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关陈谟(暮)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476
人物姓名:
关陈谟(暮)
人物异名:
字:佛心;号:勋甫(勋夫)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6/001
起始页:
0472.pdf
时代:
清
出生年:
1873年
卒年:
1932年
籍贯:
莆田城内书仓巷(凤山街)
传略
关陈谟(暮),字佛心,号勋甫(勋夫),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生,莆田城内书仓巷(凤山街)人。[按:考《蒲坂关氏族谱》载:“陈谟,鸿翔子,字佛心,号勋甫,生于1873年,卒于1932年。”张琴《莆田县志》曰:“关陈謩,字勋甫,别号佛心。”新编《莆田市志》云:“关陈谟,字勋甫,号佛心。莆田城内书仓巷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生。”宋增佑(字仁陶)《宋仁陶遗集》则谓:“先生讳陈谟,号勋甫,晚年又自号佛心。..”]相传关氏源自颛顼帝的后裔关龙氏,夏大夫关龙逄,为山西解州安邑人,受封于关邑,以关为氏。桀为酒池,糟丘,作长夜之饮,龙逄进谏,立而不去,为桀囚拘而杀之。潜夫论豢龙逄以忠谏而死,今或作关。《风俗通》云:“关令尹喜之后,以关为姓。关氏后裔多尊龙逄为关姓之始祖。”其郡望为“陇西郡”,族联如“忠昭日月,义薄云天。” 福建之有关氏,有仕于闽、籍于闽者,如唐贞观间(627~649)福州长乐郡中都督府剌史关长信。元时,有关元藻(字来安)为浙江行省参政,遭鼎革,偕其兄元棠(号次贤)由山西蒲州(今运城市)迁莆,初筑庐于双鱼山,后迁江口,名其村曰“蒲坂”,此为蒲坂关氏大宗始祖。子孙散居广业里之霞尾宫、沈坡头、待宾里之东山、上陂、鳌池浦、翰林浦、后溪、东林、藤坡等处。谟陈公陈谟其先祖系汀州官姓,高像墨及祖春明,仍为官姓,后迁居本县迹广业泗洋村。清同治(1862~1874)间,为避乱,入城三代为曾祖绵举(即官开),改“官开”为“关开”,绵举为改关姓始祖。赁寓城内书仓巷,遂家焉。绵举传子淑发。淑发传子鸿翔。鸿翔娶妻吴氏,育子陈谟。四传至陈谟,亲自到蒲坂宗祠认宗拜祖,自是关氏房序称为“城里进士房”。其宗支楹联云:“蒲渚源长,奕世绵瓜绵瓞;瑁峰秀发,清时为凤为麟。”“蒲渚流芳远,霞溪世泽长。” 陈谟幼貌清癯,目光奕奕有神。自束发受书,即颖悟异常,与张琴(字治如)就读于城内东山华源祠,信手拈来世已惊,三江滚滚笔头倾。稍长,喜浏览子史,旁及传奇词曲,务通大意。由于涉猎的知识面广,诗文之外,还自学算数,勾股之法,独有心得。自舆地、天文、地理、东西洋、理化、博物之学,无不贯通。习举子业,不屠为绳墨束缚,下笔辄有奇语。陈谟性喜偕友西园、治如遨游山川,低吟浅唱,直抒胸臆。如其游南山广化寺之佛肠坑,佛心诗云:“僧云是佛洗肠处,不道佛肠本清洁。吾肠须洗不须洗,绕佛三匝佛不说。”西园(即林翰)诗云:“最爱行吟到水湄,投筇籍草坐多时。肝肠生与禅家异,只乞飞流洗恶诗。”治如诗云:“佛说众生本无垢,不将清净着尘埃。吾肠化作愁千结,洗伐应须日几回?” 游罗汉峰,佛心诗云:“一峰一院一罗汉,峰峰归佛佛何归?西来真境知何处?万点寒星一鹭飞。”西园诗云:“人间梦境略经过,行到山中梦更多。是处无钟并无寺,灵台何物现天魔?”治如诗云:“桑下未应三宿恋,心中宁借一椽居。此心不作空花现,楼阁何缘点太虚?” 游月峰院,佛心诗云:“辛夷无树佛无像,夜来明月窥方丈。眠看曹洞坠僧网,禅宗一似槿花放。”西园诗云:“开山故物数辛夷,扫壁难寻日日诗。新塔渐多僧渐少,伤心兵后问髡枝。”治如诗云:“花老已随神物化,壁空谁伴小乘禅?何山无月无僧住?拟坐峰头看月圆。” 