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灵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唯一号: 130630020210001447
人物姓名: 王凤灵
人物异名: 字:应时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10000016/001
起始页: 0250.pdf
时代:
出生年: 1498年
籍贯: 莆田
亲属: 王玉和;王凤仪

传略

王凤灵,字应时,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生,莆田人。王氏为中华大姓,源远流蕃,考明清以来有关王氏家族的谱牒,可谓汗牛充栋。如199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载:王姓家谱族谱的数量最多,共有734部,张姓家谱族谱为729部,陈姓家谱族谱为684部,李姓家谱族谱为620部,刘姓家谱族谱为408部,杨姓家谱族谱为301部,赵姓家谱族谱为223部。王姓家谱族谱的数量最大,且分布的地域最广,保存的途径最多。 宋代文史大家欧阳修(字永叔)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周灵王的儿子晋,因直言进谏被贬为庶民,晋之一家被称为王家。晋传十五世孙翦,与子贲同为秦国的大将,指挥大军破赵、灭燕、拔楚、吞齐。长风萧萧,易水波寒,终于统一了战国七雄中的四国,“秦并天下,王氏功为多”,翦、贲父子遂双双封侯。贲传子离,与祖父翦,父贲已是三代名将,成为秦朝最负盛名的军功望族。翦传十八世孙元、威。元徙山东琅琊临沂,为“琅琊王”始祖。威迁山西太原,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两个王氏望族——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即由此发轫。 翦传裔孙吉。吉传子音。音传子融(字元长),官秘书丞。融传子祥(字休征),性至孝,后母苛虐,每欲危害祥。盛寒之月,后母曰:“欲食活鲤,祥脱衣,将剖冰求之,少顷,冰解,下有鲤跃出,因奉以供,时人以为孝感所致也。”祥以此名声大噪,成为享誉天下的大孝子,更得司马昭的青睐,累迁司空、太尉、拜太保,后世列为“二十四孝”之一。翦传四十八世孙殷。渡江入闽,为侯官令。殷传孙子逢,官殿中监丞、检校工部尚书,居福州,为“奎山王”入闽始祖。逢传子居、楷,再迁仙游善化里,其后一支迁入莆田壶公山之麓。 考《奎山王氏族谱》载:“(逢)公从祖殷公随军入闽,生两男,长曰居,次曰楷。第二代居公,官秘书省正字,与弟楷公,于后晋开运元年(944)由福州三山王巷迁仙游常德里乌头村居住,地名曰奎山。公为仙游奎山王氏始迁祖。第二代楷公。官秘书郎,与兄居公入仙后,买田于莆壶山,并在玉几峰之前建仓贮粮,故其地曰‘王仓’,是为莆壶山王氏始迁祖。”《云庄王氏族谱》云:“王逢事闽,官殿中监,后裔居仙游。”《帽 峰王氏族谱》记:“先世由河南固始渡江入莆,始迁祖为王嫡麟,字宗正,行朝一,唐天祐三年(906)由光州固始入莆,居仙邑慈孝里黄岭。垂统后世,衣冠之衍,为帽峰王氏之始迁祖。”《东汾王氏族谱》曰:“该支王 氏为南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1252),由山美第八世王通迁居灵川东汾,为东汾王氏开山始祖。”另一说“一支王氏入莆,其先为扬之真州仪真人,明初以尺籍隶兴化卫,始为莆田人。”据此可知,王氏迁入莆阳有上述数支。 王玉荣、王玉和兄弟,初袭吴姓。玉荣为人质朴坦诚,颖悟过人,早年即入平海卫学,发愤读书,经书子史穷探力索,必有所得而后已。成化四年(1468),莆阳士子应乡试,黄文琳为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解元),以儒士中式。