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武烈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575
人物姓名: 黄武烈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6/001
起始页: 0640.pdf
出生年: 1929年8月10日
卒年: 2011年1月17日
籍贯: 莆城东厢石幢街东里巷

传略

黄武烈先生是莆田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曾先后任莆田第八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西天尾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莆田第四中学党支部书记、调研员。他教书育人三十四载,可谓桃李满天下。2011年1月17日,黄校长驾鹤西去,终年83岁。噩耗传开,凡属其亲朋戚友,同事学生,莫不为失去这样一位良师益友而痛惜不已! 值兹黄校长辞世周年,新的教师节来临之际,莆田市特级教师、诗人许更生撰《七绝·武烈师长仙逝逾年感怀》:“武烈文心一代贤,音容宛在别经年。黄泉旧部闻君令,挥笔当戈再并肩。”社会学者许元松景仰于黄校长之为人,撰《黄先生赞》:“少年入仕操金盘,未然而立唱南塘。门生大才追国柱,桃李殊勋多胜蓝。都说祖脉似莽龙,武烈书香本承宗。古来莆风多清籁,黄生至此占一虹。”以颂扬一代名师黄武烈生平之才德,并表怀念之情! 黄武烈于1929年八月初十出生,莆城东厢石幢街东里巷人。东里地灵人杰,武烈先祖黄滔自涵江黄巷徙居东里,唐时举进士,荐授威武军节度推官。黄滔之八世孙公度,绍兴八年(1138)高中戊午科状元,也出自东里,武烈为状元“稼村衍派”裔孙,自幼长在这个世代簪纓的书香门第。 武烈之父国华,家学渊源,书香熏陶,为人诚实忠厚,谦恭有礼,天资颖悟,勤学苦读,学有所成,才得以在旧政府当一名职员,赖以养家糊口。小武烈身为黄家长子,幼穷苦,负气节,首孝弟,次谨信,自己的思想和作风,深受父亲的影响,为那日后活跃学界打下坚实之基础。 武烈少即聪慧过人,性情淡泊谨重,处事极有雅量,深得外祖舅黄玉树(字益三)宠爱。在身任厦门大学教授益三的悉心调教下,其耳濡目染,学问大有长进,自福建省立莆田中学高中毕业,笃学而不倦,冥思且精索,考上国立海疆师范学校。武烈与学友互相砥砺,共度逆境,深入钻研。1949年12月,于国立海疆师范专科毕业。新中国的诞生,让这位热血青年如沐春风,如浴甘霖,激情满怀,积极投身到建设新中国的行列中去。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1951年4月,武烈被调入中国人民银行莆田支行任人事股长,其工作认真,事业心强,兢兢业业,崭露头角,深得支行领导信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调任中国人民银行莆田支行埭头、笏石营业所主任。其处事果断,雷厉风行,忠正睿智,政绩卓然。 新中国成立之初,教师维持原职原薪留用。1952年和1954年,莆田县先后调派二批行政机关干部及政工人员充任中等学校校长或政治教员。1956年初,莆田县委、县政府接手私立南塘中学,并改为公办,更名为莆田第八中学。为了进一步健全学校领导班子,充实教师队伍,同年8月、调派武烈任莆田第八中学书记、校长。“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武烈校长通过多方努力,获得县局增拨经费,兴建教学楼——凹字楼,并添置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1957年5月,中学各校开展整风运动,同月,各校开展反右派斗争,八中有几位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每当一上课,学生便在课堂上起哄:“右派,右派,看你还往哪里逃?”。时在八中读书的徐文贵(后为复旦大学高材生,高级工程师)对笔者说:“黄校长针对当时形势,及时召开全校师生报告会。‘为学莫重于尊师’,他那娓娓动听的极佳口才,和颜悦色的说理,让全体师生听来茅塞顿开,口服心服。讲话不时被师生的阵阵掌声所打断。当时,八中的课堂教学秩序又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1959年秋,上级决定把莆田第八中学办成普通完全中学,此时此刻黄校长身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付出的心血更多。学校开始招收高中部学生,同时修建了“十庆楼”、“东风楼”、“学校礼堂”等。学校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到大,学生由少到多。黄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精诚团结,奋力拼搏,传统与时尚,秉承与进步,继往与开来,开拓与创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八中遂成沿海一所颇具规模的完全中学,声望日隆。高中部招生伊始,善者为政,务在择人而已,造士用能,不拘长幼。黄校长任人唯贤,用人不拘一格,敢于大胆使用教学骨干。尤为突出的是当时莆田县各完全中学都是开设俄语课,而八中敢为人先,大胆开设英语课,这在当时全福建省为第二家。1962年7月,新一届高中毕业生初出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八中师生的士气,接着陆续大放异彩。莆田一中校长李凡,特别伸手从八中调动教师往一中任教,但八中教师宁愿留校任教,如后来留校任教的谢金珠老师等。 黄校长非常重视开展学校体育传统项目活动和文艺宣传活动。1962年全国青少年学生田径运动会在青岛举行,八中学生谢金珠参加青岛运动会,首创佳绩。省体工队多年来一直在八中挑选体 育拔尖人才。八中的女中学生篮球队,在省内风靡一时,1964年参加省女中学生篮球赛,荣获冠军。八中的文艺最为活跃,师生同台演出的莆仙戏《三世仇》,南北洋群众特别喜爱,反映极好。 黄校长特别关爱师生的成长过程。张景霖幼年丧失父母,成为一个生活无依无靠的孤儿,常年流动街头,黄校长收留景霖到八中当工友,后因政策许可,转为正式职员。学生张文棋家贫好学,自励弥笃,文棋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厦门大学。