宋宫人斜,在南山月峰右,旧为雨塌。康熙间(1662~1722),有樵竖入其穴,窃蟾蜍钗镜以归。宫人凭巫自述:“为宋宫嫔,随官家航海,没此。”樵惧,反宝器而掩之。游宫人斜,佛心诗云:“是空是色是荒坟,好籍宫颜度百髡。阅尽风花难彻悟,今生真负美人恩。”西园诗云:“涯海难追帝子魂,死留孤塚傍空门。年年村女来添土,踯躅花开有泪痕。”治如诗云:“香埋净土千年骨,灯礼金仙一塔星。莫怨宝钗晨入市,六陵玉匣笑冬青。”佛心、西园、治如三人于书无所不读,料饱而思敏,每下笔,娓娓千百语不能休。文与诗,大抵尚妥律不尚奇怪,尚典雅不尚纤巧,皆以诗文名于世,人称晚清“莆阳三才子”。 莆阳关氏首登科第者为关燊(字倬夫),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以府学中式。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乡榜,莆邑林翰、关陈谟、张灿斗、吴台、朱训彝、陈耀枢、黄国桢、林葆真、詹炳麟以府学中式。惟治如落第,于翌年癸卯(1903)以府学中式。光绪二十九年(1903),陈谟、曾兰春等人赴京应省试,是科会试试题为:“‘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义。’‘管子内政寄军令论。’‘汉文帝赐南粤王赵佗书论。’‘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论。’‘泰西最重游学,斯密氏为英大儒、所论游学之损、亦最挚且。应如何固其质性、限以年例、以期有益无损策。’”五月二十四日,德宗策试天下贡士于保和殿。陈谟、兰春同擢王寿彭榜进士。陈谟为第三甲二十二名,授法部主事。[按:清代德宗光绪(1875~1908)间,改称‘刑部尚书”为“法部尚书”,故“刑部主事”亦改称“法部主事”。]其自署门联云“蛟龙得云雨,鹰隼出风尘”其超妙殊不可及。兰春为第三甲一百四十一名。 德宗晚年,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面对亡国无日的残酷现实,其多么渴望自己能摆脱西太后的控制而独掌大权,继续推行新政。可是政治上的挫败,生活中的不幸,逼使德宗陷入无法自拔的痛苦和郁闷之中。自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1902~1906)期间,清政府还是大力整顿官僚制度,相继裁撤了河东道总督、詹事府、通政司、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以及湖北、云南、广东等地的巡抚衙门,削减了一些重迭和虚设机构,各省地相应裁撤了不少衙门与人员,各级官吏的裁减,迫使大量的官员离开官场另谋出路。同时,清朝政府废八股,停科举,兴学校,奖游学等,促使全国各地办学堂和出国留学蔚然成风。在改革官僚政制和提倡新型文化的氛围中,清廷在北京设立大理院,各省也设立高等厅,各府、县设立地方厅,审理讼事由法院专使司职。陈谟见朝政日非,寻以母老侍养假旋莆阳,不北游。 光绪二十八年(1902),涵江下徐黄家瑞裕房黄绶(厚菴,原名兴麟)创办兴郡崇实中学堂,此为莆郡最早私人创办的中学,校址设在下徐本宅。黄绶自任总理,先后聘请黄纪星(辉堂)、张琴、关陈谟、陈霁湖、郭嗣周、陈南金、魏显荣等为教职员。学校开设国语、数学、英语、理化和生物等学科,招收学生八十多人,分两班上课。其时福建同盟会会员林斯琛、刘元栋、林心斋等人被清政府通缉,投奔涵江藏匿崇实中学堂。又有该校学生二十余人参加林森领导的上海学生会,黄绶和部分学生的爱国之举被知府宝桢侦知,认为是“图谋不轨”的行为,一方面派人严加监督,一方面不准立案。故兴郡崇实中学堂只办两年,就停办了。光绪三十年(1904),清朝废科举,县设劝学所,特聘陈谟任所长。陈谟后继林翰任私立砺青小学堂堂长。