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侨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唯一号: 130630020220003942
人物姓名: 郑侨
人物异名: 字:惠叔;号:回溪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140.pdf
籍贯: 宋兴化军兴化县

传略

郑侨,字惠叔,号回溪,宋兴化军兴化县人。乾道五年(1169)廷试状元,授签书镇南军(治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郑侨一生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史家谓“平生所为,皆有常度。故受知三朝,见称忠实。”[1]道出其居官施政之特色。 救荒成法 督赋有绩 郑侨生于宋绍兴十四年(1114),家学渊源深厚,从叔郑樵后为著名史家。郑侨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乾道五年(1169)三月,廷试进士,有司奏郑侨策论居第二,宋孝宗览而异之,擢为第一。授签书镇南军节度判官。 郑侨到任后,正值连年饥荒。郑侨协助帅守救荒,讲求荒政凡数十事,取得明显成效。因其举措切合救荒要旨,被郡县推为荒政之成法。 宋乾道八年(1172),宋孝宗召对,擢郑侨校书郎。因其建言,朝廷免除江右(今江西)地区税外所征“明会米”十万斛。不久转任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属官,并奉命以《左氏春秋》侍讲东宫。在为太子讲解春秋大义时,特别阐发处理父与子、君与臣、君子与小人的准则,太子敬而听之。在此期间,郑侨静重自守,从不登权门攀附。不久,郑侨要求外放,出任提举江南西路茶盐,任上“振纲铲弊,不严而肃。” 宋淳熙八年(1181),江淮浙江一带连遭灾荒。宋孝宗深知该地区乃朝廷赋税重地,宗室贵戚聚集,倚势肆意侵掠,征收难度甚大,往昔常平官多不得力,特召命郑侨出任其职,以期扭转局面。郑侨入境,宣扬朝廷恤民之意,以政策安定民心。开仓济贫,劝民互助。又巡行各州邑检查政务,“损益其未尽善,而督课其不如法”,严明法规,完善制度,大力清除弊蠹,“凡所罢行,以便人为本,而必出于正。”淮盐原本赋甲天下,岁久积弊,本钱益减,所负数十万缗,盐户重困。郑侨治理有方,执法清廉,一年便改变疲困凋零局面,扭亏为盈,盐税增至三百九十余万缗。还疏浚漕运渠道五百余里。 孝宗以郑侨淮东风绩昭著,亟欲召郑侨回朝任职。郑侨因丧妻,请祠主管神佑观。不久,入朝为礼部郎中,兼太子侍讲。 讲求礼制 屡献忠谠 宋淳熙十四年(1187),宋高宗病死。孝宗欲遵循古代礼制,行“终丧”之制,在德寿宫缟素守孝三年。郑侨与同僚参稽古今以来朝廷丧礼规制,探求得当方式。疏言“丧不离次,礼也。”恳请孝宗离宫还内殿听政,既不违礼制,又不误朝政,为孝宗为采纳。情文恳恻,孝宗读之泣下。郑侨除起居舍人。 时金朝派遣使者前来吊祭,郑侨陪同来使,金使傲慢无礼,不遵汉俗,吉服而吊。郑侨难于容忍,奏言:“陛下追复古制,欲缟素三年守丧。可是金使来吊,不易素服。请加责问。”孝宗劝曰:“夷狄之国,如同禽兽,何足与争,失礼在彼。”郑侨坚持维护国家尊严、民族气节,对金朝吊祭使展开斗争。命宾馆以荆条铺地,迎宾车马的马鞍、车帷缛垫,均以青色装饰,且令迎宾官员诘难金使的非礼行径。