当高考入学录取通知单寄达张家时,张母既喜又悲,家中根本无钱供儿子上大学,她竟将录取通知单暗地埋在草木灰中,黄校长闻讯赶到文棋家劝说张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挤出自己的微薄工资资助文棋上大学,文棋终于学有所成,现为福建农林大学经管学院书记、博士生导师。八中教育质量跃居莆田地区先进行列,学校多次被评为教育先进单位,《福建日报》曾先后二次以较大篇幅报道莆田第八中学办学的经验和成绩,黄校长的工作成绩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肯定和赞扬。 黄校长教书育人三十四载,桃李满天下,弟子遍及祖国各地和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及欧美各国。有许多学生已成为省地市党政领导人、科学家、教授、研究员、专家、学者,不胜枚举。如上海江南造船厂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金海,福建省副省长李川、厦门检验检疫局纪检组长陈俊杰、画家许金宝、朱宇楠..到了1966年初,莆田八中已成为备受瞩目和赞誉的一所完全中学。 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莆田八中每年考上大专院校的学生人数,在全县农村完全中学中名列前茅。当2008年学校迎来六十周年校庆纪念日,校友李川一到会场,第一个要找的人便是黄校长,李川对黄校长嘘寒问暖,当面感谢老校长对自己的培育之恩,场景感人。现任莆田八中校长(高级教师)郑金山对笔者说:“我们学校制定了具体的治校方略,努力造就一支事业型、指导型、复合型、创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决不辜负黄校长的殷殷嘱托:‘希望师生们代代相承,奋力拼搏,为办好八中而努力!’八中人以‘竭智尽能,重之以行’的精神,承前启后,勇于创新,将八中建设成培育英才的摇篮。” 1978年,莆田境内教育进行一系列调整和改革。翌年四月,武烈调任莆田西天尾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黄校长认为: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校长的自我修养,创设良好的和谐的育人环境,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提高这三个要素,对于办好这所学校,尤为重要。在黄校长的不懈努力下,教职员工恪尽职守,大力拼搏,敬业、奋发、开拓、创新,西天尾中学的教学教育日臻成熟,学校工作出现新局面,连续几年大中专考试都列同类学校前茅,新老教师一致赞扬这一段时间是学校史上的黄金时段。 1981年,莆仙境内兴起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的高潮。翌年八月,武烈调任莆田第四中学党支部书记、调研员,能识大体,顾大局,维护学校的安定团结。黄书记特别重视发掘和培养人才,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留心青年教师对现实境遇的把握。在黄书记任职期间,莆田四中被评为县、地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县、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福建省教育先进单位。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黄书记多次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黄书记认为“耕耘传家远,读书继世长”,为了鼓励教师多读书,勤读书,自己以身作则,在1985年参加福建省读书知识竞赛中,荣获省颁发“福建省读书知识竞赛二等奖”。莆田四中校长(特级教师)洪冰风对笔者说:“黄书记为人正派,办事讲原则,善于发掘和培养人才,在师生中有一定的威望。我就是由他调入莆田四中的。今天,我能担任莆田四中校长,是与黄书记的关怀和培养分不开的。” 人生一世,如白驹之过隙。黄校长自参加革命工作到1990年光荣退休,四十年如一日,一贯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光明磊落,作风正派,遵纪守法,忠诚待人,鼓励先进,奖掖后进,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凡与黄校长共事的老师,都能获教多多,受益多多,敬仰多多。其晚年尤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被莆田县教育局聘为特约巡视员,余晖献彩,1993年被评为优秀特约校外辅导员。值得一提的是,黄校长与笔者既同姓,又同宗,同出东里“贡元房”,多年来算是“忘年交”。祖绪愚钝,学行空疏,识浅心拙,承蒙启迪,略有寸进(按:笔者撰有两部莆阳历史名人专著《绶水书香》、《壶山门第》,共142万字,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出版。),宗叔辄喜,激励再三。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知音偶一时,千载为欣欣。为修葺创建七百年的东里“黄滔祠”,老校长奔走于莆阳黄氏宗亲之间,竭尽全力,筹资修祠,积德厚其基,根深修必成。2004年,“黄滔祠”流光溢彩迎来建祠七百周年大庆之时,其此举赢得莆阳黄氏宗亲的赞颂。当黄校长八十寿辰之际,笔者作为从侄尝贺赠寿联:“武库卓才良,初祖文章膺后俊;烈心专教迪,八旬师道袭前徽。” 黄校长为人低调,和蔼可亲,态度举止潇洒大方,在朋辈戚友、师生邻里中,咸乐与之交游。黄校长在社会上是位称职的党员干部,居家则是位慈祥的好父亲、好爷爷。他在弥留之际还尝语子孙云:“居家要宽,持身要严,踏实为人,勤恳处事,报效祖国。”闻之令人肃然起敬。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壶山门第第三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校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调研员
职位
教授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