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唯一号: 130630020220003935
人物姓名: 徐铎
人物异名: 字:振文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083.pdf
出生年: 1051年
亲属: 徐锐

传略

徐铎,字振文,唐秘书省正字徐寅八世孙,生于宋皇祐三年(1051),熙宁状元,历宋神宗、哲宗和徽宗三朝,官至吏部尚书。 文武联魁 名重天下 徐铎少时与兄徐锐同在延寿万卷书楼读书,过目不忘,通览经史,学问增进,深荫徐氏家学之泽。宋熙宁九年(1076),二十五岁的徐铎,与兄徐锐联袂应试,同登进士第。时人有诗誉云:“龙虎榜头孙嗣祖(先祖徐寅诏赐状元),凤凰地畔弟联兄。”[1]更为巧合的是,同年同郡兴化县人薛奕,夺得武举第一。宋神宗询知一郡贡士齐夺文武状元,龙颜大悦,赋诗云:“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郡志《莆阳比事》称,“莆阳名重天下自是始。”成为莆阳文献名邦科举盛事之标志。这年,莆郡举子登进士榜者达十二名之多。徐铎荣归故里,为报答唐僧创建延寿万卷书楼、开凿徐井(状元井)的大恩大德,又增施田二顷给景祥寺,并重修延寿万卷书楼,及延寿徐氏大宗祠。又把延寿的徐宅迁往莆田县衙附近,兴建徐府,命名“务之居”,以纪念先祖徐务入莆,其地名至今仍称“务巷”。 仕途起落 史论偏颇 徐铎初授签书镇东军(治今浙江绍兴)节度判官。时朝中两派围绕王安石变法斗争激烈,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罢相退居南京,章惇为相,继续奉行新法。宋哲宗初政,年仅十岁,高太后(仁宗皇后)临朝听政,以保守派司马光为相,尽废王安石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元祐八年(1093),高太后病故,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派章惇等执政,改元绍圣,宣言继承神宗改革事业,追夺司马光赠谥,恢复青苗、免役等新法。徐铎正是在这一政治背景下踏上仕途,并随新、旧两派的斗争余波而起落。 宋绍圣四年(1097),徐铎自浙江上调京都,以给事中直学士院。时章惇、蔡卞等竭力罗织罪名,对司马光为首的元祐旧臣实行政治打击,追贬司马光之罪,苏轼亦被远贬南荒。中书舍人蹇序辰见机上疏言:“朝廷前日正司马光等奸恶,明其罪罚,以告中外。唯变乱典型,改废法度,记讟宗庙,睥睨两宫,观言考事,实状章著。其章疏案牍散在有司,若不汇缉而藏之,岁久必至沦弃。愿悉讨奸恶所言所行,选官编类,人为一帙,置之二府,以示天下后世之大戒。”章惇、蔡卞奏请即命蹇序辰与直学士院徐铎汇编《元祐诸臣章牍事状》,按人类编。将司马光等元祐旧臣一时施行文书,搜集附会,纤悉不遗,凡一百四十三帙,上报之。后有御史论劾二人违背帝旨,操弄威福,混然莫辨,典型轻重,随以上下。“致晋绅之祸,无一得脱者。”蹇序辰、徐铎因功晋升,徐铎迁礼部侍郎。史志称,徐铎作为给事中直学士院,虽有封驳之责,但当时御史因政令失当,执义不肯书牍者,章惇即命徐铎代行之。 有次京师贡院考试时,查获举人挟书入场作弊,开封府尹蒋之奇欲以徒刑定罪。徐铎认为定罪过重,力争不可,蒋之奇遂从轻衡量处理。案报到中书省,章惇大怒,认为定罪过轻,惩罚办案的府吏,作弊举人终以刑坐罪,徐铎便不敢再发言。朝中一时传为笑谈。不久,朝廷动议除徐铎御史中丞(御史台次官),有人以此事例证其为人处事“无所执持”,即处事摇摆,不能坚持原则,于是被取消任用。 宋徽宗执政之初,朝议认为元祐、绍圣均有所失,徽宗欲以大公至正消释党争,遂改元建中靖国。但党派斗争并未止息。在御史的论弹下,曾经反对册立赵佶的左相章惇被罢职远贬。由章惇起用而发迹的蔡卞,亦以“事上不忠,怀奸深阻”、“中伤善类”被贬谪。尝与徐铎编类元祐旧臣的蹇序辰,亦因在看详诉理局重审旧案时,大肆扩大化,以至重得罪者八百三十家,天下怨疾,而被夺职除名。 徐铎的宦途亦随时局的动荡而时起时落。先是以尤图阁侍制出知青州(今属山东)。御史中丞丰稷又对其编汇元祐旧臣事状一事,再行追究。称徐铎“编类《事状》,率(轻率)视章惇好恶为轻重,存殁名臣(决定名臣生死),横罹窜斥。(蹇)序辰既放归田里,(徐)铎罪不在其下。”于是,诏落其职,贬知湖州(今属浙江)。 崇宁元年(1102),宋徽宗拜仙游人蔡京为相,放弃调和政策,重申崇法熙宁变法。徐铎一改仕途颓势,官拜礼部尚书。时朝议立庙奉祀先帝制度。