谢宜善、朱恺、赵文仲、陈察、林釗、黄曰矩、史钦、林源、廖德征、郑继、顾缵、周公安、杨元,俱府学中式。吴腆、黄荣、林长源、方彬、林谦、方文炜、宋嶽、吴咏、黄万硕、林瑱、朱悌、高昂,俱儒士中式。陈鲤在应天中式。林从本、王玉荣为平海卫学中式。邑人在城关后街为黄文琳、王玉荣等三十名举人立“从龙坊”。 成化八年(1472),莆阳举子陈仁杰、周轸、陈裕、黄荣、方彬、王玉荣、宋嶽赴京应省试,同擢吴宽榜进士。吴宽三十多岁时才以贡进学,乡试第二,是科会试、殿试俱第一,宪宗钦点一甲第一名(状元),刘震为一甲第二名(榜眼),李仁杰为一甲第三名(探花)。玉荣为第三甲一百五十六名,官监察御史。《莆田吴祭世系宗谱·入闽六祖历代名人录》载:“吴玉荣,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监察御史。” 凤仪、凤灵生父玉和,博雅好古,秉性刚直,酌酒赋诗,援笔立成,因无意功名,惟以课子凤仪、凤灵入府学读书为乐。凤仪(字东峰)为人沉厚好学,聪明异于常人,淹贯经史,颇为自负。其弟凤灵生有异质,读书过目成诵,日诵书数万言,致力学业,伉直好论天下事,为文章以气胜,善作大书。如其撰《游邵家庄》诗云:“胜景春曾到,名园花正冥。莺啼千树绿,鸥下一溪青。石榻留金谷,簾纱隐翠屏。他山知信美,吾自忆吾亭。” 正德十一年(1516)丙子,莆阳士子应乡试,邑人朱淛为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解元)。陈腾鸞、郑洛书、方梦麟、林茂竹、史梧、柯维骐、余濂、陈琦、丘茂中、郭日休、吴大本、黄日敬、李诏、方重熙、方一桂、方澜、吴绫、黄仕达、王凤仪、王凤灵,俱府学中式。林应骢、方召南、林迁乔、王鲁、林大谟、詹宽、苏璞、陈大珊、黄大经、姚正,俱儒士中式。黄杭为平海卫学中式,吴大奎为镇海卫学中式,朱可宗为河南中式。邑人在后街为朱淛、王凤仪、王凤灵等三十四位举人立“步蟾宫坊”。《续莆阳比事》卷八“历试超伦,过目成诵”条载:“王东峰凤仪,七试居首,后领荐为毫州学正。” 凤灵读书之余,性喜纵情山水,如其游天马山,喜吟《天马山中》诗云:“木落万山秋,月明千里夕。幽意忽如何?松风扫白石。海色潜蛟出,天风独鹤还。仙人吹玉笛,明月满空山。”(按:莆郡天马山有二处:一在城西三里,腰凹首骧,其形似马。另一处“天马山”,即莆邑东之塔山,一名文峰岩,岩下旧有伏龙穴。明代御史朱淛居山下,名此山曰“天马”,如淛尝撰《天马山赋》。) 正德十二年(1517),凤灵赴京应省试,途经浙江桐庐,其撰《过分水关》诗云:“无情如此水,各傍故山流。何事山中客,年年作远游。”(按:分水关在浙江省桐庐县境内,因桐庐水至此中分而得名“分水”。)其游漂母祠,拜撰《漂母祠》诗云:“古庙瞻遗像,灵眸若有神。王孙谁物色,国士岂谋身?不爱千金赠,应知一饭真。异时萧相国,犹自擅知人。”古时在水边漂洗衣物的老妇曰:“漂母”。汉韩信少时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与饭食。后信为楚王,召漂母,赐千金,且建漂母祠奉祀。后人因以借指馈食之人。晋陶渊明有诗云:“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凤灵在诗中表达了自己谒漂母祠的真实感受:睹物思人,以史咏怀,特别对萧相国“勤于求贤、而逸于得人”表示由衷的敬佩。是科省试莆阳举子大捷,蓝渠、廖梯、黄待显、叶珩、卓居传、姚凤鸣、邱其仁、柯维熊、陈应之、林仕凤、林应聪、郑洛书、林茂竹、林迁乔、方澜、王凤灵、朱可宗、林若周、张曰韬、朱颜二十人,同擢舒芬榜进士,凤灵为第二甲九十六名。 凤灵初授刑部主事,年甫弱冠,乃明习法理如老吏。黄海《续莆阳比事》卷六“赐羜隆恩,改名特旨”条载:“疏复姓者,毫州学正王凤仪偕弟王凤灵,初袭吴姓。”宦官张锐掌东厂,又侍武宗于豹房,与司礼太监张雄、御马太监张忠恃宠恣横,时号“三张”。皇帝纵情淫乐,太监肆意弄权,朝政一塌糊涂。锐后忤旨,命安置内书室,受翰林约束。其与都督钱安等罪当死,诏減戍,且许赎金。