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福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唯一号: 130630020220000120
人物姓名: 朱国福
人物异名: 笔名:蟾痴;眉痕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24/001
起始页: 0267.pdf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21年
卒年: 2003年
籍贯: 莆田杨亭里
非亲属: 黄文狄

传略

朱国福(1921—2003),笔名蟾痴、眉痕,早年毕业于仙游师范,从事教育工作。执教期间兼为莆仙戏业余编剧。1949年后,“莆田县戏剧改进会”成立,朱为领导成员,参加整理第一个传统剧目《千里送》,由莆田县典型剧团(后改名“实验剧团”)排演,赴榕参加福建省第一届地方戏曲观摩大会。此后,又连续执笔或参加整理《瓜老种瓜》《春江》《百花亭》和《瑞兰走雨》等优秀传统剧目,经遴选分别参加福建省和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其后,又整理改编了《高文举》《朱弁回朝》《靖边记》等十多部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20世纪50年代初至“文革”前,莆田县典型剧团和戏曲学校(后改名“实验二团”)所演剧本,大多出自朱国福之手。平生剧作经上演和出版的不下60个剧本。“这些剧目不但当时饮誉剧坛,其中多数至今仍活跃在莆仙戏舞台上,屡演不衰,成为莆仙戏表演团体保留剧目和艺校的教材”。 朱国福在编写剧本的同时,矢心于莆仙戏剧种的理论研究。20世纪50年代,他曾同莆仙戏一代宗师黄文狄合作,记录、整理、编绘并出版了《莆仙戏传统科介》一书,轰动一时,受到梅兰芳的高度赞赏。创作之余,还着力从莆仙戏几首传统曲牌名目中探索剧种源流。朱国福编剧创作与理论研究并重,使其剧本独具既反映中华戏剧文化的内涵,又体现地方戏剧草根文化的特色,成为一位“公认的最全面熟悉莆仙戏传统艺术的老一辈剧作家”。(周长赋《序》,引自朱合浦译校《朱国福剧作选》)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兴化古城寻踪》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作者以史志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翔实的资料,从历史、地理、人文等角度,记录兴化自宋置郡建城以来一千多年历史,努力寻找古城逝去的往事,拣回渐被人们遗忘的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专题

业余编剧
职位
教育工作
职位
领导成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