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霖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筑梦莆阳》
唯一号: 130630020220003434
人物姓名: 李庆霖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227.pdf
性别:
出生年: 1929年
卒年: 2004年
籍贯: 莆田

传略

李庆霖,男,莆田人。1972年12月20日,在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任教的李庆霖,担忧孩子、心系知青,在“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困窘状况之下,写信向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告御状”,反映知青在农村艰难生活,以及在知青招工、招干、招生中存在严重的“走后门、拉关系”等问题。在长达2000多字的信中,陈述了上山下乡知青生活上的困境和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一些阴暗面:“可是,当孩子上山下乡后的口粮问题,生活中的吃油用菜问题,穿衣问题,疾病问题,住房问题,学习问题以及一切日常生活问题,党和国家应当给予一定的照顾,好让孩子在山区得以安心务农。现在,如上述的许多实际困难问题,有关单位都不去过问,完全置之不理,都要由我这当家长的自行解决,这怎么能行呀?有朝一日,当我见阎王去,孩子失去家庭支持后,那他将要如何活下去?我真耽心!” 1973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读了经常与之接触的外交部副部长王海蓉转交的李庆霖的来信。1973年12月,毛泽东在接见在八大军区司令员谈话中,赞扬了李庆霖那信。他说:“福建李庆霖的那一封信,我看了相当好呵,有人说那里头有刺,就是要有刺呢!我摆在这里几个月,经常看,看了三遍半,这才决心写回信。”毛主席给李庆霖复信:“李庆霖同志: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毛泽东4月26日”随后,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高层会议专门讨论知青问题,并将毛泽东给李庆霖复信印发全国。6月22日至8月7日,国务院又相继召开了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国务院根据毛泽东指示,成立了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调查知青状况,并召开全国知青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知青在上山下乡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此后,中央政治局几次听取有关汇报,研究统筹解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的问题。国务院6月22日至8月初,召开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8月4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报告》。 这件事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一件大好事。在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下,随着中共中央[1973]2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各地痛下决心,相继解决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李庆霖这封信,客观上为在此前后上山下乡的1700万知青带来了福泽。李庆霖也成了全国知青及其家长心中能够仗义执言的大恩人。 李庆霖担任了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成员,以及莆田县教育组副组长等多项职务。毫无政治经验的小学教师李庆霖,一下子被推上了政治舞台的风口浪尖,成为从中央至地方省、地、县各级不同派别人物拉拢、争取的对象,他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旋涡,成为全国著名的“反潮流战士”。加上“文革”后期种种复杂的时代和历史原因,李庆霖于1979年6月18日,被福建省高级法院判以重刑。此后,李庆霖在崇安劳改农场时,也还有一些知情的京沪知青去探望;监狱方面也“网开一面”特予准许。后经减刑于1994年4月17日,刑满释放回到莆田。 回到老家的李庆霖因一个月210元的社会救济金实在不够花,提出申请。莆田县委予以特殊照顾,每月发给300元;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特批,将其生活费增至500元,以安顿其晚年生活。2004年,李庆霖病逝于莆田。

知识出处

筑梦莆阳

《筑梦莆阳》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福建莆阳作品集,共收录联诗词赋、教坛拾翠、乡土走笔、师长勉励、序跋选辑、媒体报道几部分内容。

阅读

相关专题

教师
职位
委员
职位
成员
职位
副组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