徐铎提请增至九室,为宋徽宗所采纳,随后,升徐铎吏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后依礼致仕,卒于崇宁四年[2],终年五十四岁。 徐铎以状元扬名于世,历事三朝,居官三十年,史志对其宦迹记载简略。《宋史》指斥其与蹇序辰编类事状,迫害元祐名臣,“驯致靖康之祸”;今有论者则冠以“改革家”桂冠。所论皆乏力据。幸其于蔡京当国之时,虽位居显职,却未见其有得意忘形、滥权乱政之举,尚属良知有守。 徐铎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文集》三十卷,《易谈》二十卷,《群书总要》一百卷,参与编修《国朝会要》、《六家谥法》。明代周瑛《兴化府志》将徐铎列归文苑传,论曰:“徐铎以文章魁天下,然其与蹇序辰编类章牍,流毒元佑名臣,忠义士为之一空。是则文章不本于道德,虽工奚(何)益哉!”斥其文章有违道德。 今观徐铎所撰《唐进士崇文馆校书黄璞公行述》一文,乃其观览郡志,有感于对黄璞事迹,“十无二三”,不忍先贤事迹淹没,因而遍采群书,精求黄氏家乘,编成一传,弥补郡志所未备,以期使绝世人物“后学可以为师,百世得以为法”,使“忠孝廉节之人永垂不朽。”该文记载,黄璞对古今之书,无一不读,下笔成章,著书立言,修德好施。对寒士穷民,遗泽周急不倦,守节至孝,为民息讼,以至黄巢义军尊儒,灭炬而过。徐铎撰文时为吏部尚书,可知尚有道德良知。晚年所作《徐氏宋重修谱叙》,勉励徐氏后人“须合穷达贫富,勖(勉励)之可也。故首之居士艺者,达思振祖烈,而穷亦知维世风;次之居三民者,富思饰阀楣,而贫亦知守世雅。”强调不因贫困或显达而失节,亦不失为人生箴言。 徐铎尝作《木兰谣》,概述创建木兰陂始末,热情歌颂先贤建陂的丰功伟绩。曰: 莆邑之南,原为斥卤。有泽有陂,有桑有圃。饮水知源,其功可数。钱林开基,李宏创募。地伸有竹,异僧相土。施赀舍田,十四大户。三余七朱,陈林吴顾。陂沟既成,陡闸亦固。罟者之渔,舟者之渡。朝廷之帑,军民之哺。且启文明,累累圭组。俗成康衢,风成邹鲁。灌溉工程,众目共睹。岁稔年丰,口碑满路。祭田钦蠲,义庙敕胙。神功既大,君恩亦溥。更徼英灵,永绵呵护。此陂此庙,千古万古! 双魁联姻 荔子传情 徐铎与薛奕分夺文武魁元后,双双衣锦返乡,喜结姻亲,可谓门当户对,双喜临门。二魁故里均为莆阳著名荔乡。徐铎延寿有名品延寿红,相传为唐状元徐寅所培育,故俗呼状元红。[3]徐铎对荔子情有独钟,探亲访友,常携嘉株赠与。徐铎尝赴仙游枫亭探访姻家薛奕,亦带去状元红种苗,薛奕喜植嘉荔,后为枫亭荔枝名品。此事要成为莆阳荔苑佳话。[4]徐铎探访东垅徐氏亲友,曾亲植状元红荔苗,于今已是千年古树,人称荔枝王。 薛奕,字世显,宋皇祐四年(1052)生于兴化县游洋(今仙游县境内),后在枫亭会心书院求学。熙宁九年(1076),以贡士身份赴京应试。到京后,上书要求改试武举,经武科殿试,获甲科第一名,成为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武状元。授凤翔府都监,不久升正将。元丰年间,西夏大举进犯,兴庆府银川寨告急。薛奕奉命前往御敌,隶大将高永能麾下,因高指挥失误,宋军溃败。薛奕坚持抗敌。元丰五年(1082)九月,因中敌方流矢殉职,年仅三十岁,赠防御使。 徐铎与薛奕既为双魁,又喜联姻,植荔传情,反映宋时莆阳名邦人杰地灵,文教兴盛。 注 [1]一说主考官文彦博询及徐铎家世渊源,乃赠诗。 [2]徐铎《徐氏宋重修谱叙》(《延寿徐氏族谱》),文末所署时间为“宋崇宁五年孟夏下澣(下旬)”。若非伪文,岂为阴间之作?待考。 [3]黄祖绪《莆唐状元徐寅与状元红》(《绶水书香》)。 [4]徐渤《荔枝谱》“兴化品”云:“延寿红,出延寿里。实比状元红差大,肉厚核小。宋徐铎所植之树犹存。状元红,即延寿红种。皮薄肉厚,核小味香。莆产此为第一。”又云:“状元红,出于枫亭者珍于时,旧名延寿红,宋元丰间状元徐铎所植。铎与薛奕以文武双魁,遂结姻媾,故授其种于奕,而枫亭之地宜荔,因擅其名。今驿舍中庭六株,树皆参天,其外数十里红翠掩映,一望如锦,皆此种也。”(彭世奖《历代荔枝谱校 注》,中国农业出版社)

知识出处

莆阳名人传

《莆阳名人传》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精选50人,包括高官大臣、御史、师儒、布衣儒士、状元大魁、名士等各类名人,介绍了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专题

尚书
职位
进士
职位
节度判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