又抄录前朝丧礼典制,欲向金使出示,加以教训。直至孝宗遣中使谕示“勿与金使较量”,郑侨才罢手。金朝吊祭使不得不屈服,以紫鞍换下绣鞍。 郑侨兼任太子侍讲时,太子(赵惇,后为光宗)亲吏常有人与宫僚唱和攀附,独郑侨不答应。后孝宗令太子参与朝政决策,借以试政,为此选任宫僚。孝宗称赞郑侨为人洁身自爱。东宫臣僚迁升侍从者,皆罢去兼职,唯独郑侨应太子之请,留任东宫左庶子(掌东宫侍从赞相、驳正奏议,正四品上阶)。足见孝宗与太子对郑侨的爱重。不久,郑侨兼权给事中(谏官)之职。 郑侨在左庶子兼权给事中任上,不畏强势,严守规制,秉公执法。凡不合法度者,一概拒办。殿前副指挥使郭棣,交结固位,殖货徇私,举朝无人敢言。郑侨因其进秩及干请,数四论格,公论大快。时朝廷规定:文臣出官须经铨试,武臣出官须经呈试。婉容陈氏之父恃宠违规,不经铨试,单凭孝宗手诏要求迁官。郑侨认为不合规制,封还孝宗手诏。孝宗以郑疏示婉容,婉容虽然不悦,不得不中止其命。又有进义副尉何大享,以阴补出官,自称初投效用,乞免呈试,并已获特旨批准。郑侨闻知后立即反驳,指出:“特旨与免呈试,自此递相攀附,使一时特例变为永例。听其展转相录,用例废法,则它日徼幸之徒,必有窜名冒籍于军伍之中,以为免试张本者。望呈严此法,将特免试指挥,更不施行。”孝宗曰:“郑侨此说甚当,可依旧法行之。”仍诏有司恪守成法。 宋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宋光宗即位。郑侨任给事中,兼侍讲。一如既往,坚守法度。对谏官左迁、内臣横恩,论驳不遗余力。原东宫重臣、知阁门事姜特立,恃恩纵恣,怙宠特权,被光宗罢职后,又添差总管。郑侨疏弹姜特立之奸,罢其添差总管除命,朝野称快。 光宗知郑侨忠谠公正,诏权吏部尚书,曰:“卿在琐闼(宫门),所论公正,朕无所不听。铨曹繁剧,尤欲得人,今以付卿。”又进兼侍读。郑侨每以畏天进德、孝敬问学,亲君子、远小人,广开言路、谨惜名器,修政重令、爱民节用等,为光宗进言,皆为光宗采纳。郑侨请更秩外任,光宗不许。曰:“潜藩旧人,宜在班列,事有阙失,得相裨补。”半年后,郑侨再次恳请外放,光宗见其直诚,遂除显谟阁学士知建康府。光宗召见劳问时,郑侨仍不忘“举时政之大而可忧者,反复以谏。”光宗再命赐对时,“所言益切” 奉使金国 守节不屈 宋淳熙十五年(1188),时任中书舍人的郑侨,奉命以贺正使[2]出使金国贺年。到达金国时,金主(世宗)已卧病在床,下官隐匿病情。郑侨将进入宫门向金主呈交国书时,金朝宣徽使传话:金主风寒,未能视朝,令使者从东上阁门进入国书馆。十多名陪同郑侨的金国官员,急忙进入东上阁门。此时,郑侨手持国书屹立不动,从容曰:“东上阁门,乃金朝臣僚进表章之地。某等恭持宋朝皇帝国书而来,若由此递进,他日使还复命,失职之罪,首领不保。不若死守,以全职分。” 金人知郑侨不可屈服,即暗告金主病笃之情。郑侨守志益坚,曰:“愿抱国书回馆,以所见期。”自早至日中,坚守于阁门前,声色愈厉。久之,宣徽使复来传话,请宋使人暂回宾馆。至暮,复遣吏恫吓胁迫郑侨曰:“国书不进,何以得归?”郑侨大义禀然答曰:“若固强我,微躯且不足顾,何归之云!”直至日将暗,金人才传命将宋使郑侨遣送归国。郑侨于归国途中,闻知金主病死消息。进人国境后,宋光宗已受禅执政,除郑侨给事中。人见时,光宗对郑侨曰:“卿守节不屈,举措得宜,朕甚嘉焉!”命郑侨兼侍讲,修撰《实录》。 位登两府 急流勇退 宋绍熙五年(1194)六月,宋宁宗(赵扩)即位。时郑侨仍知建康,以吏部尚书急召入朝。郑侨到京朝见,宋宁宗恨来之晚,急命侍读之职,不久又加实录院修撰。