同年十月,邑人江南道监察御史江春霖自京来电知府宝桢,议设兴郡中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兴化知府赖辉煌邀张琴、关陈谟等人筹办官立兴郡中学堂。赖辉煌命莆、仙两县合筹银元四千二百元为开办费,拨书院款银元三千二百元为经常费,改城内擢英书院为校址(今市实验小学西半)。光绪三十二年(1906),聘张琴为监督、陈谟为总教习,陈其殷为监学。招收学生八十名,定学制五年。于是官办兴郡中学堂(今莆一中前身)成立。五月五日,学校开学上课。“时科举初罢,狃制艺,于新学慒听,陈謩绝无承师承,而心通其意,所立定义,皆与西哲暗合。教诸生地理,自绘暗射图,考问用测验法,皆教育家著述所未见,而陈謩发明之。”(见张琴《莆田县志》第二十九卷)光绪三十三年(1907),监督张琴赴京受职,遂由陈谟继任监督。同年,清廷准备立宪,各省设咨议局,陈谟被推为莆田县议员。 宣统元年(1909),陈谟改任官立兴郡中学堂堂长,力主革新教务,实行以命题考试招收新生,提高教学质量。是年,偕黄胜白等人倡设莆田县教育会,后兼任该会第二任会长。宣统三年(1911),主持兴郡中学堂首届毕业考试、毕业典礼,中学堂声誉大振。十月十日,莆田各界推举陈谟为团练所长。同年,兴郡中学堂易名兴化中学。 民国元年(1912),陈谟仍任官立兴化中学校校长,并当选中华民国福建省临时议会议员。民国六年(1917),学校又改名福建省立第十中学校,陈谟继任校长。办学垂二十二年,关氏为莆阳年造就毕业生以千计,两邑知名之士皆出门下,成绩为闽中冠。民国七年(1918)正月初五日,江春霖御史卒,阖郡尽哀。陈谟悼江御史联云:“论亲贵论权臣,问大局如何?早不出先生所料;辞勋章辞镇抚,非虚荣可动,遂郁为世界之光。”莆田县督学局成立,宋增佑任局长。其时地方多故,莆民军与驻城涵北军开战。“护法之役”,莆城被围八十一天,城几陷。华实倡邑人设立红十字会,陈谟乃大力襄助圣路伽医院院长华实(字秋庄)发起设立莆田红十字会,负责救死扶伤工作。[按:华实为英国苏格兰人,医学博士。光绪三十二年(1906)传教来莆,兼任圣路伽医院院长。] 当时北军过境莆田,对地方百姓多加勒索巨额军饷,陈谟又被士绅商民公举为代表,不顾个人安危,到处奔走,筹集款项,且亲自前往北军驻地交涉,使百姓免遭洗劫之灾,地方治安赖以维持,人咸德之。陈谟“兼顾地方治安事宜,如民七耿团驻莆之供应,民十二王永彝之出走,民十五北虏之溃退,皆于戎马倥偬,全城风鹤中,挺身而出,以维持秩序,积数昼夜不得休,莆城得免兵祸蹂躏者,先生之力也。” 军政当局素闻陈谟名,凡地方上要公必就陈谟咨询,陈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虽有行有不行,而正义所在,闻者佩服,以故军民得相安无事。先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夏天大水,木兰陂冲去石龟一,堤坏一角,别驾杨万清偕邑人巡检林树锦募款修复。民国七年(1918),木兰陂北岸石坏,英国人华实募款重修。民国九年(1920)发行《莆田民报》周刊,发行人陈谟,主编人黄天任。七月《莆田新报》周刊,发行人陈谟,主编人李卓民。民国十一年(1922),木兰陂崩坏数十丈,陈谟任兴修木兰陂水利枢纽董事长,并与华实、吴鸿宾向各界筹款十余万元,完成整治工程。又以余款加固黄石东角海堤,确保南北洋水利安全。 民国十三年(1924)五月一日,陈谟任莆田《衡报》周刊社长兼总编辑,林磊芝任主编。民国十四年(1925),陈谟兼任莆田县公路局局长。民国十五年(1926),莆田创办《群言报》,陈谟任社长,该报为莆田喉舌,倡议改良。当时北京政府任命孙传芳为闽粤边防督办,以周荫人接任福建督理。至此,福建遂进入直系军阀周荫人统治的时代。莆仙两县则由周之嫡系福建陆军第三旅董胜标旅长所部占据。