凤灵言:“此辈必诛之贼也,非爪牙逆瑾,则羽翼钱宁;非交通宸濠,则结好江彬。今以贿嘱转移圣虑,臣恐奸雄伺衅,谓私交可无诛,乱政可不杀,法纪谓何?”疏奏,竟如法司议。 “逆瑾”指刘瑾,自幼宫,依刘姓太监进宫。武宗即位,进内官监,总督团营,寻掌司礼监,于东、西厂外加设内行厂,以镇压异已,斥逐廷臣。后以图谋反叛罪,遂籍其家,磔于市。钱宁,幼鬻太监钱能家为奴,冒其姓。正德初(1506),因刘瑾得幸于帝,赐国姓,为义子,瑾败,以计免。建豹房、新寺于禁内,诱帝淫乐。江彬嫉其宠,讦其通宁王谋逆状,始籍家。世宗即位,磔于市。朱宸濠为明宗室,太祖子朱权玄孙,弘治中袭封宁王,交通宫廷,广蓄亡命党羽甚众。正德十四年(1519)诡称奉太后密旨,自南昌起兵,攻南京、九江、安庆,谋取南京。巡抚南赣都御史王守仁(字伯安)俟其出兵,进攻南昌,宸濠回救,兵败被擒,事变前后仅三十五日,诛于通州。江彬(字文宜),宣府人,初为蔚州卫指挥佥事,善骑射,被武宗擢为都指挥佥事,出入豹房,与帝同卧起,导帝微行,屡至教坊。正德十二年(1517)封平虏伯,权势莫比,廷臣谏者皆得祸。武宗死后,江彬与其四子同被处死。抄家得黄金七十柜,白银二千二百柜。 给事中陈洸者,罪有显状,世庙以与议礼,故庇之。凤灵疏言:“先朝开国,靖难及诸迎立元勋,岂无宠利动触刑宪?议礼者自议礼,犯罪者自犯罪,何得援此掩彼?抑发议诸臣深系圣心,倘或虑极盈之会,犯不韪之科,陛下尚当与众异弃之,况如洸罪?”采诸曹,自是无敢复庇洸者。凤灵官位不显而处心坦白,端重谨慎,内刚外和,能言善辩,临事果断,通达政体。如其撰《次韵赠送邓文溪刺维摩》诗云:“青琐黄门记昔游,谏书常出殿西头。须知九死当年事,岂分孤身万里投。瘴雨蛮烟仍壮节,海云江月重离忧。最怜号泣攀辕意,谁为中原赤子谋?” 嘉靖五年(1526),凤灵年未三十,出为湖北襄阳府太守,以母丧归莆阳守孝。父玉和,以子凤灵贵,赠知府。(见《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十四·封赠)服阕,补淮安。淮安故患水,凤灵首疏五事,以疏滞、重农为先。又连上秋灾、夏蝗等四疏,请蠲秋粮、杂赋、出余银数千以赈民。复疏停马价,恳恻数千言,俱得请。如其撰《淮上献大中丞刘公》诗云:“淮阳重镇大河城,盖世勋名此甲兵。十万舟帆通禹贡,三千冠珮接周行。清漕真见刘开府,献赋翻怜补正平。自叹西游身万里,何因东阁缀诸生。”其他兴学校、清徭赋、辨疑狱、击豪猾、缉治巨盗,淮人称之。 广东揭阳人知府黄一道(字唯夫),由户部郎中出知福建兴化府,筑海堤,救旱灾,多利民之举。嘉靖十二年(1533),重修圣庙门庑堂舍,成。王凤灵为撰记云:“莆田县学在郡治南百余武,郡大夫迩莫能至,以有郡学也。嘉靖辛卯(1531)秋,积雨旬日,学宫水数尺,垣颓址陊,日蚀旧观。学师生上其事,郡县以力诎俟,羸废不治者三岁,是用大坏。乃癸巳(1533)日长至,揭阳玉溪黄侯,来守郡,临视二学,式训于多士,见县学缺坏状,俯而叹曰:‘吾何以多于前功,而薄余责!’进诸生语之曰:‘尔多士无颓而志,无多而能,无敝而所性,居则无陋。矧余能无陋而居。’闻者盖莫不兴。侯退而俱命,备物缩资,率惟公余与故所为堂例钱,尽出以为民用,不知有役也。乃诹日先事于圣庙、门庑、堂舍以次循治,而以训导周卓、郑简卿董其事。筑削断〓、污镘丹雘之工,兢敏胥劝。曾未数月,而翼翼皇皇,再睹宫墙之邃,庙堂之美矣。时复大比,侯采录不遗,劝驾有典,士心豫悦,道化流衍。诸文学乐观厥成,谋纪诸石,而以文属余。夫兴道成贤,右文更化,务民之义。而不为扰与衒者,固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有作,辄侈劳以广费,否则因循畏忌,以自封自保而已。是固敝于性,陊于能,而颓于志者也。呜呼!治之敝也久矣,岂兹学宫?侯惟缮性以基之,厉志以作之,循能以美之,勤力以成之。是故其心公,故能以家事视官而不为忌避;其虑远,故能知教化为先务而不为小谋;其才赡,故能以修复为己任而不为民病;其效大,故能使学之人士仰成功而赡其美,久而不忘也。