郑侨在讲读经传之余,常从容论事,开导启迪,规正君王。宋宁宗拜郑侨同知枢密院事,庆元元年(1195)四月,拜参知政事。 郑侨位居二府(中书省、枢密院),深感恩宠,愈益感奋。虽权大责重,以不欺事君,以无私议政,不市恩(施恩讨好)、不干誉(追求名誉)、不立党(拉帮结派)、不私好恶(以个人好恶意气用事),以清静和平心态,辅助天子践行古代圣贤倡导的玄默之治(清静无为之治)。 不久,郑侨因病求退,宁宗再三谕留。庆元二年(1196),迁知枢密院事。郑侨任上,选将练兵,讨论军实(军需),谨防边备,严格执行纪纲法度,抑制贪求功利之徒。 稍后,再次恳求辞位。宁宗爱不能舍,多次派人促他入朝会见,并诏令有司不要接受其奏章。郑侨又上札子请退,亦被退还,仍不停奏请。宁宗于牍尾亲笔批语曰:“忠诚重厚,朕所倚毗。累乞退闲,殊咈眷意(甚违爱重之意)。”并面谕将予重用。刚过三个月,郑侨再度上章求退。宁宗无奈,除郑侨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郑侨辞行时,宁宗仍表示将再召用之意。郑侨忠君效国之志依然,提请宁宗“平国论而无偏听(平心听取各方治国之论),严边防而无轻信。”意及朝政之弊,极具针对性。 不久,诏郑侨移知建康府。郑侨此前两度请祠,已返乡里,坚辞移知建康之命,遂获准提举洞霄宫。 宋嘉泰元年(1201),郑侨三疏告老,以观文殿学士致仕。明年,病卒,终年七十一岁。赠封太师,邠国公,谥忠惠。 史志称,郑侨为人,孝友笃敬,端重简淡,无他嗜好。平生所为,皆有常度,故受知(知遇)三朝,见称忠实。虽数以直道愠(怨恨)于群小,然终未受侵害。有人因郑侨尝板援韩侂胄,指为韩党云。[3]对此,需加考辨。莆阳史家黄仲昭认为,郑侨“议论设施,亦多有可观者。”[5]郑侨位居二府,而屡屡求退,亦需解谜。《宋史》未为郑侨立传,有失公正。 郑侨著述颇丰,有《奏议》、《历官表》多卷,及《西垣词稿》十卷、《锦机诗话》、《书衡》。 注 [1][4]周华《游洋志》。 [2]新编《莆田市志》、《仙游县志》《郑侨传》均称“兴化县福兴县浔阳(今仙游县象溪乡菜溪村)人。”周华《游洋志》云:“宋状元枢相郑侨宅,在福兴里云顶峰下。”(《宅志》);《坊志》云:“状元坊,在兴泰里龟岭。乾道五年,署都郡张公涛为郑侨立焉。”《墓志》云:“宋状元枢相郑侨墓,在永泰县教忠寺后,有碑。”《山川志》云:“云鼎峰,在县西兴泰里,古志以为云顶岩。乾道中,部使者过之,徘徊不忍去,曰:蜀有山类此,主出异人。后郑侨以状元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3]古时称正月初一为正旦。“正旦朝贺,百僚皆会。”邦交国亦遣使互贺。贺正使,即祝贺正旦之使。《游洋志译注》译为“祝贺国王登基的正使”,误也。 [5]周瑛、黄仲昭《兴化府志》卷四十一,名臣传。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莆阳名人传》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50人,包括高官大臣、御史、师儒、布衣儒士、状元大魁、名士等各类名人,介绍了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专题

节度判官
职位
参知政事
职位
校书郎
职位
给事中
职位
侍讲
职位
中书舍人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