的挚友,刘亦因疏论济王事,被蒋岘劾罢。王迈出对戏云:“大编修(庄),小编修(仁),同赴编修(栋)之会。”刘克庄戏对云:“前通判,后通判,但闻通判之名。”指王迈五命通判而不得上。王迈又戏谑克庄云:“十兄(克),二十年前何其壮(二十为卄,加壮为莊),二十年后何其不壮?”刘对曰:“三划(王),二十年前何其遇,二十年后何其不遇(卄加遇为邁)?”[14]影射二人遭遇,笑骂朝廷用人不公。 宋淳祐七年(1247)夏,王迈知邵武军(今属福建)。任上,诏以大旱求言。王迈通过驿传急奏七事,而以撤龙翔宫、立故王后为朝政先务。时郑清之再相,因王迈笔健,以左曹(门下省)郎中召,王迈力辞。除直秘阁提点广东刑狱,王迈叹曰:“吾老矣,安能酌贪泉、[15]犯瘴雾乎?”再辞。改右郎官,未行,为谏官焦炳炎论罢,给予祠禄奉养。 王迈因祖屋焚毁,借居城中驿舍,处之泰然,每日与诸生故人登临乐饮。一日,送客归,得疾,仍与门人交谈,突然逝世。年六十五岁。 讣闻,宋理宗临朝悼惜,除司农少卿,以华其终,积阶朝请郎。丞相郑清之作悼文哀之。 一生奇崛 文如其人 纵观王迈一生,以学问词章发身,练达世务。早年佐幕浙、湘,通判漳州,“剖决敏,书判健”[16],执政为民,法不可犯。在漳州,尝收回被豪强势家冒占的民田数百亩,归还漳民。知邵武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又作《劝粜歌》,劝富家发廪,大户杜果自江西载米数千斛归,闻其歌,遂减价贱粜,民赖以济。州仓收税粮,让民当场以斗自量,尽刮斛面,邵人德之。后喜雨解旱,填词《贺新郎》云:“太守愁眉才一展,且喜街头米贱。且莫管,官租难办。”心系民生,共忧同乐,初显其卓识与吏才。 刘克庄尝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文体,赞叹王迈的才华风操,及仕途不遇。云:“学可以经世,而毫芒未试;文可以华国(光耀国家),而终老不售(不得实行)。”(《墓志铭》)[17]“志节日烈而霜严,文章水涌而山出。每以直道而事人,未尝曲学以阿世。”(《宴吉倅王实之乐语》)“几千百年生此奇崛,望古慷慨,伤时愤切。使兄进用而补衮阙,安冒之剑可请,延龄之麻可裂。兄虽退处,幅巾短褐,后生资其匠斧,憸人惧其笔钺。今二者皆已矣!”(《祭文》)[18] 王迈秉性刚直,尝作《笔铭》自警自励,曰:“在平世则功龟图,在乱世则效麟史(喻绝笔)。今圣明时,维君子使毋曲以枉民生,毋谄以事权贵。书谏纸则犯而不欺,厘史册则直而不讳。论不遇时,卷而怀之,南山可移,茂林之草不可为。”实乃自身一生真实写照。真德秀每称王迈“英气多,和气少。”但待人论事公平。面折权贵,不稍宽容;对贤者则虚心推尊,对后学热情接扶。对朋友有过必规,乃至痛责;遇人危难,则不遗余力,急切营护。 王迈在秘书省时,宰相郑清之上下忿怨,处境困难,满朝无人援助。王迈官位最低,轮对时独向天子进言,以郑相“谋身拙所致”为其解怨,以感悟帝意,以期留任。十年后,清之再相,王迈则申言,郑相“有爱君子之心,而无主君子之力”,进言勿用。宰臣李宗勉尝因其轮对言论尖锐,论劾王迈,致其出馆。后来王迈评论近世宰辅,谈及李相时,必曰“贤相”。尚书徐清叟,尝与王迈言论不合而失和,后王迈应诏上奏时,则谓徐“有人望可用(徐后为参知政事)。”故而“人服其公”。王迈为人之公直不阿,光明磊落,豁达大度,由此可见一斑。 明莆阳史家黄仲昭论曰:“王迈立朝论事,謇謇谔谔,无所回挠,所谓古之遗直也。至其对李宗勉所论,而必称其贤;与徐清叟有违言,而终荐其可用,斯又有文彦博公平忠厚之风。奈何扼于群小,摈不见用!宋业之所以终于不振者,岂可尽诿于天哉!”叹其怀忠不遇。 王迈善文,刘克庄称“兄笔一挥,龙腾虎掣,若不经心,辨丽(明丽)条达。望古慷慨,伤时愤切。延和之疏、玉堂之札,固已轰雷霆而揭日月,至于穷愁幽忧,论著感发,单词半简,亦足藏名山而俟来哲。”[19]又云:“胸奇腹愤,一切发于穷居野处、逆旅行役之间。其抑扬顿挫、开合变化,各有态度,不主一体。初若不抒思,徐考其机键密、首尾贯、音节谐,若他人呕心肝、擢胃肾而成者。陈子昂、李太白之流也。”[20]称赞王迈“天下隽人也,其文字脍炙人口,其论谏雷霆一世。” 王迈传世文集有《臞轩集》十六卷,《耀轩四六》二卷。《四库全书》提要称,其策论“敷陈皆极剀切,反复规劝,更显拳拳忠爱之心。诗文亦多昌明俊伟,类其为人。读者因而言而论其行,固不徒取文辞之工矣。”[21]注 [1]王迈《寄同年新涂王宰梦弼》(《臞轩集》卷二十),以下所引王迈诗文,只注篇名。 [2]王迈《丁丑廷对策》。 [3]王迈《天基节献圣德一颂六箴》。 [4]宋制,御试时先由初考官评定试卷等第,封弥后交复考官复评。 若初、复试卷等第出现不同,则由详定官确定之。 [5]宋嘉定十七年八月,宋宁宗赵扩病死,奸相史弥远连夜与心腹郑清之(国子录,王府教授)密谋,伪造宁宗遗诏,废原皇子赵竑(赵贵和)为济王,改立赵昀(赵贵诚)为皇子即位,是为宋理宗。原皇子赵竑出居浙江湖州,后被迫害而死。 [6]王迈《乙未馆职策》。 [7]王迈《乙未六月上封事》。《宋史》等称复用史宇之。此《封事》实明确指斥任用袁韶事。 [8]宋朝臣吏上奏状、劄子,使用白纸,若有未尽之意,摘要以黄纸另写,附于正文之后,称贴黄。 [9]王迈《乙未闰七月轮对第一割》。 [10][14]周密《齐东野语》卷四;卷十七。 [11][12]王迈《乙未闰七月轮对第二劄》。 [13]王迈《丙申九月封事》。 [15]贪泉,又名石门水,位今广东南海县。晋帝桓玄欲草岭南之弊,命清官吴隐之为广州剌史。世传饮贪泉者其心无厌,吴守至水上酌而饮之,赋诗示志不易清心。 [16][17][20]刘克庄《司农少卿王公(迈)墓志铭》(《后村集》卷四十一)。 [18][19]刘克庄《祭王实之少卿文》(《后村集》卷三十五)。 [21]《四库全书》王迈《臞轩集》,提要。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莆阳名人传》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50人,包括高官大臣、御史、师儒、布衣儒士、状元大魁、名士等各类名人,介绍了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专题

进士
职位
观察推官
职位
正字
职位
通判漳州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