然而,侯之所以教士者,非言是尚,教以事,期月,明允廉威,所以为民利毕力兴举。其最大者,堤、桥二役也。子以修学之事先人心而厚风化,役不大于堤、桥而功倍之,故为之记。”(按:莆田县文庙在城南,碑文可见《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九·学校。) 凤灵明于吏道,以治绩擢陕西提学副使,未抵任,遭谤归。其撰《次梁学泉吏部徐州舟中夜酌之作》诗云:“石仄江逾劲,峰迥日易斜。归鸿迷极浦,飞鹭落平沙。越客同杯酒,春光正柳花。相看仍意气,行路莫深嗟。”凤灵起补霸州兵备,佐翟相銮行九边,又督城沙河。翟銮(字仲鸣)为山东诸城人,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后改庶吉士。正德初(1506)授编修,历任刑部主事,侍读学士。嘉靖中期(1537-1551)迁升礼部右侍郎,再以吏部右侍郎入值文渊阁,参予内阁事处。其时,世宗南巡,恰值塞外有警,须有大臣往巡视,宰相夏言(字公谨)等推荐翟銮为巡边使,翟銮出边之后整顿边备,训练士卒。嘉靖十八年(1539),因功改任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并特命边官将帅均受其节制。嘉靖二十一年(1542),夏言罢相,翟銮升任首辅并改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又改任谨身殿大学士。凤灵议省赀,忤柄事者,故疏五载,始迁广西参政。 凤灵尚未赴任,忌者竟以考察罢之。其撰《送林迁于予告还山》诗云:“祖席初分酒半酡,相看无奈故人何。生憎柳色临岐路,况听春声入櫂歌。日国云山何处是,他年风雨忆君多?只缘簪组能相绊,未得相从访薜萝。”风灵罢官归途,不耐崎岖道路跋涉,辗转操劳,风餐宿露,抱病于沪。其撰《病中别郑子启之上海》诗云:“无力送君行,临门为我别。应怜憔悴颜,语我丹邱诀。语毕出门去,音稀跡亦灭。念此病转深,愁肠生百结。飞鸿向江南,团扇辞秋节。翱翔羡尔游,弃捐复何说。鸿归自有期,扇弃待炎热。物理岂能常,所贵无终绝。愿言保交情,勿以中道辍。” 凤灵归莆阳,结屋城隅,户屦常满,与友交往,白头如新。家居尤喜著述,如其撰《送郑少谷归鳌峰次韵》:“贫病今如此,远游意若何?冥鸿归路杳,芳草故园多。郎署渐何补,鳌峰好放歌。无能共把臂,长啸入烟萝”。又如戚继光在莆抗倭大捷,凤灵赋诗云:“未解甲即登贼驿,三更夜月肃霸刀。不崇朝迅扫妖气,万里天风传露布。”(见姚旅《露书》卷之十一·人篇上)有《淮阳急稿》、《笔峰诗文集》十卷、《笔峰存稿》及诸奏疏存世。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十一月二十九日四更,倭寇侵扰莆阳,郡城陷后,民资库藏,搜劫无遗;公署民居,祠宇寺观,焚毁殆尽;积尸成丘,血流成河,城中尤甚;死尸塞路,孤域之外,千里为墟。《绿天偶笔》载:“杀进士十九人,举人五十三人。”凤灵不幸被害。《兰陔诗话》云:“笔峰性伉直,好激论天下事,历官中外咸有声。为文以气胜,诗亦清道粹美,可比《莆阳居士集》。晚死于倭,良可叹也!” 俗云:“吾身听物化,化成事则休。当其未化时,焉能弃所谋!”凤灵“绳尺君子心,之死靡所奇。”其生平事迹可见《闽书》卷之一百十二、《福建通志》卷四十八、《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之九、卷之二十二、《莆风清籁集》卷十七、《莆田吴祭世系宗谱》、《中华姓氏谱·王》、《奎山王氏族谱》、《帽峰王氏族谱》、《东汾王氏族谱》、《云庄王氏族谱》、《明诗纪事》戊籖卷十三、《国朝献征录》卷九十四、《光绪淮安府志》、民国《莆田县志》第三十三卷、《莆田县志稿》第二十五章、《四库大辞典·下》、《千顷堂书目》。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三集

《壶山门第第三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参政
职位