军阀连年混战,给莆田人民 带来无穷灾难,不堪苛勒的贫苦农民将参加民军视为第一条出路,民军稳固控制莆田山区,成了驻莆北军董胜标的心腹之患,董遂用收买、欺骗和瓦解的手段来对待民军。 陈谟办事干练,交往广宽,门徒众多,虑事周详,多所建树,故地位、资望与日俱增,各方都对其敬重,马首是瞻。一月二十日,董胜标借收编民军之名,行麻痹欺骗民军之实,特地动员著绅关陈谟、林莘野和《衡报》主编林锐之陪同前住常太现场观看点编。常太点编地点约在东西会,由陈俊丞亲率所部集中候检。董胜标先派陈谟与陈俊丞接洽,双方谈妥在昭灵宫接待董旅,民军放下武器让军官检点。董乘陈谟与陈商谈之机,预先布置军队在四周高地埋伏。董见民军齐集,即叫民军副官长黄鉞命令民军放下武器。突然,机关枪从附近高地猛烈向民军扫射,黄鉞被当场击毙,董胜标在警卫掩护下早已藏匿,陈谟右臂被流弹击中,骨碎血流,伤倒血泪中,林锐之亦被击毙,多亏林莘野跪求董旅部下救陈谟一命。民军被打死四十二人,伤十多人,另有一百多人拼命抢起枪支,在蔡春庭所部掩护下退往山门驻扎,北军亦不敢穷追。自此陈谟右臂致残,不久便辞去省立第十中学校校长职务。民国十七年(1928)三月,陈谟任《群言》周刊发行人,林天倪任主编。陈谟偕林步堂(仙游人)在城内后陇创办私立莆田东山职业学校,此为莆田第一所私立中等专科职校,后改为私立东山高级土木职校。民国十八年(1929),陈谟任教务主任,精励治学,扩充专业,倡设校办窑场,致校务为之一新。 陈谟“性旷达恬淡,不苟慕荣利,不屑治家生产。于书无所不读,尤精佛理。镇日治事接客,几乎暇晷。而文字酬应,应付裕如,尤工于诗。”陈谟尝与林西园议长及同里后进,结壶社月课一诗。与莆中人吟咏,为风雅宗。亦偶作语体文,非其至也。陈谟自枪伤治愈后,以左腕作字,别有奇态,书学魏碑,跌宕中更饶风神,求者踵接于门。如其撰楷书楹联云:“夜饮朝眠断无事,玄霜绛雪奚足奇。”张琴对其诗评曰:“别出新意,奇崛精纯。” 陈谟勤于著述,有诗文集若干卷、《莆中倭祸记》一卷、《莆録要》一卷、《莆田史谈》一册存世。如其撰《莆田史谈》涉及内容颇多:《莆田地理的演进》、《中原民族迁莆的探索》、《莆田设县的沿革》、《水利》、《延寿陂》、《钱林李与木兰陂》、《南北洋》、《衣冠来莆》、《开莆来学》、《筑城》、《牧马监》、《民族思想》、《理学勃兴》、《宋家香的传说》、《江采蘋》、《蔡荔娘》、《莆田的佛教》、《道教及巫》、《林三教谈》、《古代莆田风俗考》、《秀屿谈》、《莆田杂记》。至于“杂记”中之“莆田史读”,多用白话文写成,刊于《衡报》副刊上,确属难得。 当代学者蒋维锬撰《四十年代刊行的四种莆田乡土文献》载:“如果说朱维干的《简志》是史家之史,那么关佛心的《史谈》则为文人之史。前者重史资考证,重资料来源出处,以可信为最高准则,而后者则在不悖总体背景的前提下注重文采和可读性。..《民族思想》等20多个专题。每题独立成篇,先后不相连续,从内容说是谈历史,从文笔看又象散文,它不能概括莆田历史的全貌,但所谈的又都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这种以文治史的做法,或不免引起史家的微词非议,但就文章来说却有雅俗共赏、可读性较强的优点。”(见《莆田市文史资料》第六辑) 如其撰《衣冠来莆》云:“莆地在汉代属闽越王治下,土人则为蓝、雷、盤各族,汉虽迁其民于江淮,而深山僻谷,仍是土人生聚的地方,志称畬民菁客。畬民即土人,菁客则异地人民来莆垦荒者。..郑姓迁莆在晋时、林姓迁莆在隋时、陈姓迁莆在唐高祖时、吴姓迁莆在唐中宗时、黄姓迁莆在唐肃宗时、孔姓迁莆在唐敬宗时、李姓迁莆在唐懿宗时,他们多以长官的资格移家于莆。莆田片壤是他们的新村。当时地方上的思想及财富,当然受有稗益,今各区的山场,多归各大姓所占有,可知当年劳力之雄厚了。” 其撰《名胜》载:“八濑:智泉以泉胜,八濑以石胜。在其县西北十里许,使华陂的水沿陂入溪,以达于濑底的北面,有块石隆起,忽又斩然一邱,两岸并石间容天一线,有如剑劈濑内的湍石,或顶圆如帽,或上突如卯,或平而如轨,或凹如大人之跡。最奇者石身圆转滑腻,看是槎牙奇兀,却一点没有觚稜巉凿的形迹。石底色泽非绯非碧,恰是入时的月白豆青,化工染色,兹为神品,石身全部不带一点草芽石皮。好景是在秋天,此时空气清鲜,水落石出,天气的颜色与石配合,真叫人入坐而忘返。”邑人评陈谟文章曰:“倜傥不羁,一洗庸腐之陋。” 辛亥革命后,莆田一些士绅发起重修莆田县志,得县知事赞许,于民国五年(1916)设县志局,延請邑之士绅修志,至民国十六年(1927),只有部分人完成若干志稿,县志局关闭。以后,陈谟悉心“蒐集地方文献,总修《莆田县志》,改订凡例,分门征文,自拟兵戎志,甫脱稿而病作,以民国二十一年(1932)七月逝世,年六十。闻者皆坠泪悼惜。”(见《宋仁陶遗集》)。[按:考《蒲坂反关氏族谱》载:“关陈谟(1873~1932)”。而新编《莆田市志》则载:“关陈谟(1872~1931)、不知所凭何据?”]陈谟葬墓筑城厢筱塘山,张琴撰墓联:“星辰才子气,山水故人容。”幼石(即宋增佑、字启人、仁陶,号幼石)撰《莆阳楹联囊集》载:“关佛心师文字倜傥不羁,一洗庸腐之陋。联句亦多可传,惜不能记忆。兹从其笔记中录得二联,挽林香雨云:‘廿年谋国,不遑厥家,仓卒一棺归南部;满腔热血,洒向何地?纵横老泪哭吾徒。’又代黄家渊挽香雨云:‘南洋把酒,暢论英雄,同志沦亡唯我在;左海归魂,不胜今昔,国维颠覆问谁扶?’余挽关佛心师联云:‘似通脱,实谨严,似崖岸,实园融,谬测高深,当世相知唯我最;论名分,则师生,论关系,则姻娅,诸蒙嘘拂,此恩未报负公多。’” “畏友胜于严师”,张琴《哭佛心师》云:“去秋一夕话,今春一幅笺。一念一神往,一读一黯然。平生文章霸,直造壶公颠。三十即不官,道力抑何坚?我亦一桃李,讲舍曾流连。故乡变仓卒,师以独立肩。断臂且不辞,急难居人先。岂无儿女累?至老不积钱。岂无著作富?弃置无几篇。年来发宏愿,志乘一手编。海滨有邹鲁,文献藉以传。一病遂搁笔,小卧旋长眠。天不厚吾莆,何以生师贤?天果厚吾莆,何以夺师年?心摧落木候,鹤声飞上天。” 张琴《挽关勋夫》云:“美璞粗沙共琢磨,文章体格变元和。三年长我真兄事,一著输君占甲科。讲幄多时陪几研,酒罏无恙杳山河。过门并起西州感,风雨中霄哭当歌。跌宕风流四十年,肚肠哀乐苦交煎。蓬山路隔三千里,锦瑟丝牵三十弦。秋水神清全不寐,梅花骨瘦为参禅。蒙庄齐物非真达,化蝶蘧蘧或是仙?薄禄清时尚可逃,功名过眼等鸿毛。玄风东晋衣冠后,士论南州月旦操。多子也知身是累,无钱方觉品为高。芳洲兰芷分明在,投赋何人拟反骚?谁遣奇才到底穷,千金散尽酒杯空。得天左腕书尤劲,夹漈余声曲更工。丹鼎无功迴白日,黄花有泪洒西风。文光地下难埋没,夜夜深山欲化虹。”关、张二友“不是交同兰气味,为何话出一人心?”唯当金石交,可以圣达论。 俗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天下之人才。纵观陈谟毕生最大之功绩,在于为莆阳倾心培育良才。其生平事迹可见民国《莆田县志》第十二卷、第二十九卷、《宋仁陶遗集·人物志》、《蒲坂关氏族谱》、《广化寺志》、《莆田市志》卷四十四、《福建兴化文献》第十三辑、《莆田革命史》、《莆田市教育志》、《莆田市文史资料》第三辑、第五辑、第六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福建省莆田市第三册》。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刑部主事
职位
堂长
职位
会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议员
职位
校长
职位
董事长
职位
社长
职位
总编辑
职位
局长
职位
社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